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驻美大使秦刚:美国曾"逃过课"想高分不能再逃课了

2021-12-16 18:46作者: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消息,11月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CGTN)主办的“全球行动倡议2021——气候变化”气候周特别活动开幕,秦刚大使线上出席开幕式,与中美青年一代对话,就当下备受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回答了来自美国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特区和中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中美学生的提问。

  在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什么?中国政府如何降低汽车污染和减缓气候变化”等问题时,秦刚大使表示,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4月,习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此时正在格拉斯哥举行,习主席在向峰会发表的书面致辞中呼吁各方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秦大使说,中国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坚持绿色出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发展,总量达到600万辆。中国政府还鼓励老百姓选择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绿色,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闪亮的底色。

  在回答关于“在气变领域,中美共同的责任和有所区别的责任是什么?中方有何计划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时,秦刚大使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不同的责任。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应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中美两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方,都应首先立足自身,完成好国家自主贡献。美国是个实力很强的学生,但中间曾“逃过课”、退出过《巴黎协定》,今后要想按时高分交卷,就不能再逃课了,也不能推迟提交作业。

  秦大使表示,中国碳排放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为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比美国付出更大的牺牲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密切合作。中美共同发表了《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合作。双方正在协力推动COP26取得成功。两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值得深入挖掘。中美还可以携手帮助易受气候影响的脆弱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我们期待中美以格拉斯哥气变大会为契机,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携手扭转当前阻碍两国合作的“政治小气候”,引领世界协力应对日益变暖的“全球大气候”,共同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回答关于“是否有途径让年青一代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可加强中美青年学生间交流与合作?”等问题时,秦刚大使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地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答案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选择和努力。青年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更应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我看到,中美两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做“低碳青年”视为“更酷、更时尚”的生活方式。希望全球青年人都能参与到应对气变的努力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做起,倡导和塑造绿色生活方式,让大家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分享者。青年一代的才智、付出和努力终将汇聚成磅礴之力,推动呵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实现世界的美好未来!我本人和中国驻美使馆将积极支持并协助中美青年加强交流互动。

  此次气候周特别活动为期5天。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为活动致开幕辞,塞拉利昂总统比奥、冰岛总理雅各布斯多蒂尔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官员出席活动。

  答问实录如下:

  一、中国领导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什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是人口大国,政府如何降低汽车污染和减缓气候变化?(纽约、旧金山学生提问)

  秦大使: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早在16年前,习主席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日,中方先后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充分彰显了中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和大国担当,和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战略决心。今年4月,习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前不久,《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习主席呼吁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如今,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大熊猫由“濒危”动物被降级为“易危”,其野外种群已从11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1800多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此时正在格拉斯哥举行,习主席在向峰会发表的书面致辞中呼吁各方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说到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很多人会想到汽车尾气污染。中国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坚持绿色出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见到了成效。中国大部分省市实施的国六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是全球最严苛的标准之一,比美国的更严。也就是说,现在美国大街上跑的很多汽车,在中国是无法上路的。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发展,总量达到600万辆也就是说全球有一半的新能源汽车正跑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国已建设各类充电桩187万个,建成覆盖176个城市、超过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真正做到让新能源汽车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美国的特斯拉仅用一年,就在上海建成首座美国本土以外的超级工厂,年产量45万辆。上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超级充电站数量突破1000座。CEO马斯克发出感叹:“中国就是未来”。

  中国政府还鼓励老百姓选择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比如,对汽车出行实施限号措施。在北京,每个工作日有近五分之一的车辆限行,大家可选择拼车或乘坐地铁公交出行。过去几年,共享单车在中国爆发式增长,掏出手机,扫码开锁,只需几秒钟时间,你就拥有了当下最时髦便捷、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

  现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我们充分再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施,采用碳排放量趋于零的制冰技术,让“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绿色,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闪亮的底色。

  二、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共同的责任是什么,有所区别的责任又是什么?我们有相同的看法吗?当前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都有较快的发展,按照当前的发展水平,您认为中美两国是否有望实现各自的碳中和目标?中方有何计划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是否已经开始和中国开展合作?(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学生提问)

  秦大使: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不同的责任。有一幅漫画很形象:一个衣衫褴褛、身材消瘦的人在拾柴烧火做饭,旁边一个大排量豪车的车主指着他说,“你烧火做饭的碳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这说明我们要客观、科学地看待减排责任。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人的权利。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那里的人们也有权利过上纽约人、旧金山人或华盛顿人的生活,在应对气变问题上应得到发达国家更多的体谅和支持。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尚处于饥饿中的人去节食减肥。在顾及现实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翻看历史旧账。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应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

  中美两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方,都应首先立足自身,完成好国家自主贡献。打个比方,不同年级面临的考题会有所区别,两国都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试卷答好。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这门考试,记的是全体学生的总分,一个学生考高分还不够,要大家都考高分。应对气变需要久久为功,各国应保持长期稳定的政策。美国是个实力很强的学生,但中间曾“逃过课”、退出过《巴黎协定》,今后要想按时高分交卷,就不能再逃课了,也不能推迟提交作业。

  中国碳排放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将用43年,而中国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0年,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为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比美国付出更大的牺牲和努力。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关闭许多高能耗、高排放工厂。比如2016年到2019年,中国削减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仅安置钢铁厂失业工人就达28万,超过美、欧、日钢铁就业人数总和。尽管如此,我们言必行、行必果。

  在履行承诺和完成既定目标方面,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48.4%,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2020年底,中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植被碳储备量超过91亿吨。我们还围绕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制定了详尽路线图,在减少煤炭使用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密切合作。中美共同发表了《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共同致力于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双方正在协力推动COP26取得成功。中美科学家可以携手在低碳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展开研究合作,以前双方就曾共同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两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值得深入挖掘。比如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光伏电池、组件等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些都是双方可以有效开展合作的领域。中美还可以携手帮助易受气候影响的脆弱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共同提高应对气变的能力。

  应对气变是中美合作的亮点之一,引领了全球努力方向。我们期待中美以格拉斯哥气变大会为契机,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携手扭转当前阻碍两国合作的“政治小气候”,引领世界协力应对日益变暖的“全球大气候”,共同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除了政府之间的合作之外,是否有其他途径让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年青一代也参与到这一项伟大的人类事业中?是否可以加强中美青年大学生之间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交流与合作?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您会如何提高公众意识,教育年轻一代?(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纽约学生提问)

  秦大使: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它导致的自然灾害频频肆虐全球各地。地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是末日焦土、赛博朋克还是太空牧歌?气候变化会不会给未来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答案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选择和努力。

  青年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更应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你们的气候意识和行为模式将塑造未来气候变化足迹。你们所崇尚和遵循的生活方式会深深影响今后几代人的未来。你们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关切和行动意愿也蕴藏着全球低碳转型的希望。

  我看到,中美两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做“低碳青年”视为“更酷、更时尚”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共享充电宝、互联网捐赠造林等等正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做起。比如绿色出行,短距离出行少开车、多拼车、多骑车;如开车,首选小排量或新能源汽车。美国已承诺2030年前实现销售汽车的50%为电动汽车。我希望美国的年轻人多做些贡献,使这个比例超过50%。此外,减少浪费,每顿饭都做到“光盘”;节约能源,离开家和办公室随手关灯,夏天把空调调高1度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举手之劳”并影响和带动你们身边的人,就能给地球减少很多负担。绿色低碳发展根本上要靠技术创新,大家可以多进修这方面的学科,多投身这方面的发明创造。青年人还可以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各自政府更注重环保、履行减排承诺。

  中美两国青年应加强沟通交流。上个月,由清华大学及其倡议发起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先后举办了“聚焦碳中和,青年在行动”中美对话活动和“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来自6大洲9个国家的15所世界一流大学携手为各国青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搭建了对话交流平台。希望全球青年人都能参与到应对气变的努力中,倡导和塑造绿色生活方式,让大家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分享者。我本人和中国驻美使馆将积极支持并协助中美青年加强交流互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年一代的才智、付出和努力终将汇聚成磅礴之力,推动呵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实现世界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 CNN夸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 还不忘"拉踩"东京奥运会
下一篇: 这个拷问中国的问题一问到自己身上 外国网民就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