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能否达成最终协议,取决于美国的“诚意”。因为,中国的诚意是足够的,但这个诚意绝对不可能满足美国狮子大开口的勒索胃口。美国只有务实下来,接受中国的诚意,并且拿出自己的诚意,中美才可能达成最终协议。否则,谈来谈去,还是难以达成协议。
其实,对于中美贸易战,我们必须有两个终极认知:
一、贸易战不仅仅是贸易战
贸易战,不过是美国敲诈中国的一个理由,美国在战略上早已把中国作为第一对手,美国要的绝不仅仅是贸易上的平衡,而是在科技上遏制中国进步,归根结底是要将中国压制在产业的中低端,阻止中国产业升级,从而避免对美国形成科技挑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美国才在去年打压中兴,今年打压华为,才有一批中国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被美国制裁。
因此,美国打压中国是核心,贸易战是由头,是敲诈勒索中国利益的手段。也正是基于此,中国一则不必急于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条件不好就不妥协,利益不到位就继续打或继续谈,谈欢迎,打奉陪。只要抱着这种心态,美国就不能把中国怎么样。
与此同时,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不会变的,科技上打压中国是不会变的,这些都决定了,哪怕中美贸易达成协议,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也不会变,美国打压中国的意愿也不会减弱,美国打压中国的凝聚力也不会停止。
中美贸易协议何时才能稳定达成?当美国认为,贸易上打压中国对自己的伤害比对中国伤害还大时,中美贸易协议也就差不多可以达成了。但是,哪怕中美达成了贸易协议,科技战也是不会停止的,因科技战、意识形态博弈所带来的的更广泛领域的较量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不要认为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就可以一劳永逸。恰恰相反,中美达成了贸易协议,其他的较量反而可能更激烈。
对中美关系来说,比打贸易牌更可怕的是打台湾牌,贸易战可以谈,台湾问题是没得谈的,所以如果美国执意要在台湾做文章,中美关系可能就会出更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知,要尽量防止美国肆无忌惮地打台湾牌,并且要做好一旦美国肆无忌惮打台湾牌后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二、随时准备谈,随时准备打,随时准备达成阶段性协议
对于中美贸易问题,中国要做好随时准备谈,随时准备打,随时准备达成协议。
为什么要随时准备谈和准备打?因为美国现在战略上是有些混乱和飘忽不定的,战略焦虑非常严重。虽然,美国把中国定义为战略对手并展开全方位的遏制,但问题是中国实力已经足够强,中美共同利益也很多,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伤害自己一点不比中国小,所以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谈判随时都会开始,而且某种程度上谈判本身就是中美的共同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随时准备打的准备,因为美国战略上遏制中国才是终极目标,因此只要遏制不住中国,那么随时可能改变策略,当然就可能随时变卦,那也也就要做好随时准备打。
随时准备谈、随时准备,还要随时准备达成协议?是的,中美贸易战之后不是没达成过协议,而是达成协议后又撕毁了。之后,也不是没有接近达成协议,而是接近达成协议后美国又变卦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美国的战略焦虑。但是,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特朗普的选举上,都需要和中国谈下去并且达成协议,因此美国随时可能基于自身的短期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但达成协议后,一则可能协议执行难,二则说协议执行也不到位,三则说双方理解的执行标准不一样。基于这三点,那么贸易战哪怕达成一个最终的协议,也是可能随时开启的。之后,就会再过渡到随时准备打和随时准备谈的状态。
基于上述,中美之间能否联手解决问题绝对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说清楚的,而是需要持续多年的博弈、沟通、协调,最终通过时间得出结论。
时间?在中国这边!这,正是美国持续焦虑的根本原因。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
中美又进行了一轮贸易谈判,并又一次获重大进展。之所以说是“又”获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之前中美双方已经或接近达成协议,也有过多次重大进展,但最终都因为美国变卦而搁浅了。甚至,一些达成协议了,最后又被美国给撕毁了。
上一轮谈判在上海,美国要价太高,还想敲诈中国,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承诺,特朗普恼羞成怒再次对中国加税,尔后中国反击,中美贸易谈判一度又陷入蹒跚。好在,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所以很快谈判又重启。其实,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达成怎样的协议、什么时候协议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谈判本身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谈判本身就说明双方都还有进一步沟通协调的动力,中美关系就不会太差;反之,完全没有谈判、没有沟通,才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虽然贸易谈判举步维艰,但双方都有谈下去的诉求和愿望。
于是,国庆后刚开始上班,10月10日到11日,中美两国就在华盛顿连续搞了两天磋商。这一轮磋商,美国显然比上一轮更加务实,没有像上次在上海那样依然抱着敲诈心态,这是双方能静下心来谈好的基础。人民日报新闻稿中对于这次谈判的描述如下:
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这次美国不耍歪了,正常了,双方谈得比较顺利。谈判过程中,双方谈了彼此的关切,虽然还是有较大分歧,但大家很高效地找到了共识,并且针对共识双方都提出了良性的建议。就具体内容而言,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已经确定了后续磋商的大概计划,但是由于涉及的面广、题深,所以大家还得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最终达成协议。不过,虽然达成协议依然任重道远,但双方向最终达成协议方向努力是双方共识。
进一步仔细观察双方探讨的内容,大多是美国比较关切的内容,多事美国提出的对中国的要价。其实,之前也是这些话题,并且中国也愿意就美国的关切付出努力。但是,中国要的是什么?平衡互利。也就是说,你美国要的我们中国可以给,买欧洲的或者买美国的,与美国合作或者与日本合作,这些都是可以谈的,但你不能敲诈勒索,大家得共同就相关议题努力。但是,中国响应美国关切的同时,美国也得响应中国的关切,譬如美国不能莫名其妙封杀中国企业,不能谈好了还加着税,所以中国要求谈成就得取消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那么,双方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其实就是说美国要想最终达成协议,就得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还是没门。
那么,双方现在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占豪看来,美国心态其实很迫切,一方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做更多让步,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选情压力又决定了白宫特别想更快、更早达成协议。一方面想敲诈,另一方面想快速达成协议,于是有了频频加税的动作。
不过,考虑到中国不可能做任何原则性让步,也不可能只是单方面让步,所以美国想敲诈勒索不可能,因此要价必须是务实的;另一方面,美国要想更快达成协议,必须尽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做快速让步,否则谈判就会长期持续,能谈多久就谈多久。
至于中国的心态,现在反而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贸易战,美国并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美的损失半斤八两,与其达成一个不理想的协议,还不如不达成协议。所以,中国要的,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也满意的贸易协议,否则你要是谈咱就谈,你要是打我奉陪到底,总之是不做原则性让步。有了这种心态,中国就更沉得住气,你要谈咱们就谈着,但我的条件和底线摆在那了,你自己权衡。
所以,这一轮谈判,和过去一样,更多的谈判还是花在了美国的要价上,然后你要想拿走这些好处,就必须把我要的摆在我面前,否则还是达不成协议,达不成就这么耗着。在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让贸易战真正停止,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这句话,就是中国一贯的底线,取消全部关税,全面停止贸易战,然后一步步共同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共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经贸问题。
更直白地说,美国想要的是中国一年就给美国贡献一两千亿美元,减少一两千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这么索要,本质上就是敲诈,因为等着一两千亿到手中国不给了,美国立马翻脸。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算盘,所以在“钟声”的评论里强调“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所谓“以建设性行动为实现贸易平衡而努力”,就是把贸易最终实现平衡“过程化”,并且大家共同努力,譬如美国可以多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等。因此,美国要的是快速“打钱”,中国要的是每一笔都不见兔子不撒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