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盛顿谋划孤立中国,限制欧洲,撂倒全球
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网站10月26日发表题为《西方有一个中国情结》的文章,作者系美国《巴勒斯坦纪事》网络杂志主编拉姆齐·巴鲁德,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经济可能崩溃吗?”这是美国石英财经网10月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对中国经济及其影响作出了“不祥”的论述。
然而,这类文章受到的是政治的驱使,而不是可判读的真相。事实上,上面这篇文章是最近几周西方主流媒体上出现的众多报道中的一个。
全球市场的动荡可能马上会引起全球经济学家的担忧,尤其是当像中国这样一个增长最快、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经济产出出现放缓——无论多么短暂——的时候,这是可以理解的。
西方媒体炮制中国“危机”
对比这两件事情:一个是西方误导性地介绍一场炮制出来的中国“危机”,一个是英国实际经历着的燃料危机。在英国,集体恐慌导致数百万人争相购买汽油和柴油,导致大规模混乱、供应短缺和交通堵塞。
西方媒体对英国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轻描淡写,好像这场危机仅仅是官僚机构管理不善的结果,或者仅仅是对供求关系的误判。想象一下,如果英国的反乌托邦场景发生在中国会怎样。媒体的分析肯定截然不同。
然而,反华媒体的造势和宣传自特朗普政府开始执政以来甚嚣尘上,但它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媒体的报道习惯性地从负面角度描述中国,从贬低中国的地位中获益匪浅,但如果中国经济长期放缓,西方经济体将首当其冲付出代价。
与经济几乎完全孤立于西方市场的苏联不同,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紧密交织在一起,从欧洲到北美,再到非洲及其他地区。“中国打喷嚏,世界都会感冒”的说法再准确不过了。
据彭博社最近一张展示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增长所做的贡献”的插图,中国(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充当了全球经济支柱的作用。2020年尤其令人瞩目,因为只有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零。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核心地位使西方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困境。一方面,西方大国希望确保中国无法增强其全球政治实力;另一方面,它们继续依靠中国的经济奇迹来维持本国经济的运转。欧盟委员会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这就不足为奇了。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防长会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美国防长劳埃德·奥斯汀会面。(人民视觉)欧洲人不认同“中国威胁”
在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前往布鲁塞尔参加他的首次北约防长会议之际,《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奥斯汀在参加这场极其重要的会议时“满脑子都是中国”。
除了对中国军队的庞大军力和不断进步感到所谓担忧外,奥斯汀和美国军方更担心北约据说未能理解这种假想中的“中国威胁”。事实上,尽管美国一再警告中国在军事上的崛起,但欧洲和大多数北约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无动于衷。
简言之,华盛顿希望欧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通过孤立中国,欧洲就会随之自我孤立,进而限制欧洲自身的经济增长,最后放慢整个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考虑到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反复无常导致欧盟和美国之间出现信任赤字,拜登未能彻底改弦更张以及最近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遭遇溃败,所以欧洲人这次很可能不会紧随华盛顿的脚步,如同在美苏冷战巅峰时那样。
以上论断一次又一次地以真实的数字得到了证明,最近的一次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该委员会对12个欧盟成员国的欧洲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9%的欧洲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没有与中国陷入冷战。
《外交政策》杂志用标题“欧洲人希望置身于新冷战之外”报道了调查结果。西方媒体的危言耸听者以及奥斯汀对北约会议的干涉很可能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继续经历起起落落——但最终是增长。这些波动本身不会改变中国的崛起或者西方必将衰落的话语体系。我们越快承认这一现实越好。
监制 | 张诚
审核 | 丁扬
编辑 | 许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