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称,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约800亿人民币,欲在马六甲打造一个崭新的深水港口,上个月举行了一期填海造地项目签约仪式。新港名称为皇京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段,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马六甲市,距离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里。根据公开披露的消息,开发项目计划于2025年完成,其中,深水港建设最快将于2019年竣工,其规划包括文化产业圆,码头,科技工业区等项目。据该项目中方承包商介绍,皇京港由3个人造岛和1个自然岛屿组成,占地1366英亩。
皇京港位置
中马经济合作“一箭双雕”
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马六甲深水港并非临时动议,该项目早在去年夏季已经开始讨论并启动。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称,马方计划与中方合资建设巴生第三港口,两国正在就该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商讨。
对马中合作在巴生港附近建第三港口原因,廖中莱表示,由于70%至80%航经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的目的地是中国,所以马国交通部就该港口建设,首选与中国合作。
马六甲海峡
可以设想,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港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中国途经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和货物运输安全有了保障;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港口规模得以扩大,并能接纳更多的商船和货物,而且经久不衰。可以说,马来西亚的想法与中国不谋而合,中马合建深水港把两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马来西亚主动邀请中国方面合作建港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打算将该港口建设作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是最早、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马两国组成了“港口联盟”,即将中国10大港口——大连、上海、宁波、钦州、广州、福州、厦门、深圳、海南和太仓,与六个马来西亚港口——巴生港、马六甲、槟榔屿、柔佛、关丹和民都鲁进行合作。
“港口联盟”麾下的所有港口都是以商业为目的。中国在港口技术、货运代理、集装箱中转等方面都很先进,马来西亚在港口合作建设之际,可以轻而易举地分享中国在消除或减少通关障碍等方面的现存经验和做法。
马六甲深水港
中马合作建设马六甲深水港,工程规模如此巨大,投资金额并非小数目。但是,作为亚投行的创始国的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合作完成项目,有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作为后盾,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资金充裕且不可测事件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说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有了可靠的保障。
鉴于马来西亚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友好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把马来西亚看做东南亚最好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自2012年以来,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处于上升期,中国领导人称赞中马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上:皇京港效果图下:皇京港所在地现状
中国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2015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非金融直接投资达到了4.1亿美元,增长了237%。可见,中国和马来西亚不仅限于深水港的合作建设,而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合作。
新加坡航运地位岌岌可危?
在古代丝绸之路中,马六甲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15世纪时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就曾经到达过这里,随着中国投入巨资开发深水海港,马六甲海峡重现当年繁荣昌盛的景象不再是梦。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称,马来西亚与中国合建深水港借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东风,成功几率很高。两国本来有着良好的关系,加上海丝路东风可谓锦上添花。
不过,隔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同为该地区国家的新加坡,却对中马合作表现出高度紧张,时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挑拨中马关系,希望该项目流产。因为外界普遍认为,马来西亚与中国合建深水港竣工后,将一跃成为马六甲地区最大的港口,并有可能取代新加坡在该地区航运界的龙头位置。
这对一直以来靠港口和航运作为经济支撑的新加坡来说无疑将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新加坡靠港口生存
新加坡的焦虑可以理解,但造成这一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事实上,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港口管理水平和效率世界闻名,理应是中国合作的优先选择。
新加坡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长期游走在中美之间,但近些年来其对华政策风向大变,不断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对华发难,在南海问题上煽风点火,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引起中国人反感。因此,“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必然成为中国的理性选择。
马六甲深水港建设符合中马两国海洋发展战略利益:中国在海上运输和贸易领域有了安全保障,马来西亚在发展港口以及以港带陆全面发展方面找到了正确的路子。
中马借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不仅在深水港建设,同时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如火如荼展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东南亚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好事,大局已定。新加坡与其反对、抱怨,不如好好考虑如何在逆境中打翻身仗。
海上丝绸之路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新加坡必须改变陈旧观念,放下航运界龙头老大的架子,重新规划和设计发展蓝图。比如,对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新加坡不应继续犹豫观望,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积极响应的姿态,像马来西亚那样用实际行动,与中国在优势领域探讨合作,以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变被动局面。
对新加坡而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寻找合适商机,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才是当前正确的选择。毕竟,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但新加坡离开中国,可能日子会过得比较吃力。
新加坡再次示好一带一路 中方:欢迎
两个月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缺席“一带一路”峰会。此后,新加坡各方不断向中方表达善意,希望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据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近日出席“通商中国”论坛时再次示好“一带一路”,称新加坡计划积极参与支持这一倡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重视同新加坡的关系,欢迎新加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李显龙(来源:中华网)
港媒报道称,当被问及两国之间的关系时,李显龙说:“我们一直在走上正轨。”李显龙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此次论坛的主要焦点,这是一个让新加坡成为枢纽的机会,帮助其他国家进入整个地区。这一倡议是中国与世界发展联系的方式,也是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李显龙表示,中国越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该地区的国家合作,就越需要新加坡。他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封闭的联系,而是一个开放、欢迎、自由、互惠互利的联系。现在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加快”。
众多国家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之际,李显龙却选择了缺席这一盛会
今年5月,众多国家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之际,李显龙却选择了缺席这一盛会,新方只是派出部长级代表团参会。新加坡《独立报》5月20日报道称,该国前国会议员德吉特·辛格18日在脸书上批评中国“一带一路”论坛怠慢新加坡,称这显示了中国的“小家子气”。辛格还警告称,世界上别的国家都密切关注这件事,如果中国对新加坡这个50年朋友的做法移植到其他国家,他们将对中国感到厌烦。
对于辛格称“中国小气”的言论,不少新加坡网民不以为然。在《独立报》报道页面的留言中,有网民表示,这和“中国小气”一点关系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是新加坡执政精英管理失当,“不是中国小心眼,而是你的心态狭隘”。
一带一路
此后,新方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中国表达想要参与“一带一路”的愿望。据新华社5月25日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表示,目前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着比过去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将推动经济融合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并惠及本地区和“一带一路”合作相关国家。
张志贤表示,通过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等亚洲航道上的关键咽喉点的自由航行,对“新丝绸之路”贸易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中国和新加坡正致力于升级2009年首次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华与外交部长王毅(来源:外交部)
据《中国》报道,6月11日--12日,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访华。维文与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见媒体时表示,新加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早期支持者之一,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此前,维文曾向中国媒体表示,新加坡与中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倡议增值。他透露,当前新中两国正在积极探讨建立“南向贸易走廊”的方案。一旦建成,这条贸易走廊将减少东南亚地区及中国西部地区的贸易成本、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
新华社7月6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汉堡G20峰会期间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李显龙表示,新中关系过去一年取得新进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新中深化交流合作十分重要。新加坡将继续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好政府间大项目,拓展同中国在金融、高铁、自贸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新加坡愿积极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关系。
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汉堡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李开盛表示,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势力和影响可能随之减弱,这让一贯倾向于实施大国平衡又倾向于维护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的新加坡感到忧虑。
新加坡的经济困难和安全困难会增加很多
日前与李显龙一同出席活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表示,根据他的现场观察,李显龙对中新关系的表态可谓“非常积极”。“如果新加坡不能争取与中国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那么新加坡的经济困难和安全困难会增加很多:经过前段时间的波折,新加坡对这一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