这两天,大事迭出,严书记被查,古巴飞机空难,美国校园枪击,悲剧让人伤感,闹剧让人苦笑;但有一件事,却着实关系到中国的根本利益。那就是中美贸易磋商。
按照原先日程,磋商应该已经结束,但结果迟迟未出,答案应该也很简单:双方仍旧在激烈博弈中。
但也放心,下面这10个字,就是这次中美贸易磋商的最新成果!将上午耽搁未发的文章,简单修改如下,也向等待的朋友们抱歉!
作者|牛弹琴
(一)
有些词语,看上去平淡无奇;但细细体会,往往是深意藏焉。
以最新的中美贸易磋商为例,央视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中美双方进行了一次积极、建设性、富有成果的磋商。
奥秘,就在这三个形容词上:
1、积极;
2、建设性;
3、富有成果的。
这10个字,也就是这次中美贸易磋商的最新成果。
要知道,上一次美国代表团来北京,新华社的报道是:双方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也是三个形容词,10个字:
1、坦诚;
2、高效;
3、富有建设性的。
都是很正面词汇,但正面的程度多少有些不一样,但这微妙的差别,也说明了两次会谈背后的玄机。
有三个小看点吧:
第一,为什么上次是“坦诚”,这次是“积极”?
上一次姆努钦等来北京会谈,用的是“坦诚”。听上去很不错,但这是外交辞令。什么叫坦诚?没猜错的话,其实就是双方甩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差距还非常大,很可能大家拍桌子瞪眼睛,吵得面红耳赤。
但这一次,用词是“积极”,既然积极,那双方就会更多体谅对方,也适度调整了自己的要价。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牛弹琴(bullpiano)此前文章就说,上一次刘鹤来华盛顿访问,不久前美国财长姆努钦率团去北京磋商,有点出乎意料的,两国最高领导人都没有出面会见。但这一次刘鹤来美国,不仅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而且副总统彭斯也在场。美国正副总统一起会见副国级的刘鹤,而且,特朗普还系了一条红领带,笑得很灿烂。
外交无小事,其中的深意,大家可以体会。
第二,为什么这次不说“高效”,而直接说“建设性”?
上次北京磋商,用的另一个形容词是“高效”。
确实够高效,美国贸易官员倾巢出动,谈了一天半,也没去长城,也没去故宫,中国最高领导人也没见,美国人谈完就撤了。这一次,中国代表团在华盛顿时间比较长,现在已经至少两天两夜,虽然也没逛任何风景。
确实就谈不上“高效”,但谈得肯定更充分。现在,最怕的,不是中美多谈,而是两国不愿意谈。
因此,对这次华盛顿磋商,第二个形容词,干脆是“建设性”,就不提“高效”了,对应的是上次第三个形容词:“富有建设性的”。建设性提前了。
一句话,这次比上次,确实更加“建设性”,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第三,为什么这次增加了“富有成果的”?
上次北京磋商,会后的新闻稿中,其实很多词语,都很有意思的。
比如,双方虽然说,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坦承: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
坦率地说,这样坦诚的新闻稿,在中美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既表达各自的不满,又不能将关系撕破,双方的新闻官也都不容易。那上次磋商,确实也说不上“富有成果的”。
但这次在华盛顿,虽然具体结果,大家还不知道,但从新增了“富有成果的”这一词语看,中美肯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此外,与“建设性”和“富有建设性”的微妙差别一样,“富有成果的”也是比较审慎的说法。双方都留有余地,下次可以接着谈。
(二)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
1、这次磋商,比预期时间更长。之所以这么长,其实就是在进行激烈的博弈,双方都在进行一轮轮苦战。中国代表团也确实不容易,需要克服12个小时的时差,几乎白天黑夜谈判,还要提防美国的各种明枪暗箭。
2、从上面10个字定性看,双方也都不想彻底搞僵,最后的成果,肯定都互有让步,总体乐观。当然,以目前的中美局势看,一两次会谈也不可能解决中美所有的问题,也难保分歧就不会突然激化。
3、特朗普时代,美国执政风格确实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点,相信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感受,日本、德国、法国感受更加强烈,甚至可能更加头疼。但这就是现实,中国也在以变应变。
这是一场激烈的博弈,不乏各种合纵连横。
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中美都是大国,都有自己的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大棒挥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个世界,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