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我们一定守好祖国海疆!”
“我们一定守好祖国海疆!”(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胡晓舟(右一)在潜艇上与官兵整齐列队。韩林摄(新华社发)
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彩照耀到东部战区海军潜艇某支队军港,给静卧码头的潜艇洒上了一层金黄色。海军潜艇某支队教练艇长胡晓舟率领艇员向码头走去,登艇作业。出海、下潜、备战……已成为胡晓舟10多年来的日常生活。
成为新型常规潜艇艇长以来,他带领艇员先后完成数十项重大任务,成功处置数个重大险情,攻克多个作战重难点问题,蹚出了一条“组建即一类、接艇即战备、出海即迎战”的战斗力生成新路。
“上舰艇,是我的梦想”
那一年,胡晓舟来到东部战区海军潜艇某支队。第一次登艇,胡晓舟无比激动:“上舰艇,是我的梦想。今天,梦想实现了!”班长告诉他:“要学的东西很多,优秀的潜艇人要像潜艇那样沉下心、沉住气。”
胡晓舟记住了班长的话。从开始上艇时的眼花缭乱,到全课目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他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一名指挥员。
指挥舱是胡晓舟的战位,每次出海,这里便成了高速运转的“最强大脑”。潜艇深海航行,危机四伏:进水、起火、失电、掉深、机械故障、突发敌情……作为潜艇艇长,他的每一次抉择、每一个口令,关系重大。
那年盛夏,某海域,胡晓舟率艇参加演习。
“×号管发射!”命令下达,胡晓舟的心随即紧了起来。这次任务各方高度关注,不容有失。然而正当鱼雷进入发射程序时,却突然出现意外中止,舱室内不断发出急促的警报声。
是继续发射还是先处置故障?潜艇指挥舱内一片寂静。千钧一发之际,胡晓舟下达指令,使用备用鱼雷,继续发射。随着一声巨响,鱼雷直击目标,精确命中。
险情得到成功处置,潜艇停靠码头,胡晓舟才松了口气。官兵们都知道,胡晓舟在处理险情过程中,要在高压力下作出思考和判断:既要考虑贻误战机可能导致的后果,又要考虑故障鱼雷随时可能爆炸的风险,还要考虑备用鱼雷再出现险情的情况。
“回想起来,我的决定是对的。演习就是实战,在战场上遇见类似的情况,我还会这样处理。”胡晓舟说,能打仗、打胜仗,就要把每次训练都当作实战。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军人理应站排头”
“蹚新路、创纪录!”几十年来,一代代潜艇支队官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写下了某型潜艇极限深潜、首次突破岛链、某标志海域首次战备巡逻等辉煌历史。
那年,为全面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支队决定试行新模式。很快,还在船厂负责修艇的胡晓舟被“点将”,负责领导一个刚成立不久的一类艇艇员队,并接艇担负战备任务。
不少人为胡晓舟捏了把汗:虽然艇员都经历全训,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艇型,相互之间“零磨合”即上阵,随时执行重大任务,不确定因素太多。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军人理应站排头。”胡晓舟态度坚定。
从那以后,胡晓舟带着艇员踏上一条之前无人涉足的道路,大家齐心协力抓训练,提能力,打基础,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交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个月不到接艇担负战备任务,2个月出海参加对抗训练,5个月执行重大演习任务,1年内实射各型武器多枚。在胡晓舟的带领下,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条战斗力生成新路正在形成。
“多一项创新,就多一分打赢的底气”
“肯钻研,敢创新。”熟悉胡晓舟的人,不约而同地这样评价他。
为什么如此重视创新?胡晓舟有着独到的见解:未来的战争肯定要有所突破,没有套路可以照搬。
他瞄准组训短板,主动把一些高难课目从岸港搬到海上,最大限度提升艇员实际处突能力;紧盯装备风险点,协调厂家院所为某装置加装传感器、报警器,大幅提高装备可靠性;聚焦未来战场,积极借助大数据分析,完成多个作战难题研究。
敢于破局的背后,胡晓舟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创新不是等来的,是拼来的。”他组团队、做课题、搞攻关,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带领官兵完成多项战法训法创新,验证了多型武器性能、潜艇工况转换、海域水文条件等事关打仗成败的重要内容。
“多一项创新,就多一分打赢的底气。我们一定守好祖国海疆!”这几年,胡晓舟和他的战友们聚焦实战、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技术革新成果,使战斗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