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伦敦的地铁里还没有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在美国广袤的农村地带,4G也并没有全面普及。
新冠疫情在美英等西方国家更是此消彼长,一浪高过一浪。
不过,在美英反华势力看来,如何解决国内这些发展治理短板并不重要。与中国为敌,阻止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前进发展,只要中国技术落后经济停滞, 他们就可以继续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久前,英国保守党反华议员组成的所谓“中国研究小组”联合美国一家智库发布了其成立一年来的第6份反华报告——煽动与美英意识形态相近的“民主国家”成立“贸易北约”。
但是,“补壹刀”发现,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份报告,而是报告背后的一些东西。
这份报告其实是在前几份的基础上,把过去一些零敲碎打的想法组合为一个系统性的“建议”,效仿北约(NATO)的模式,拉西方各国共同成立一个名叫“DATO”(即“民主联盟公约组织”)的组织,然后共同在贸易领域上对中国进行打压。
这个“贸易北约”企图全方位孤立中国,遏制中国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发展趋势。
而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美英一些政客与智库如今通过捆绑操作,借有关报告、建议,转化为制华、反华政策的套路。
按照其疯狂构想,“贸易北约”等同于“民主联盟”。在这一体系下,所有成员对华行动一致,然后对中国发出威胁。如果中国敢于反击西方的制裁和政治打压,那么“贸易北约”就全方位跟进掀起对华制裁。
报告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中国威胁禁止其留学生前往某国,那么这个联盟内的所有国家都不准中国留学生进入 ;如果有西方公司被中国列入不可信清单 那么联盟内所有国家将停止进口中国商品 ;如果联盟内有的国家不同意这个联盟的决定,那么它将失去加入的资格。”
报告还大打“台湾牌”,叫嚣台湾作为“国家”,也有资格加入“贸易北约”。
“中国研究小组”为了在表面上显示这个建议的“客观性”,让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森来“操刀”这份报告,而且他们认为此人的身份比较好——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主席。
这个阿特金森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煽动对中国的技术创新进行“围剿”,抹黑中国的技术创新成就,用霸权思维来应对中国这一竞争对手 。
在报告中,他宣称西方对中国的打压手段有四种选项:
第一种,是大多数人主张按照市场规律和科学技术积累的能力顺其自然。但他认为,这样会导致西方的衰落,中国会获得经济、技术的全球霸权。
第二种,是通过双边或者多边的方式来压制中国。但他认为这种方式成效也不大,特朗普政权曾尝试过这一种手段,但为此付出了经济和政治上的代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的技术发展,但整体而言是失败的。
第三种,是鼓励本国企业离开和脱离中国市场,禁用中国商品和原料,对中国产品征更高的税,进而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英国和日本似乎正在这么做。但阿特金森认为,这种手段对前苏联有用,对中国却没用。
于是,他提出了第四种选择,即组成“贸易北约”企图彻底遏制中国的技术创新,阻断中国发展的途径。他认为这值得美英当政者尝试,甚至还鼓吹,英国可以率先实施其中的一些政策。
阿特金森认为,“贸易北约”不同于世贸组织。在世贸组织体系下,一个成员一票的投票机制 难以实现全面遏制中国的目的。而“贸易北约”不同,任何不同意遏制中国政策的国家,将不会获得“贸易北约”的“准入证”。
这份看似由中立的智库机构出台的学术报告,其实根本上还是为了迎合美英西方势力的反华需求,专门定制的“产品”。因为,这背后的主要推手就是英国最主要的反华势力。
主导这份报告的英国保守党“中国研究小组”,成立于新冠疫情期间,集中了一批英国政坛的死硬反华政客。其支持者,并非局限于保守党的后座议员,还包括其他反对党比如工党、自由民主党等党派的反华议员。
甚至,其号称影响力已触及英国议会内三分之一的议员。
2021年3月26日,讲究“礼尚往来”的中国外交部宣布对9名英方人员和4个实体组织实施制裁,“中国研究小组”(China Research Group)及其创始人、主席汤姆·图根哈特(Tom Tugendhat)赫然在列,高居 “榜首”。
2020年4月下旬,在保守党知名反华议员图根哈特、尼尔·奥布莱恩等人的直接策划下,9名保守党议员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一年多以来,英国对华关系的诸多重大政策改变,都离不开这一组织的“幕后操作”。
作为该小组主要负责人的图根哈特 ,是一名犹太裔退役军官。
在从政前,他参加过伊拉克战争。2017年大选后成为保守党新科议员。作为后座议员主持保守党外交委员会,在外交政策上持有强烈的亲以色列和亲美立场。被英国媒体称作是“对华鹰派代表人物”。
另一位负责人尼尔·奥布莱恩,虽是后座议员但同时也是保守党政策委员会联席主席,负责唐宁街首相府的政策制定。与卡梅伦时期的英国首相府和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关系密切。
他本人在今年3月受到中方制裁后,就有BBC驻华记者煽风点火评论说,“对奥尼尔的制裁实际上是针对英国首相的,因为有涉疆问题的对华政策,奥尼尔是直接参谋”。
除了这两人外,“中国研究小组”还有一位主要成员伊恩·邓肯·史密斯,是保守党比较出名的极右翼资深政客,天主教徒,也是军人出身,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曾担任保守党在野时期的主席,也是保守党内强硬脱欧派的主要代表。
此人有八分之一的日本血统,曾外祖母是19世纪末在华的日本人。外祖母则出生在中国福建 ,母亲出生在中国南京。外祖父曾在民国时期南京邮政部门任职,其父辈则出生在印度。
邓肯·史密斯父母原生家庭与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其母系家族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中国。作为在华英殖民者的后代,邓肯·史密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恨,可谓深入到骨头里。
在上述三人中,资历最老的邓肯·史密斯还是另一个议员小组的主要成员,这个小组就是1993年成立的“保守党议员欧洲研究小组”,该小组使用英国纳税人的税金,被称作保守党的“党内之党”。
在20多年的时间里,该小组不遗余力地推广“疑欧政策”,成功推动脱欧公投,将英国推向脱欧悬崖。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欧洲研究小组”的组织运作模式,被一些反华议员们借用,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
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小组在许多方面加速了中英关系的恶化。而其自身及其主要成员也被中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
自拜登政府上台后,这个“中国研究小组”一方面察言观色,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扩展其政策影响力。在看准拜登政府将延续特朗普的反华路线后,反而有了更多的动力。
最近这份关于“贸易北约”的报告,之所以邀请美国的智库和反华学者执笔,就是意图进一步推动拜登政府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对抗中国”。
2010年,保守党开始在英国执政。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名列全球第二。
新的经济秩序影响到西方看待中国的方式,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在全球的经济排位会使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中英关系在这之后的十年时间里,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逆转,从倡导中英合作的“黄金时代”,进入到现在英国跟着美国处处与中国作对的状态。
而在执政党保守党内部,一批以后座议员为主的保守党政客,则以议会为平台,合纵连横,发动NGO组织,联合美国的反华势力,充当西方国家整体遏制中国的“军师”和“参谋”,在经济上打压合作,在政治上围堵中国。
特别是以“中国研究小组”为代表的英国反华政客,不仅是美国反华势力的追随者,在很多层面,他们是狐假虎威的“大英帝国历史余孽”。
他们的活动范围以及影响不仅限于英国国内,也通过“五眼联盟”和北约体系渗透到整个西方,甚至在非洲和亚洲,拉拢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他们威逼利诱,企图扩大他们的“反华联盟”范围。
他们以“中国研究小组”作为核心组织,致力于反华舆论的常态化,以及智囊机构的机制化。通过合作,拉拢利诱英国的学界和政界,让一些原本持有中间立场的人站到他们一边。
这些西方政客能走到一起,一个大的目标就是在未来十年内,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阻止中国超越美国,打断中国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成为GDP总量世界第一的趋势。
英国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今年4月在参加“中国研究小组”的活动时宣称,西方目前对于中国的崛起缺乏战略性的应对。他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他的启示,是一个外交大臣应该善于从战略角度处理外交关系,而不是在战术上的疲于应对。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亨特说,“中国在GDP总量上超过美国后,但它不是民主社会和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
正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现实和未来前景的恐惧,这些英国反华议员陷入癫狂状态。所以,对于这样的极端反华组织和个人,我们要用好“制裁”这个工具,主动应对挑战,将对西方的研究和防范做到系统化、机制化,针锋相对,先发制人、主动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