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年7月12日,波尼战役爆发。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率军3.6万新教军队,在爱尔兰的波尼河畔迎战前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率领的2.5万天主教军队。血刃激战之后,威廉军大获全胜。詹姆斯二世的军队损失1500余人,威廉军伤亡只有其一半。该战役成为近代爱尔兰土地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詹姆斯二世由于在战斗中表现怯懦,失去了当地天主教徒的支持。
1691年7月12日,?W克林姆战役爆发。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再次在爱尔兰波尼河畔的?W克林姆击败爱尔兰军,双方军队各有两万多人。威廉军阵亡达三千人,爱尔兰军阵亡四千人,此次战斗尽管规模略小于波尼战役,但血腥程度远远超过。此战以后,英国国王威廉三世逐步控制了爱尔兰。
1906年7月12日,德雷福斯冤案昭雪。法国法庭最终宣判被诬告为德国间谍的犹太人德雷福斯上尉无罪,并恢复其军职。
1918年7月12日,日本内阁决定出兵西伯利亚。
1920年7月12日,英国外相寇松致电莫斯科,建议苏俄与波兰缔结停战协定,并提出了停战线(后称“寇松线”)。同日,立陶宛与苏俄在莫斯科签订和约。
1933年7月12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向多伦发起全线进攻。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亲率敢死队攻城,抗日同盟军从南、北、西三门冲入城内,与日伪军展开激烈巷战。日伪军抵挡不住,自东门逃出城外,沦陷2个多月的多伦宣告光复。抗日同盟军在收复察东四县德战斗中,毙伤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数百人。同盟军也伤亡1600余人,其中有四名团长受重伤。
1937年7月12日,蒋介石电示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以不屈服、不扩大方针就地抵抗日军。同日,香月清司由东京飞抵天津,就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
1938年7月12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关于适应时局之对华谋略的决定。
1941年7月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署对德作战的共同行动协定。
1941年7月12日,英国与自由法国军队进入贝鲁特和大马士革。
1942年7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来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
1943年7月12日,普洛霍夫卡坦克大战爆发。为反击在库尔斯克南线进攻的曼施泰因集团,苏联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集团军集中800多辆坦克发动反击,与德国精锐的党卫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展开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坦克遭遇战。战斗中,苏德双方均遭到了重大损失。在苏联坦克部队和空军的顽强作战下,德军南线的攻势被有力的阻止了。
同日,苏联红军发起奥廖尔进攻战役。
1943年7月12日,德意军队以“戈林”坦克师为首,向西西里登陆美军发起反攻。由于美军登陆船队遭到德军空袭,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受到很大损失,美军第1师等部队被迫使用步兵武器和少量反坦克炮阻挡德军“虎”式坦克的进攻。美军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命令海军驱逐舰直接用炮火攻击德军装甲部队,从而粉碎了德军的凶猛攻势。登陆的英军没有遭到德军的反击而进展迅速,于当日攻占了锡拉库扎和奥古斯塔两个港口。至12日日落,盟军已有8万人、7000辆汽车、200辆坦克和900门火炮上岸。
1944年7月12日,英军的第一种喷气战斗机“流星”服役。
1945年7月12日,中国八路军冀中军区发起大清河北战役,至下旬结束。
1945年7月12日,中国伞兵首次作战。伞兵一队180人,凌晨3时从昆明起飞, 8时抵广东开平县附近空降,对日军展开游击袭扰活动。
1947年7月12日,英、法等十六个欧洲国家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并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