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经不可一世,为什么自此彻底衰落了?
曾经,一个临海国家依靠蒸汽机成为了世界的工业中心;曾经,一个无人问津的民族通过海上争霸而独占鳌头;曾经,一个通过野蛮手段进行圈地运动的国家成为了殖民帝国。它便是大英帝国,自诩“日不落帝国”。然而就是这个令众多国家好生羡慕的民族却在二十世纪中期慢慢陨落。其中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今天,小编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衰败。
1965年后期,国家患上了所谓的“英国病”,整个国家经济呈现出的状态是:民众下岗失业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等。不仅仅是英国内部对经济下降产生了焦灼,周边很多国家也开始逐渐关注这个国家的走势。
1970年后,世界的掌管者随即从英国转向美国。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都积极发展新的工业生产时,而英国却依旧坚持旧的经济政策。在其他国家受益的同时,却没有学会保护本国的工业,导致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次,英国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封建社会的气息。185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次革命派与顽固派的妥协,而政治上的妥协无疑是后来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上的不进步会使得再创新的阻碍越来越大。
作为曾经的殖民帝国,英国倒也有他自身的特点。
第一点要阐述的是它的贪婪。曾经,它通过三角贸易,剥夺黑人的生命权,奴隶黑人。用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换区更大的利益。不仅如此,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们也遭受着工厂主的剥削与压迫。这主要表现为两点: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一篇报道上有这样的描述:“每一天,分不清天有没有亮,艰难的从床上爬起,匆忙的吃了一点早餐。来到工厂,是机器的轰鸣声唤醒了工人们还未做完的梦。”这段文字形象的表达了当初厂主对工人的剥削。
第二点是傲慢。英国人的傲慢是一种不露于色的傲慢。在征服了那些穷苦的人民,霸占了他们的居住地后,肆无忌惮的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像蒙古人那样,把这些贫苦的人们划分三六九等,但是心中的轻视与不屑却表现在一点一滴上。被征服地区的人为英国卖命,却得不到正常的尊重,随之而来的便是憎恨。最好的例子就是英国与印度。
在外界看来,这两个国家的相处方式似乎一直很温和,然而事实是印度人对英国的抵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因此,印度才会爆发独立战争。
可以说,英国带给印度上的经济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未曾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怕是印度的文明发展程度远比不上现在。引起印度人的反感与反抗就是笔者上文中说道的那两点:贪婪与傲慢。它们破坏了印度人心中的信仰,从而打击了一个民族的自豪感。或许,这种从来都不务实的民族感很难令大家信服,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看起来似乎不务实的民族感却在生活的点滴中影响着这个民族的一切行为。
在此,我们继续来剖析美国,分析这两个国家在统治方面的不同从而让各位读者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英国衰败的原因。
1975年后,工业这一产业又得到了再一次的突破。与此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发起者是美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美国挣脱英国的控制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与大英帝国截然不同的是,他们采取的管辖原则是非常有特色的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一开始,美国成立的时候仅有13个州,到了后来直面扩充到51个州。而在这众多的州之间,美国奉行的管理原则就是要么进入联邦要么自己独立,管辖自己所在的区域。
我们可以以菲律宾为例。它靠近东南地区,与美国相隔甚远。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入联邦是不可能的。那么,美国就大力扶持其真正独立,给予其经济、文化等上面的支持。虽然一开始,菲律宾也曾抗拒过,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这样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方式却是最适合自己的。
英国的衰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要摈弃偏见与傲慢。轻视他人并不能带给自己更多利益或是展现自己的强大,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失去同盟信任,陷自己与于不利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