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中国最神秘空天战机突然曝光

中国最神秘空天战机突然曝光

时间:2021-04-20 02:10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中国权威航天专家、中科院院士庄逢甘透露,中国一直在进行空天飞行器的研发。另外,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西安阎良强度试验基地,预计将在“十一 五”期间承担空天飞行器的试验任务。这意味着2010年以前,中国或将进行空天飞行器试验。庄逢甘认为,发展空天飞行器,是最重要的空天武器平台。

  香港报道,空天飞行器又称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是能够自由往返于深空与大气层之间并重复使用的飞行器。中国航天界“泰斗”级专家庄逢甘是中国大陆首次公开提出要发展空天飞行器的专家。

美国已试飞空天飞机

  中国空天航母项目已经确定

  美国目前已试飞了空天飞机,大陆称其为“来势凶猛,两小时内轰炸全球任何目标”。印度方面亦宣布,该国研发的超音速空天飞机将于2008年底进行首次飞行测试。

  庄逢甘院士强调,空天飞行器虽可作为武器平台,但中国和平利用外空资源的方针绝不会改变。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中,庄逢甘曾指出,空天飞行器的发展涉及中国空天安全,其特点是高速度、高机动、高隐身和长航程。

  至于中国研发的空天飞行器外形,庄逢甘并未透露。此外,庄逢甘还表示,与当前的飞行器相比,空天飞行器无论在外形还是功能上都会是首屈一指的。

美国已试飞空天飞机

  中航一集团负责研制

  中国空天飞行器的基础论证自21世纪初开始,庄逢甘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研究空天飞行器方面花了不少财力、人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消息称,目前已对《空间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资助了5300万元的课题经费。庄逢甘今日并未透露该飞行器面世的时间表。

  另据官方报道称,中航一集团在“十一五”期间,将承担大量重大飞行器的研制与攻关,其下设的阎良强度试验基地也将担负空天飞行器等重大工程试验任务。在中科院方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空天飞行器高温气体流动研究团队”已于11月底启动。

  筹建“天军”指日可待

  早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时,就有媒体暗示:解放军筹建“天军”的工作正进入密锣紧鼓阶段。香港《亚洲时报》认为,中国已具备建设“太空部队”所需要 的条件,唯独是研发太空往返飞行器需耗费时间。然而如今庄逢甘院士透露出空天飞行器的计划,可以说是为解放军“天军”的筹建拍板。

  太空站是俯瞰全球最理想的基地,故可以作为太空指挥中心,也可以实验部署和使用太空武器,并作为太空武器及军用航天器的维修及回收中心。中国多次要求加入由多国建设的“国际太空站”,但遭到美国拒绝,北京已决定建设自己的永久太空站,估计最早可于2010年建成。

  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甚至韩国目前都在组建“太空部队”,据悉,中国的组建工作始于2000年,基本是要回应美国决定发展被称为“新星球大战”的“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是在即将展开的争夺“制天权”竞赛之中不至于落后。

  在太空武器方面,中国已公开展示了其导弹摧毁卫星能力,而根据美国军方的资料,中国的高能激光技术已非常成熟,可从太空基地发射光线致盲近地面的敌方在轨卫星,又有报道指中国已拥有“反卫星卫星”,可以在太空轨道摧毁或致盲敌方卫星,而且攻击手段多样化。

  美国空军定于本月27日进行第三次X-37B空天飞机轨道试验飞行,这让美国舆论想到了“中国版”的空天飞机——“神龙”。美国《赫芬顿邮报》11日发文称,中国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独立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除了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势头或将赶超美国表示担忧外,文章还引述美国专家的话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长期以来,秘密的美军X-37B空天飞机项目备受指责,其用途无人能解释清楚,而中国‘神龙’的出现,让X-37B的意义出现了:将中国拉入空天飞机的竞争,花掉其为数不多的研发经费。”

  “神龙,中国对美国X-37B空天飞机的回答?”《赫芬顿邮报》1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去年,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了“神龙”空天飞机进行试验性飞行的消息,但外界对“神龙”的性能、目的等一概不知。今年,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向构建约60吨的空间站迈出了一步。

  美国“太空网站”引述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和全球安全项目博士后马克-谷布鲁德的分析说,“与‘神舟’那样的一次性太空舱不同,‘神龙’是一种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有些类似于美国航天飞机和X-37B空天飞机,但比二者要小得多”,“如果中国在“神龙”的研制上取得成功,将会试验更大型的空天飞机”。

  但报道称,谷布鲁德并不认为空天飞机有什么实际意义。他说:“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已被证明在经济上并不现实,而X-37B比可以重复使用的常规太空舱能向军方提供何种好处也不得而知。因此,不排除美国军方发展X-37B只不过是向外界表明,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的情况下仍然拥有太空优势而已。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神龙’身上,它也可能只是中国‘有能力挑战美国’的象征。”

  “攀比说”似乎在美国专家中有一定市场。《赫芬顿邮报》的文章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约翰逊-弗莉斯表示,一名苏联宇航员曾告诉她,苏联当年试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与美国攀比”。

  她因此得出结论说,“如果有国家看到美国在发展空天飞机,它们也将被迫这么做”,“如果这种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投入使用的时候,其他国家还会出于对潜在威胁的恐惧而加快研制步伐,但现在根本看不到空天飞机能投入使用的迹象”。

  该专家还认为,“目前正在研制空天飞机技术的国家肯定不止中国和美国”。“Scrape电视新闻网”科学新闻评论员赫沃德-珀伊更是调侃说,对美国来讲,X-37B在很多年里都是个非常奇怪的计划,因为它没有任何实际功能。

  “人们假想,把X-37B发射升空并使之进入轨道只不过是在进行发动机技术测试而已。然而,当中国的空天飞机出现时,X-37B的价值终于出现了,那就是制造出一种神秘的假象,然后让其他国家也模仿美国去发展类似的技术,以耗费它们本来非常有限的资金。”

  “美国媒体的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神龙”飞行器的研究起步不算晚,从研发时间上应该和美国的X-37B空天飞机不相上下,“神龙”能够重复和往返使用,可以相对减少这些项目的费用,同时对中国航天飞机项目发展,对民用和军用航空技术的提升,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理事、曾专门从事国际空间站系统管理工作的航天专家陈西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外界对美国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项目普遍感到神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X-37B是重复使用、可以回收的。虽然航天飞机项目被中止了,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发展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这一理念。

  《赫芬顿邮报》称,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埃里克森今年8月曾撰文分析说,“神龙”目前的能力比X-37B要差许多,中国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生产出“真正具有工作能力的样机”。不过,中国测试“神龙”反映出的是一个大趋势:北京可能比许多人预言的更快进入空天飞机阶段。

  文章认为,中国此前都是在美国首次展示某项航天技术至少15年后,才透露自己也存在相同的研究项目,而这次当美国刚公开正在致力于建造“空天飞机”这种军事系统时,中国随即也表明正在发展类似系统,表明中美空间技术之间的“时间差正在日益缩小”。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太空作战中,一旦敌方将我方的卫星击毁,我方可以通过快速反应的卫星发射系统迅速补充损失卫星,并扭转战场颓势。 当敌卫星进入我方预警范围,可以通过快速反应的太空卫星将敌卫星捕获和破坏,敌人的空间资产将迅速贬值,这是多么诱人的应用前景啊。

  哈工大科研经费实现连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总经费达74。11亿元。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56项、“863计划”476项;其中承担的国防“973”、军口“863”任务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民口“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较“十五”取得重大突破。承担和参与包括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1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完成了试验卫星三号、快舟空间作战武器平台、空间激光通信、试验五号载荷相机、空间机械臂等一批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2002年,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开始研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他要把上述作战想象变为现实,而2013年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开始陆续披露相似的作战系统,而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怪一些媒体认为,中美两国垄断太空优势的竞赛将彻底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2009年4月,美国雷声公司公布了一个名为“响应器”的有效载荷设计概念,这种创新性的设计采用了一套可互换的任务专用遥感器,能够实现有效载荷的快速部署。

  “响应器”设计概念采用了光电和射频有效载荷构造,由于基础载荷设计使用标准的即插即用技术,易于与遥感器进行集成,从而能够显着缩短生产周期并减少计划成本。其生产周期预计为2年至3年,成本可降低30%至50%。 “响应器”能有效增加或重组关键空间能力,并融入新技术和创新型的操作,从而可直接满足军方的特定需求。

  2009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登载关于即插即用卫星的文章,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发成本低廉、像洗碗机那么大的卫星。这样的卫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组装起来,并被迅速“按需”发射。这项技术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优先选择。相关计划的预算从1亿美元增加到了1。9亿美元。及时响应型空间办公室主任称此项研究将使卫星具有“与笔记本类似的即插即用技术”。实验室的一个团队近期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内组装了一颗迷你卫星。

  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的近几次现代化战争中,军用卫星均大显身手,对拥有卫星的一方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太空系统将面临从防御敌方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等各种挑战。由于卫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应能力,使其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基于上述考虑,美国提出了太空体系建设的新理念——“太空快速响应作战”(ORS),其主要思想是准确、快速、且经济可承受地将载荷送入太空,为战场的作战人员提供实时的空间战役与战术支持。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