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A战斗机是歼10系列的首款单座量产机型,近日就有网友曝光了一张歼10A空中打开减速板的图片。减速板又称阻力板,是飞机上用于增加阻力以减低飞行速度的可操纵面。当需要增加阻力时,由液压作动力使减速板开启一个角度,增加飞机的迎风面积并破坏飞机流线形,对空气形成增阻和扰流的作用,使飞机骤然减速。飞行速度越大,减速板的增阻效果越好。(来源:空军记者 feel的小舞步曲)
新浪军事深度:关于歼-10A的种种介绍和分析文章汗牛充栋,笔者也不炒冷饭了。总体来说,歼-10A是一型高速截击性能突出,也拥有良好机动性能的战斗机。其设计目的比较明确,就是满足防空需求。这符合歼-10研发过程中,中国对国土防空的认识和判断。
从2002年开始交付部队试装的预生产型算起,歼-10A迄今装备了超过300架,歼-10S装备了近100架。两者相加有约400架的总量。据信,歼-10A在整个生产期间,保持了年产约40架的较高速度。这一方面说明空军需求较大,另一方面也表明成飞的生产流程和效率较好。
对于歼10B来说。时至今日,还是有不少朋友,甚至一些专家称歼-10B准备了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这当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歼-10B确确实实装备的只是被动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据信在2009年之前歼-10B立项时,中国的AESA项目并没有成熟方案。已有过多次因子系统研制进度跟不上而导致型号研发失败教训的空军和军工,应该不太会再次冒险。所以,歼-10B在机载雷达方面,应该一开始就是奔着PESA去的。
应该说除了机载雷达、航电系统等,空军对歼-10B气动外形的改进是比较满意的。经此一改,歼-10B成为了一型机动性能更为突出,同时保持了良好高空高速性能的空中优势战机。由于采用了DSI“蚌”式进气道,歼-10B的空重有所下降。这对增加战机航程、载弹量等也是有益的。毕竟之前歼-10A的可调节式矩形进气道隐身效果欠佳、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
之所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因为在此期间,由于歼-20项目的带动,中国的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发获得突破,最终具备了装机条件。以四代机带动突破的先进技术改进三代机,是国际通用做法,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歼-10B在生产了50多架后被果断停产。目前歼-10B分布于空军航空兵约5个旅团,采取的基本是与歼-10A(S)混装模式。
歼-10B的定位仍是空优型战机,但由于PESA雷达性能的多功能化,其也拥有了多用途能力。在去年的“红剑-16”体系对抗演习中,就出现了歼-10B挂载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执行压制防空任务的画面。也就是说如果有需要,歼-10B完全可以承担对地精确打击任务。
相较之下,歼-10C因受益于歼-20项目,装备数量已大大超过B型。歼-10C开始交付部队的时间大致在2013-2014年,此时距离歼-20首次在网络上露面(2011年1月)已有两三年时间。歼-10C与歼-10B外观上的差异比较小,两者的对比照也曾多次出现,在此不多说。这也说明了一件事,空军对歼-10B气动外形的改进比较满意,所以歼-10C的改进重点放在了机载雷达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方面。
换装了AESA的歼-10C装备部队的速度相当不慢,截至目前已超过了歼-10B的装备数量,并且入列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未来很可能会达到三位数——1XX架。到了这一改进型,歼-10战斗机的升级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气动外形更适合现代空战需求,机载雷达、综合航电系统达到国际三代半战斗机先进水平,机载空空导弹有PL-10、PL12-C、PL-15等型号配套,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说,歼-10C已基本可以压制中国周边国家的三代战机,比如苏-30MKI、苏-30MK2(越南)、F-15K/J、苏-30SM等。从歼-10B/C部队相对低调的状态可以判断,歼-10改进型战机属于“刺刀见红”式装备,它的威力就在于实战。它并不像歼-20那样的第四代隐身战机,亮相的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战斗力。
此外,歼-10B/C还进行了太行(改)发动机的验证工作。虽然装备部队的飞机仍用的是俄制发动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行(改)发动机装机是大概率事件。也许,就会出现在最新型号的歼-10D身上。而展望未来,至2020年,中国空军将呈现以三代、三代半战机为主力,四代战机为拳头力量的装备特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歼-10D会成为歼-10系列战机改进终点的可能性在不断变小。如歼-11系列战机的不断改进一样,歼-10系列战机的改进,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根本停不下来”。(作者署名:百战刀)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台湾航空,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印度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