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军事知识网站

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长耳朵家的新舰为何没有瘦马现象

长耳朵家的新舰为何没有瘦马现象

时间:2019-06-10 06:03作者:来源:西陆网手机阅读

长耳朵家过去大舰少,在主力仍然是3000吨级别的十几艘老旅大的时代,人家美弟海军已经有七八十艘提康或者伯克等大舰了。因此自家的海军什么时候也装备几艘九千岁?一度是上一代军迷梦寐以求的事情。不管美弟还是早年的英弟,凡是大舰,往往都有普遍的表面“瘦马”现象。所谓“瘦马现象”,是船舶工业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因加工工艺问题导致船体表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大面积凹痕,这是由于船体本身由等面积的金属薄板焊接而成,因此蒙皮上的凹痕一般分布都比较规律,呈现明显的网格状。瘦马现象在东西方的民用超级大船上出现的并不多,这是由于5万吨以上的大船船板较厚,基本都在3厘米以上,船板本身的抗加工变形力较强。而英美的2万吨以下的大舰,在二战后普遍采取薄皮的技术路线,大多数舰艇的船板厚度在1.5到2厘米之间。因此瘦马现象就非常普遍。

西方的大型舰艇表面出现瘦马现象,并不是到了使用年限的老舰才出现,甚至一些刚刚下水的新伯克、新提康、甚至DDG1000在船台上刚刚成型还没下水,船壳表面仔细看,就已经有大面积的瘦马区了。这种现象,居然被国内的部分人认为这也代表着“技术先进”,甚至自己合成的本国目标舰的想象图中,也特意的增加大面积的表面瘦马区。以示已经赶上了美弟的“世界先进水平”!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笑话而已。一个村霸先天口吃,难道村会计想要强大起来必须也先学会口吃?美英的主力舰到今天仍然大面积出现表面的瘦马现象,并不是他们造船和造舰工业先进的表现。相反,只能说明英美的造船工业都已经日薄西山,已经赶不上同代造船技术的落后表现。其实仔细看看我们近邻日韩两国在最近20年内制造的大舰,基本看不到瘦马的问题,而日韩两国都是当代全球造船强国。

主力舰表面出现瘦马现象,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于船厂的船板加工设备不够先进,切板的数控机床,特别是一次成型的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还是上个世纪的技术。说到底是设备整体已经落后,切出来船板和卷板成型都不够精密,到焊接阶段误差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大舰整体成型后因为误差而出现大面积的瘦马现象。而另外一个产生瘦马的原因,则在造船的人身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焊接时焊缝加热不均。焊缝两面会呈现一边温度高、一边温度低,结果就是冷却之后由于热胀冷缩导致一边收缩程度高、一边收缩程度低,导致船体付强框架突出、蒙皮表面凹凸不平。具体产生程度受焊接时的温度、蒙皮板材强度和焊脚尺寸影响。江南焊王有句名言:好军舰都是焊出来的。尽管当代的自动造船设备越来越多,但是最基本的焊接大多数还是人工进行。而现在美弟国内造船企业几乎完全靠军品船支撑。常年利润率低下。船厂利润率低自然就给不了高工资。高水平的焊工大量流失。船厂没有办法,只能使用大量技术粗劣的焊工,还不能严格要求,一旦管的过于严厉,要求过高,这些二把刀焊工会立即撂挑子不干了!这些蹩脚师傅们不干了船厂还找不到人。因此即使美弟的主力船厂,检验员也普遍对焊接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焊缝不漏水就算合格。至于焊成瘦马还是瘦驴,高兴就好!

现在美弟主力船厂的焊工的平均税前年薪只有4到5万美元,在蓝领工人中都是非常低下的水平。这种工资待遇如何能焊出好船?而且美弟船厂的基础投入逐年下降,像巴斯钢铁这种的主力厂,居然连一个室内总装厂房和干船坞都没有,风云雨雪下常年露天作业。这样的工作环境有如何能不焊出瘦马?而看看现在长耳朵大批下水的大舰,个个表面都像新车一样光滑耀眼。这背后是海量的投入、产业工人队伍的世界级和设备的极度现代化,一个小小现象,代表了世界海权的转移趋势。

相关文章

热门专题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