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泰晤士报》7月1日报道,英国国防部长等高官正在计划争取皇室的支持,劝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英军提供更多的资金。报道引述英国国防部的话称,英国军方在脱欧之后需要保护其主要海上贸易路线,尤其担心中国对南海的掌控,日前英国海军“萨瑟兰”号护卫舰在途经南海时,遭到了16艘中国军舰的“围观”。说起英国与中国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已经持续了近两个世纪,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谈谈中英对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19世纪30年代末的禁烟运动同时被视为中英对抗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1840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持住其来之不易的对华贸易顺差,由其国会批准向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相信大部分看官都已经通过中学的历史课以及各路媒体的宣传了然于胸——简而言之,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但是应该也有人不解:为何这么大一个中国就是打不过英国这区区几千人?
我们今天讨论鸦片战争的战败,除了要看到英国人的船坚炮利以外,更要看到两个国家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悬殊导致的动员能力、对国家的控制力方面的差距;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地方藩阀势力的扩张等并不那么“明显”的诱因——实际上,这些问题几乎贯穿了中国的整个近代史。以鸦片战争时期为例,南方的地主、乡绅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爱国”情怀。他们在清政府与英国交战时曾“非法集资”一笔巨款赠与英军,以求所在地区不被英军进攻——这一点与清末的“东南互保”何其相似。
此外今天一提起鸦片战争,必让人联想到“丧权辱国”。但实际上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之中的问题并没有我们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在割地与赔款方面,香港地区在当时对于清政府而言只是一块偏远的荒地。而2100万两的赔款约相当于1840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分4年还清虽然会增加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但并不至于让清政府的财政崩溃——事实上由于参照西方国家改革了税制,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岁入比鸦片战前提升了一倍有余。此外,在协商关税、开放通商口岸、自由贸易等问题上,实际上是有利有弊的——比如现在的中国正是提倡自由贸易、反对关税壁垒的领袖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自信心爆棚的英国为了扩大其在华利益,联合法国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共爆发了两次在大沽口炮台的战役,史称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沽口战役。1858年5月20日的第一次大沽口战役中,守将谭廷襄弃守而逃,大沽口由是陷落。而在次年6月的第二次大沽口战役中,清军依托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炮台对英法联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是役清军共击沉、击伤英法军舰10艘取得大捷。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场战役的胜利仅仅是战争中的小插曲,清王朝毫无意外的输掉了这场战争。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大后方”的海疆已经不那么安全。“海防”与“塞防”这一组互相对立的观念也开始诞生、发展,并在思想领域进行着激烈的交锋。这场“争论”的结果是“海塞并重”。这在原理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的战略思维正是“陆海并重”,但清政府的这一决策在实施时上却同时导致了清末军阀力量的崛起和国防策略的分散。其原因有二:第一,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无力控制掌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们;第二,当时中国没有能够支撑在海陆两个方向维持能够抵御西方强国进攻的力量的能力。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尚遵守一些欧洲战争中的“道义准则”以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完全把中国视作一个如美洲土著一样的“未开化国家”了。首先,英法联军在攻入广州后,直接续用了投降的广东巡抚和将军作为代理。其次,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之后,在城内跟随者城内八旗流氓的脚步大肆洗劫(城内八旗流氓对北京城的洗劫详见王门运《圆明园词》“夷人入京,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而这在同时期的欧洲战争中已经极为罕见。
1912年,生于不义的清朝终于死于耻辱,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此时开始掌权的汉族旧官僚、资本家均延续了之前对于西方国家的友好态度,中国与英国的关系开始进入一个平稳期。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的4月。当时中国解放战争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于长江镇江段发起渡江作战,并发出了在1949年4月20日前外国舰船必须撤离长江的公告20日至21日,无视解放军公告的英军紫石英号护卫舰与解放军炮兵爆发了炮战,著名的“紫石英事件”就此爆发。在两天内,解放军炮兵重创了紫石英号护卫舰,并击退了前来支援的伦敦号重巡洋舰、伴侣号驱逐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
自第二次大沽口战役后,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与英国的海上冲突中占得上风。在新中国成立后中英之间又有过数次海上较量。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便是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英国又组织起一直规模庞大的特混舰队来到香港外海。这引起了解放军的高度警觉,并直接导致了双方在香港外海的对峙。关于此次对峙,之前的《出鞘:浩荡离愁白日斜:窘境中的英国海军如何闯南海》中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过多赘述。此外,在后来解密的战史资料中,也有过英国曾经在香港部署核武器,并制定过对中国进行“核突击”的计划。但该“核突击”计划最终并没有实施,我们在此也就一笔带过。
细细算来,如果此次《泰晤士报》援引英国国防部的发言属实,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英之间三番五次交手中的最新一次。与此前中英的历史交锋不同,这一次在投入的力量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然,这里我们也十分好奇,英国萨瑟兰号护卫舰究竟做了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会引来解放军如此大的阵仗。难道是公然进入了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以内?还是在航行过程中做出了什么明显的挑衅行为?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从英国公布其战舰的任务状态来看,这艘名为萨瑟兰号的英国23型护卫舰,早在今年6月初就已经在从亚太地区回航的途中了。这意味着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中,除了《泰晤士报》的引述我们没有见到过任何英国政府的官方声明或者“抗议”。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排除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泰晤士报》为了博人眼球而杜撰出来的。在这些媒体口中,今天是16艘,明天就有可能是50艘、100艘乃至160艘;今天是舰艇,明天就有可能是飞机、潜艇乃至解放军会搬着岛礁去围观;今天是车轮战一个一个上,明天就有可能是一个编队把英国人团团围住。反正英国这些无良媒体啊,我们是见的多了。天天写一些没人在乎、没任何实际意义、也不需要动什么脑子的东西,想要搞个“大新闻”嘛,简直naive。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一种猜测,另一种可能性则是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
假设这次的事件真的发生了,那么肯定是发生在南海舰队的防区。目前南海舰队则集齐了解放军几乎所有类型的现役舰艇,包括:071型两栖登陆舰、072型、072II型和72III型坦克登陆舰;051型、051B型、051B型、052C型、052D型驱逐舰;053H1型、053H1G型、054A型护卫舰和056型轻型护卫舰。实际上这些类型的舰艇中除了正在改装中的167舰外都有可能参加到了这次对英国护卫舰的“围观”中。当然,此事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海警部队的海警船也加入到了这次的围观中。毕竟要论起群体行动,海警还是身经百战见的多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仅有8艘26型护卫舰和5-10艘31e型近海巡逻舰的建造计划。这些舰艇还赶不上中国一年内服役军舰吨位的零头。”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中国已经在建造的舰艇就有1艘航母、4艘055型驱逐舰和更大数量的052D和054A型,实际上这些舰艇在服役后都有可能加入对英国佬的围观中”——你们一定以为我要这么说。但对于一向标新立异的我们来说,这么写就有点Naive了。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你用歼星舰围观他还是用拖网渔船围观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国内对于英国当代海军的研究尚不十分充分。而如果我们不能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上看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英国人“挑衅”中国背后的真正意图。从事实上看,至6月3日为止,英国海军的6艘驱逐舰和13艘护卫舰中,仅有9艘处于运作状态:除了鲁莽号驱逐舰与铁公爵号护卫舰以外,其他的驱护舰全部处在改装、改装前的准备工作中。这9艘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驱护舰加上一艘尚未形成战斗力的航母就是英国人全部的远洋家底。以英国人这点家底,来中国近海为了“挑衅”而挑衅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
有些观点可能会说,这是因为英国人“日不落帝国”的梦还没做醒。进而转进到什么当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男儿英勇击败无敌舰队,今天的伊丽莎白(二世)废物却在西拔牙巨舰身后吃灰的段子;或者是转进到今年老佛爷又要献祭掉几个“龙虾兵”给自己延年益寿的调侃。但二战结束至今已经整整73年,“不列颠帝国”这个官方称呼也已经几十年没人叫过了。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加上用手就能数的过来的舰队规模。如果非要说英国高层至今还做不醒这场梦,则有些太过牵强附会。
但如果我们以英国人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其目的就是可以揣度的:英国人目前的海军扩充计划甚至不如其前自治领澳大利亚。后者已经敲定了9艘以26型为基础的盾舰采购方案。那么假如这次的“围观”事件是真的,则很有可能是英国海军在国防部的授意下有意而为。目的嘛,当然是军费。毕竟在国会上浪费再多的口水,作出多么慷慨激昂的陈词,也不及给议员老爷们一点“刺激”更能震撼他们的自尊心。而如果这些老爷们不给钱,大英海军就真的要完了。
关于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我国的立场很明确。中国国防部、外交部曾不止一次的指出“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从来不是问题,域内和域外国家都是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的受益者,这也是有关各方的共识”。如果对方是抱着善意而来,两军完全可以在和谐友善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但如果因此而挑战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利益和底线,那么被大量中国舰艇、飞机近距离围观的事也是在所难免。
甚至,中国为了对等的回应挑衅,派一支庞大的舰队去英国的家门口围观英国海军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这能为皇家海军的复兴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也可以当做当年英国踹开中国国门,逼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的“回力”。《礼记》中不也主张“来而不往非礼也”嘛。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英舰,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