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报道称,美国国防部知情官员透露,中国于11月底使用一艘032型常规弹道导弹潜艇首次试射了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美媒表示,美国情报机构秘密监视了这次试射,还利用导弹预警卫星探测发射全程。与时常在历次阅兵中大出风头的陆基东风导弹不同,作为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主力装备,巨浪系列潜射弹道导弹长期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示人。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水平,以及巨浪-3之于中国核威慑体系的重要意义。
作为“三位一体”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海基核力量发展相对其他核大国要晚得多,甚至在国内也是远远落后于陆基导弹和空投核武器的发展脚步。实际上,中国的潜射导弹真正形成相对堪用的核反击能力,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潜射导弹仅处于一种不断试验并改进的状态,远远达不到实战标准,甚至连远海核威慑巡航都无法实现。这其中固然有导弹发射平台——战略核潜艇发展缓慢的因素,但究其根本,还是与潜射导弹的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中国自一开始便选择一条高起点的研发道路有关。
从陆上到水下,导弹的发射环境改变对导弹本身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并非只是陆基导弹“挪个窝”就能直接上潜艇那样简单。潜射导弹由于是从水下发射,其射出艇体后受到水的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除海上无所不在的洋流和波浪外,浮力和高速飞行过程中引起的流体力学变化也很容易令导弹出水姿态发生改变。而出水后带来的飞行介质突变,更是会引起导弹整个动力环境的急剧变化,往往带来剧烈的冲击和振动,此时是整个发射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世界各国的潜射导弹的失败试验中,绝大多数是由导弹出水后数秒内失控引起的。
尽管中国于1965年便着手研发陆基固体燃料导弹,并于1966年成功试车直径为1340mm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但中国在1967年论证巨浪-1潜射中程弹道导弹立项工程时,也还是对选择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作为潜射导弹的动力有不小的疑虑。固体燃料虽然有着动力装置体积小,发射准备时间短等优势,但中国彼时尚处于对液体燃料发动机初步吃透的状态,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否满足中程导弹的要求并无把握,更何况当时中国的导弹水下发射技术尚处于一片空白,既无资料、图纸,又无仿制样品。一下子跳过单级近程固体燃料导弹去研发两级中程固体导弹,还要满足水下发射要求,这对于整个研发团队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
巨浪-1潜射导弹于1982年进行了首次水下试射,第一次试射于10月7日进行,点火后不久即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第二次试射于10月12日进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导弹技术的国家。然而,巨浪-1只是解决了中国潜射导弹的有无问题,由于其射程仅约2000公里,在中国周边海域发射仅可覆盖日本大部地区,中国海军水面舰队又尚不具备掩护战略核潜艇前出的能力。因此巨浪-1无法对以美苏为首的核大国产生战略威慑,更像是一种标志或象征,而实际战力极为有限。实际上,巨浪-1对于中国弹道导弹事业发展最大的直接贡献,反而是根据巨浪-1的陆上试射数据直接改进而来的东风-21系列陆基中程导弹。
尽管师出同门,巨浪-1的研制并未给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带来太大的帮助,巨浪-2的研制之路艰辛程度比起巨浪-1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巨浪-2的研制工作从航天科技二院转移至一院,而航天科技一院虽然先后研制成功东风-5和东风-31两型洲际导弹,但对潜射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巨浪-1由于经费和条件所限,其研制历程完全是因陋就简,导致研制巨浪-2时仍缺乏大量必要的水下试验设施。更何况,从巨浪-1到巨浪-2,从射程2000公里的两级推进中程导弹一口气到射程8000公里的三级推进洲际导弹,这中间的技术跨越其实丝毫不亚于巨浪-1“零的突破”。
此前有一种说法称,巨浪-2弹道导弹是“东风下海”,这里其实是一种误解。中国确实曾经在东风-21导弹的研制中实现了“巨浪上岸”。但实际上,海基巨浪-2导弹与陆基东风-31是并行项目。东风-31和巨浪-2均于1986年启动预研工作,只是中国在陆基导弹方面技术更为完善,因此进度快于巨浪-2。1999年8月2日,东风-31导弹试射成功,同年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式。而巨浪-2进度则缓慢得多,直到2011年才正式通过定型试验,并于2014年随094核潜艇一同,进入战备服役阶段,至此,中国方才有了真正堪用的海基核反击力量。
中国官方从未证实巨浪-3的真实存在,但不少外媒早已热衷于对这型虚无缥缈的武器进行大肆报道,有些臆测甚至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譬如,在2010年就有外媒报道称,中国用新一代核潜艇试射了巨浪-3潜射导弹,还声称该导弹由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改进而来,射程可达2万公里。且不说长征二号F火箭长达58米,几乎4倍于世界最大的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搭载的SS-N-20潜射导弹长度。单就射程来说,2万公里已是地球半个周长的距离,即使在渤海发射,能够用得上2万公里射程的陆地目标也只有南美洲阿根廷南部——不知道中国专门制造一型用于“威慑”阿根廷的洲际导弹有何现实意义。
对于巨浪-3导弹射程的合理推测,大体可以推定在10000至12000公里之间是比较妥当的。作为一款新型洲际导弹,其射程必然相对巨浪-2有一定的提升。但对于海基弹道导弹而言,由于其发射平台相对陆基导弹有着更广阔的移动空间,因此无需像陆基洲际导弹那样极端强调射程,仅保证能在合适的位置覆盖到所有计划打击目标即可,比如美国本土。况且更远的射程也意味着更大的弹体,这就需要新型战略核潜艇的排水量剧增,势必造成其整体使用成本的陡然上升。
就目前而言,巨浪-3的射程提升可以推测更多是由于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壳体,以及新型高能推进剂等手段,而在导弹体积方面则会尽可量控制,相对巨浪-2导弹不会作出大的调整。原因很简单,中国目前的094型战略核潜艇仍出于较新的服役状态,短时间内不可能也没必要被淘汰。那么新型潜射导弹的规格势必要考虑094型潜艇已有的导弹发射舱段尺寸与容积,尽可量方便未来与096型战略核潜艇统一换装。倘若巨浪-3的体积大幅增加,那么一旦未来适用的096型核潜艇服役,将会瞬间令只能装载巨浪-2的094核潜艇成为鸡肋,而这显然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潜射洲际导弹无疑非美国“三叉戟II”莫属。三叉戟II导弹射程11000公里,可搭载8枚核弹头。从核战争“相互摧毁”原则来看,中国巨浪-3的研制过程必然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三叉戟II的各项数据指标,并尽可能与之相匹配。毕竟海基洲际导弹作为镇国利器,是战时发动战略核反击的最佳手段。那么作为国产第三代海基战略核导弹的巨浪-3,如果相对巨浪-2没有一个明显的技术与性能的跨越,仍然无法达到与美国对华的潜在核威慑相抵消的阶段,那么巨浪-3的研发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作为核战争末日武器而研发的巨浪-3,与国产先进常规武器的研发,如航空母舰等并不同。作为常规战争武器,首先是要保证其融入整个军队的作战体系,而先进程度则可适当量力而行,只需保证在常规局部战争中作为体系的一环令军队处于优势地位即可。但核导弹则不同,由于其一旦付诸使用,便是毁天灭地之时。那么令其与对手有相当的打击能力,便成了国产第三代海基战略核导弹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甚至是必须完成的指标。这并非是对中国潜射导弹发展前景的一味好高骛远,实为核战争与常规战争的打击方式完全迥异决定的。
纵观世界,能发展陆基弹道导弹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能自主发展潜射弹道导弹却仅剩六个国家。合法拥核的核大国中,目前仅有中、美、俄、法具备自研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至于印度的K-15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潜射导弹之耻了。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为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装备的“圆锤”洲际导弹,射程10000公里。表面上看,与巨浪-3推定的大致性能相比,该弹稍显落后。但是,中俄目前并非核战争的假想敌,这种对比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要其战略核潜艇前出北极,他便有100种方法让战略导弹飞越北极与加拿大上空,把核弹头投向美国本土,因此10000公里的射程已绰绰有余。
然而,“圆锤”导弹尽管作为俄罗斯未来的海基主力战略核力量,其研发历程却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该导弹试验初期,试射成功率仅勉强超过50%,且在2006、2008、2009这三年中均有过接连两次试验失败的记录。尽管预计装备该导弹的北风之神级自2013年起已陆续服役三艘,但“圆锤”导弹直至今年6月才被俄媒证实刚刚通过测试准备入役战略核潜艇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巨浪-3导弹显然不是专门为094型战略核潜艇去研制,094型核潜艇充其量是中国海基核反击力量的一个实战意义上的起点,但绝非最佳答案。从其建造数量及使用情况来看,中国军方显然对094的满意程度相当一般。结合此前南海海上大阅兵出现的094改进型核潜艇,和现在关于巨浪-3试射的相关消息来看,中国的第三代战略核潜艇很有可能已取得相当程度的进展。094改进型在艇身降噪技术,如围壳填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可以很快应用到096型核潜艇的设计方案中去。而如今巨浪-3的试射根据美媒的报道来看进展顺利,或许到了096核潜艇服役之时,中国海基核力量一直以来的“空艇等弹”的现象将不再发生。
今年以来,中国国产新型战略轰炸机及陆基新型洲际导弹均传来好消息,随着海基巨浪-3的成功试射,中国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核反击体系已初露端倪。这将是中国自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以来,在核武器载体技术领域首次与美俄站到同一水平线上。尽管核武库规模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的核政策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参与到核军备竞赛中去。事实上,在核战争中,摧毁对手十次和一次,其效果是一样的。确保对潜在对手的有效核威慑,令其在发生在中国周边,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局部战争中不敢轻举妄动,就达到了中国建设一支简练精干的核反击力量的最大目的。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巨浪3,查看上期《出鞘》,回复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