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到1937年,四川全省因久旱无雨,除成都外几乎都是灾区,受灾人口达到了3700万。此前四川多年的军阀割据,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都加剧了旱灾所带来的危害。
根据当时《中央日报》的报道:“(梓潼)全县无一处不受旱灾,以树皮草根白泥作食者约十八万人。......民食恐慌, 已达极点… … 倘非亲历灾区者, 将不信四川夙称天府之国, 人民生活竟一降至于如此, 恐直与阎罗鬼国相似矣…… ”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国际社”外国记者的记录中,他们看到儿童提着大竹篓、不顾危险的爬上枯树摘叶充饥,而叶子几乎早已经被捋光了。当车开到遂宁时,看到成千上万的灾民流难道县城觅食。饥民中多半是老弱妇孺,衣衫褴褛,孩子们则多赤裸全身,骨瘦如柴。
这场旱灾从1936年的春天便开始了。在巴县“蜀中连岁天灾流行,民不聊生久矣。本年复逢春荒,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草根树皮取食殆尽,于罗掘俱穷中,乃掘白泥为食,泥土入胃既不滋养又不消化,终至腹胀而死,徒饮鸩止渴,以求生于暂时,其可悯之情状为何如耶。”
到了1937年四川许多地方从前一年7月开始便久旱不雨,从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旱灾,灾区波及上百个县,灾民人数达三千多万,占到了四川人口的一半。在树皮草根吃尽,细土白泥都要哄抢充饥后,年轻力壮的人早已经逃难离开,只剩下老弱妇孺在沟壑中流离失所,饿殍载道,其严重程度,实为百余年来前所未见。
伴随着饥荒的是粮价飞涨,灾民根本无法维生,靠着吃白泥草根充饥,最终许多人因为不能排泄,双脚浮肿等而死于饥荒之中。
在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川东和川北地区,受灾严重的县每天的死亡人数在两百人左右,就是受灾较轻的县死亡人数也在上百人。就连重庆这样的城市,每天的死亡人数也在三十人左右。
至于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旱灾中,四川的死亡人数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曾有学者发文指出,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中死亡人口为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