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马来西亚国际防务展于4月19日在吉隆坡闭幕,新浪军事此次与中国防务联合,独家对参展全程进行了现场全方位报道。4月16日开幕当天,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率领众官员莅临中国展区参观,为何马来西亚政府如此重视中国军工厂商,近年来的中马关系又为何突飞猛进式地发展,本期出鞘带您关注中国挹注马来西亚的战略意图。(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在远古时代,马来半岛上就已有塞芒人活动,古印度人则把马来半岛称为黄金半岛。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交往最早在文字上可追溯至汉代,据《汉书》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阉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当时中国派遣使节访问南海诸国,起航后首先到达的都元国即为现今的马来西亚龙运。考古学家后来相继在马来西亚柔佛河流域和淡美岭河发掘出了许多中国秦汉两代的陶器残片和铜鼓,也从侧面验证了当时中马两地的交往已有相当规模。南北朝时期,马来半岛上的盘盘国、丹丹国、干陀利国以及狼牙修国更是派出使者来华递交国书,表达了想来中国朝贡的意愿。
到了十四世纪,曾统治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的三佛齐帝国亡于爪哇满者伯夷王国,三佛齐的王子拜里米苏拉逃到马六甲建国,初期的马六甲王国频繁受到临近暹罗和满者伯夷两国的威胁。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庆出使马六甲,看到明朝强大实力的拜里米苏拉决定遣使入贡,并向明朝请求庇护,而明成祖则下令加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并赐下诏书、诰印、黄盖等物。因为受到明朝的保护,满剌加逐渐开始从渔村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吸引来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明朝的商人,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
郑和下西洋时,曾在马六甲设置“官厂”,并建立城墙、排栅和角楼等防御设施,以便囤放粮食、货物,并作为维修船只的基地。据《明实录》记载,郑和船队开往古里、爪哇等国都会先在马六甲停泊,而由阿丹、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会先到马六甲打点钱粮,其后等候信风驶返明朝。至今马六甲还保存不少郑和遗迹,三宝山为郑和船队在马六甲扎营的地点,在山脚有一间三宝庙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三宝井对于当时缺乏淡水的马六甲来说意义重大,据称井水在旱灾时依然不断,而且传说喝了井水的人都会再来马六甲。而在三宝庙内,郑和的神像已在前些年被当地的土地神——福德正神给代替了。如今的三宝庙左边还有座抗日纪念碑,上面留有“忠贞足式”四字。
马来西亚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满剌加国王迎娶中国明朝公主的传说。根据古马来文献《马来纪年》记载,满剌加国王满速沙曾迎娶来自中国的汉丽宝公主,她被明成祖特派使臣及随从500人护送下嫁。但在明朝史籍中并无公主下嫁马六甲的相关记录,所以“汉丽宝公主”的真实身份至今众说纷纭。据传她带来的500名随从后来与当地人通婚而后定居三宝山,他们的后裔中男孩称峇峇,女孩称娘惹,后来这些人扩散了到马来西亚各地,并将中华文化扎根当地,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峇峇娘惹文化。
在马六甲有句话,每个娘惹都是一流厨师。据说,娘惹为了照顾家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家人口味,结合中国菜烹饪法与马来香料,创造出了味道层次丰富的娘惹菜。香料是娘惹菜的灵魂,经典如小葱头、姜、香茅、辣椒、薄荷叶和亚参膏等都是常用香料。卡峇雅是传统娘惹服饰,上身是薄透的贴身衣,下身是裹身的长沙龙,娘惹穿上它,脚踩珠子绣鞋,走起路来格外婀娜多姿。峇峇娘惹文化因兼具马来当地文化和部分欧式文化色彩,也常因此遭批“数典忘祖”,比如本身就是峇峇的马华公会创始人陈祯禄就曾声言,“华人若不爱护华人的文化,便是畜生禽兽”。值得一提的是,国学大师辜鸿铭就是出身自马来西亚槟城的峇峇。
15世纪末,王室争权和朝政腐败导致满剌加国势衰落。1511年8月24日,葡萄牙人在击败满剌加王国后夺取了马六甲,并将其作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1641年,荷兰人得到柔佛苏丹的协助,击败葡萄牙人并占领马六甲。荷兰从1641年至1795年间统治马六甲,直到1824年依照英荷条约将其割让给英国。从1826年到1946年马六甲先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来成为英国政府殖民地。欧洲人殖民马来西亚时曾遭华人激烈抗击,葡萄牙占据马六甲后选在城市东端的圣约翰山上建筑了坚固的城堡,炮口专门向内,就是为了压制当地华人。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英国并未在马来半岛建立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采取与马来封建王公订立条约,通过贸易手段进行掠夺。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不仅将英国到马来亚的航程缩短1/3,还使原本取道好望角——巽他海峡航线而进入太平洋的商船改道马六甲海峡。随着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以及德国欲在海峡附近建立海军基地的企图逐渐彰显,为争夺和保持马六甲海峡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英国开始加深对马来亚各地的控制。
此外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马来亚境内陆续发现了丰富的锡矿,这也促使工业用锡需求大增的英国加快吞并马来亚。在锡矿开采上,1912年前华侨开采量占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后来英国人以先进设备侵入这一领域,到1939年时已锐减至不足三成。两战期间,英国资本占据了马来锡矿开采的七成以上,锡的熔铸更是被其完全垄断。由于英国仅把马来亚作为专门化的原料产地,马来亚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极为低下,即使在战后也有九成以上为手工业和半手工业。
英国能在对马来亚的经济控制上占有如此优势,与其在马来亚所成功实行的奴化教育与民族分化政策,是分不开的。在马来亚,英国政府经常拨付经费鼓励建立接受英式教育的公校,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在社会中,也只有掌握英文、忠于英国的人,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此外,由于马来半岛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复杂社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裔这三大种族杂居,英国人利用了马来人民智不高并且恐慌华人这一点,故意执行亲马来人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社会待遇以及职业等各方面对勤劳的华人实行公开的种族歧视。英国当局保护马来人享受占有土地和担任公职的特权,造成马来人在地位上自感优越,但马来人在经济上的自卑和文化上的落后,又导致其对华人成就的暗自嫉妒,而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隔阂。这种隔阂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1930年4月30日,马来亚华侨在在马来亚森美兰州正式成立马来亚共产党,并提出了驱逐英国殖民者的主张。第二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并加以镇压。1937年日军展开全面侵华战争后,马共投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与了“南侨总会”和“抗日后援会”等组织的工作。而英国殖民当局为求对日妥协,却进一步加大了镇压马来亚当地的抗日运动的力度,大批抗日后援会成员被逮捕或驱逐出境。
但随着日军入侵马来亚,特别是迅速占领马来亚北部的吉打和吉兰丹两州后,不断失利败退的英国殖民当局被迫改变态度,转而寻求和马共等抗日组织展开合作,并对后者进行武装军事培训。1941年底,马共先后派出4批共165名马共党员到英国殖民当局的101特别训练军校受训,另外还派出15名党员到吉隆坡和25位党员到柔佛接受英军情报训练。他们在接受几天到十多天的短期训练后,就被派往前线或敌后组织武装与日军作战了。显然,英国人是想拿华人的命来挡日军的子弹罢了。
1941年末,英国派遣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组成新太平洋舰队奔赴远东。12月4日,该舰队到达新加坡,这时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陆军部队共有约8.8万人,分别由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军组成,空军则有约150架老式飞机。当时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共兵分两路:一路是由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其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则是日军第5和第18师团,从海上登陆。而为了支援登陆行动,日军另派了一支马来舰队负责掩护,辖有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4艘以及护卫舰只若干。
12月4日,日军登陆舰队从海南三亚启航,向马来半岛进发,12月6日登陆舰队转向西北,佯装开往曼谷。此时的英军仍以为日军将选在泰国登陆,但事实上这支登陆舰队早于7日就已转向分兵数路,其中一路直奔马来亚的哥打巴鲁而来。12月8日凌晨,日军登陆舰队在4艘驱逐舰的火力掩护下在哥打巴鲁登陆,两小时后,日本登陆部队成功控制了哥打巴鲁。天亮后,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上的英军各处机场进行空袭,英军空中战力就此损失殆尽。
12月8日下午,英军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冒险下令舰队出航。12月10日,日军22航空队85架飞机,仅用2个小时就干净利落地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击沉,英国远东海军主力不复存在。其后,日军登陆部队沿着马来半岛东西海岸南下,东路部队于1942年1月6日攻占关丹,西路部队则于1月11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英军逃亡时曾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而日军由于使用了“银轮部队”及轻型坦克,结果却很轻易地就穿越了马来亚的热带雨林。2月15日,英军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这时马来半岛上的抗日力量就几乎仅剩华人了。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军迅速南下占领了包括马来亚在内的东南亚各地,马共其后在马来亚各州组织抗日军抵御日本入侵。在日本占领马来亚期间,马共领导的人民抗日军与日军进行了三百四十多次大小战斗,共毙伤敌人五千五百多人,发展最高峰时人民抗日军成员已高达四万五千多人。在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到1945年9月初英军重返马来亚期间,马共纷纷进驻城乡,并在马来亚各地建立了人民委员会维持秩序。
日本投降时,在马来亚的英军代表仅剩数百人,远远不是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的对手。但虽然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实力雄厚,并且在日军投降以及英军重返期间实际已在马来亚多个地区建立地方政权,控制当地局势,但却没有像越南等国那样把握时机宣布独立,反而是积极配合英军重返马来亚,并听从英军指令立刻解散复员,近万人民抗日军就此解甲归田,从而让英国轻而易举地攫取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浴血奋战三年零八个月的胜利成果,顺利恢复了战前的殖民统治。
导致马共部队解散复员的原因不少,但英国战时的马来亚政策和马共的被动应对,是抗日军俯首听命放下武器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殖民当局对马共的政策,始终以维护其在马来亚的殖民利益为目标。无论是在马来半岛陷落前对马共的打压或容忍,还是后来加以军事培训和装备武器,都是如此。除了英国的殖民政策外,抗日军的解散还与曾任马共领导人莱特的出卖有关。而在诱使抗日军解除武装后没多久,英国就立刻变脸,展开对马共的各种镇压活动,1948年后更是开始了长期的剿共战争。
面对英国人的镇压,马共被迫拿起武器再次走进森林展开游击战。1954年底,英军针对匿藏在瓜拉冷岳沼泽中的马共部队,展开了拿骚行动。1955年1月9日,英军利用火炮、迫击炮和飞机开始对沼泽南部进行骚扰性轰炸,试图将马共赶入埋伏圈。这个行动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英军耗费了60000发火炮炮弹、30000发迫击炮弹和2000发航空炸弹,也只换来了35名马共人员阵亡或被俘的结果。
1959年,经过英军的多年围剿之后,马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减到600人左右,被迫转移到泰国南部。此后,中国等国对其进行了援助,比如马来西亚民族解放阵线《革命之声》的广播,就设在中国湖南省益阳县境内的四方山代号为"691"的建筑群内,该电台分别以马、泰、华、英语进行播音,每种语言每天播音1~4小时。当时马共人员管理电台的播出,而中国工作人员则负责电台的发射等一切技术上的事务,以及保障马共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以华人参与者居多的马来亚共产党被禁之后,1949年2月,声称代表全马来亚华人利益的马华公会在英国殖民当局的支持下正式成立。马华公会的成立可以说是时势使然,战后初期的马来亚政局动荡,种族冲突频频发生,华人社会急需组织一个代表全马华人的机构来维护华人的利益。而在此前1946年5月,马来人就已组织成立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如今的马华公会已经号称拥有百万党员,是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后的第三大华人政党。
在马来西亚,华人是一个受到不公正歧视的族群。在法律上,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规定了所谓的“外来”人群承认了马来人的特权地位,这些所谓的“外来”人自然就包括了华人在内,即使他们已在当地土生土长了过百年。这种特权表现在在公务员任聘、教育机会、商业执照上,马来人都享受着优惠待遇。经典政策如“固打制”,就是指代在教育方面实行的以马来人利益为主的种族配额制。而在文化上,马来西亚华人也常感觉到其文化被特意忽视和束缚。华人文化,比如舞蹈、歌曲、话剧以及文学等很少受到重视,在舞台上、电视上华人有关的节目也很少有放映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交往快速升温。2016年12月,在马华公会牵头组织下,46个位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协会在吉隆坡签署了“一带一路”宣言。2016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访华,人民网称,这表明了马来西亚已经转向中国。纳吉布访华时正值其本人深陷“一马发展”债务丑闻,当时美国指控有近7亿美元从“一马发展”流入了纳吉布个人的口袋。而在纳吉布仕途岌岌可危之际,中国一企业以超过98亿令吉收购了债务高达420亿令吉的“一马发展”旗下一能源公司,并且此后中国又至少两度出手收购该公司资产,助纳吉布缓解燃眉之急。
马来西亚的地区作用和地理位置是其吸引中国注意力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其在马六甲海峡上的重要角色。目前马六甲海峡的相关事务由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对海峡拥有实质影响力的美国则在新加坡实现了大规模常态化驻军。近年来,随着中国外贸出口飞速增长以及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日益加深,马六甲困局逐渐成为国内关注焦点。特别是在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之际,新加坡公然追随美国执行反华政策,而中国为了保证战略安全,则开始挹注马来西亚这个天然的新加坡替代者。
马来西亚与周边多国间早有龃龉。新加坡在与马来西亚分家之时就已闹翻,如今更是武装到牙齿整天暗自防备。而印尼则与马来西亚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存在着领土纠纷。1967 年, 印尼曾因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领土纠纷, 发动了针对马来西亚的“对抗运动”。2015年时,Ambalat海域石油开发矛盾再次引发两国领海争端,甚至一度导致了两国关系史上少见的军事对峙。跟菲律宾之间,马来西亚也曾多次因其极端分子肆意越境绑架,打了不少口水仗。这些也是中国看中马来西亚的另一原因。
近年来中马合作的最大亮点莫过于铁路合作了。去年8月9日,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合作建设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在关丹正式开工,而这也是迄今为止中马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该铁路建成后,将成为马来半岛重要的铁路运输干线,并改变地区贸易线路。未来驶经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船只可直接在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巴生港卸货,并通过该铁路运至马来半岛东海岸关丹港,而不必再绕行新加坡。对于马来西亚来说,该铁路将把其东西岸港口以及临海产业园区连接起来,从而完整复制新加坡的港口产业园模式。
此外去年7月外媒报道称,中国将在马来西亚投资约800亿人民币,欲在马六甲打造深水港口——皇京港。该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段,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里。不过与马来西亚为邻的新加坡,却对中马这一合作项目表现出了高度紧张,甚至发出声音希望该项目流产。新加坡有此表现并不令人意外,目前航经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有近八成是前往中国,皇京港竣工后将分流大量中国船只,并一跃成为海峡地区最大的港口,极有可能取代新加坡在该地区航运界的龙头位置。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中马关系的发展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的人在台上口口声声‘马中友好’”,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曾在去年1月公开发文痛批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而这位92岁的总理候选人、有着马来西亚现代之父美誉的政坛老汉,则在本月初表示若他顺利当选,不仅将对中国在马投资严加监管,而且将重启南海问题谈判。未来两月马来西亚将举行大选,而这会对中马关系发展造成何种影响,我们将继续关注。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马来西亚,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濒海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