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在页岩油开发技术上取得突破进展,并有望从最大原油进口国转变为原油净出口国后,国际油价便一泻千里。
OPEC为对抗美国页岩油的竞争,即使油价不断下跌,亦毫无减产意欲。如此一来,其他产油国损失惨重,近日与西方各国不和的俄国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俄国经济是靠石油产业维持,油价大跌令俄国深受其害,因此有阴谋论者认为这次的油价大跌实乃美国跟OPEC联手演出,用以对付俄国的一场大戏。这个说法十分牵强。因为油价大跌,OPEC成员国将深受其害。
俄国经济是靠石油产业维持
它们与俄素无过节,决不可能为美国的旨意牺牲自己切身利益。油价大跌,美国以外的产油国固然大受打击,但对石油进口国而言,却是百世难遇的良机。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越美国
2013年10月,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发表报告,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
今后,美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量甚至有可能跌至零,因此中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这场国际油价战的最大赢家。
由于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兼最大石油进口国,美国以外的石油输出国自会瞄准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国大可利用这一点以最低的价钱买到最大量的石油。
除此以外,中国更可利用石油输出国有求于中国的心态跟那些国家加强政经合作,藉此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大可利用这一点以最低的价钱买到最大量的石油
油价大跌已动摇卢布币值。由于今年10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为期3年、1500亿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货币互换协议,因此有评论家指中国的1500亿人民币就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是输家。
卢布汇率下跌
即使1500亿是全部无法收回,但卢布汇率下跌却同时令中国得以在俄国身上购买大量廉价油气。另外,中国作为少数对俄友好的经济强国,卢布汇率下挫令俄国经济更依赖中国,甚至有可能离不开中国。
对俄国的军事及太空科技早已垂涎三尺的中国,可藉投资合作及共同开发的方式把想要的技术资料搞到手,缩短与美国的距离。
俄国的军事及太空科技早已垂涎三尺的中国
俄国对中国虽存戒心,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不得不倾囊相授。假如俄国及其他石油输出国皆以中国马首是瞻的话,中国势必气势大盛,届时美国自不敢对中国过分相逼。这效果的价值远超1500亿人民币。
油价危机绝对是百世难求的机遇
对于中国,油价危机绝对是百世难求的机遇。若能把握时机,争取主动的话,绝对有可能改变国际战略格局,到时中国所得的就绝不只是廉价石油了。
中国不再沉默:石油崩盘!人民币打垮美元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祭冤魂,国耻不忘;批日寇,仇恨难平。
与此同时,还有四件事在这一两天“不期而遇”:
一是( 2014年12月13日第03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高盛唱衰中国,为中国还是为自己?》。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披露了高盛靠阴谋和狙击大规模获利的发家史。
文章说: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1929年起,世界上历次大萧条和美国之外国家遭受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869年的高盛集团
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文章披露,“华尔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杀,其目的就是一个——获利。
华尔街
唱衰常常是‘进场,的信号,捧杀则是已经捞足一票之后‘离场’的先兆。”文章披露:“高盛又出手了。
在其12月8日公布的报告中,高盛预测从2016年开始,印度实际GDP增速将开始超过中国。届时,印度的GDP增速加快至6.8%,而中国GDP增速放缓至6.7%,且在其后两年内,印度GDP增速领先中国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大。”也就是说,高盛又开始唱衰中国。
二是美国国会再次拒绝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在12月12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由于美国国会今年再次未能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纳入拨款法案,IMF明年1月将考虑制定一系列新的重要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
中方对此持何看法?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2日表示,中方对美国国会再次未能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纳入拨款法案深感失望。
美国国会再次拒绝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
落实2010年改革方案对维护基金组织的信誉、有效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中方继续敦促美国尽快批准该方案。
国际货币
洪磊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决定和二十国集团布里斯班领导人峰会承诺,中方呼吁各方积极参与改进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方案的讨论,中方愿发挥建设性作用,以保证在2010年改革方案最终生效前,实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份额和发言权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国际石油价格再次下跌,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1.83美元,跌幅2.87%,报61.85美元/桶;
美国原油期货收跌2.14美元,跌幅3.57%,报57.81美元/桶。两个市场自6月高位均回落约46%,当时布兰特原油期货还在115美元之上,美国原油期货报约107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自8月底以来已经自117美元上方下跌至目前的61美元左右,几近腰斩。目前石油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全球各大央行宽松前景的期望,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但仍阻挡不了原油空头走势。
四是,与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相应的是,以石油出口为经济支撑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规模大幅度缩小,最突出的是俄罗斯,由第八大经济体一夜之间下滑到13位之后。
布伦特原油价格自8月底以来已经自117美元上方下跌至目前的61美元左右
据YAHOO FINANCE报道,俄罗斯GDP大幅萎缩,已不再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现在经济规模仅与西班牙相当。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现在经济规模仅与西班牙相当
西班牙原为全球第13大经济体。现在,意大利、印度、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经济规模均已超越俄罗斯。(2013年的数字:(欧盟17.3万亿美元;1.美国16.8;2.中国9.2;3.日本4.9;4 .德国3.6;5. 法国2.7;6.英国2.5;7.巴西2.2;8.俄罗2.1;9.意大利2.1;10.印度1.9;11.加拿大1.8;12.澳大利亚1.6;13.西班牙1.4;14.韩1.3;15. 墨西哥1.3)
那么,这四件事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青衫老祖认为,不仅有,而且十分密切,其中有着明显的阴谋特征,即美国维护其霸权的又一次邪恶运作,包含着两大战争:
(一)遏制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金融战争。近来,人民币坚挺与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同时发生,尽管尚未构成对美元霸权的全面挑战,但是,美国依然感觉到美元霸权被削弱的威胁。
美国人深知,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得以存在的支柱,失去美元霸权,美国的军事霸权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对于任何可能挑战美元霸权的态势,美国人都十分敏感,不管事日元还是欧元,更别说是人民币,只要可能挑战美元霸权,美国人都不会坐视不理。把上述四件事联系起来看,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得以存在的支柱
我们看到他们都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实际就是拒绝扩大中国的份额,遏制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二来,高盛唱衰中国经济,实际也是唱衰人民币,遏制人民币坚挺势头。
人民币国际化
三来,打击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中国的石油伙伴国家,从一方面讲也是打击人民币国际化。因为,石油价格降低,意味着人民币直接结算规模缩小,人民币国际化规模缩小。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美国的上述运作看成是一般的政策运作,而是一场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由美国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金融战争!
(二)削弱全球反霸阵营实力的石油战争。霸权与反霸的较量,从根本上讲还是实力的较量。近年来,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凭借高企的石油价格以及高涨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精神,提出并大力实施“强大俄罗斯”梦想,并取得显著成效。
军事上,提出了4700亿美元的十年现代化计划;经济上,提出欧亚联盟战略;外交上,联手中国抵御美国的外交围堵,在叙利亚、在乌克兰都成功阻止了美国及其北约的扩张。
面对这样的势头,美国当然无法忍受,把俄罗斯视为头号威胁,并与ISIS和希特勒相提并论。如何遏制俄罗斯的崛起势头,瓦解以中俄为首脑的国际反霸势力,无疑令美国绞尽脑汁、彻夜难眠。一方面,军事打击代价沉重,特别是俄罗斯是个允许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超级大国;
俄罗斯是个允许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超级大国
另一方面,外交围堵、经济封锁得不到中国的支持,近乎无效。怎么办呢?于是乎,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了明显背离市场规律的非正常下滑。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石油价格的“过山车”式坠落,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联手打击俄罗斯与伊朗的政治操作。
石油价格坠落
现在看,它们的目的初步达到了,一方面,美元坚挺,美国再次洗劫了世界;另一方面,石油价格坠落,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一落千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总体实力全面缩减,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
(三)针对中国的金融战争和针对俄罗斯的石油战争存在遥相呼应的态势。美国以俄罗斯为主要威胁,依靠石油战争打压俄罗斯,也出现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中国因此而显著获益,这也不是美国人所愿意看到的。
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下滑,第一,有利于减少中国的经济成本,有分析称由于石油价格下滑,中国经济可因此多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有利于中国以更抵的价格加速石油储备。
据青衫老祖计算,以同样的支出总额,中国可以建设8.7亿桶的石油储备,比原有价格支付多出3.7亿桶,差不多也是150天的进口量(见,青衫老祖《美元再次残酷洗劫世界中国应打出三记组合拳》)。
第三,有利于形成石油人民币,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美国通过石油战争打压俄罗斯的结果可能是:压制了俄罗斯,推出了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中国的金融战争和针对俄罗斯的石油战争存在遥相呼应的态势
对此,美国的决策者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便有了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与高盛唱衰中国这样的双簧戏。显然,美国企图鱼与熊掌兼得。
美国企图鱼与熊掌兼得
有人或问,高盛有那么恶劣、有那么大的能力吗?从****文章看,高盛的恶劣和能力不容小觑。****披露了两大实事:
一是高盛在中国的金融操作屡屡得手、所获甚丰。文章以“鲸吞中国经济红利”立题,指出:“尽管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高盛是个陌生的存在,但事实上,在中国,高盛的身影无处不在——石油、电信、农业、房产、金融,只要赚钱,没有高盛不染指的。 ” “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企业从事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
不仅如此,高盛连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也不放过。”“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盘棋局,棋局的幕后之手是高盛。当局中人醒悟的那一天,高盛已经远去,买办们已经遁迹,让失败者‘无处话凄凉’。”
二是文章以“美国的大战略”为题披露,高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指出:“在普通人眼里,高盛似乎只是一家美国投行,买卖是它的本分。
高盛在中国的金融操作屡屡得手、所获甚丰
然而,它与美国政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层轮动’,即政府高官与高盛高管之间的身份互换,一再发生。如果说2001年之前,高盛与政界的“高层轮动”大多仅限于美国的话,此后的10年中,排在美国第58任财长亨利·福勒、第70任财长罗伯特·鲁宾以及第74任财长亨利·保尔森后面的名单正越拉越长,其触角也伸到了希腊、意大利、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正是由于与美国政界的密切关系,现在的高盛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美国人民愤怒地要占领华尔街
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高盛都是绝对的主角,以至于美国人民愤怒地要占领华尔街,欧洲的政要忍无可忍地要调查这一家投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