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9日,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数名新改装飞行员三代机首次单飞,数架歼11A战机亮相。而此前军网英文也曾曝光歼-11中期寿命升级型已经批量装备部队。据悉该机在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在前机身两侧的垂尾两侧增加了四个导弹逼近传感器(MWS)。(来源:军网英文)
新浪军事深度:去年金头盔和天鹰杯对抗,歼-11B大发异彩,细心网友发现,此前明星歼-11A已经默默无闻,逐渐从大众视野之中退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歼-11A航空电子系统已经落后,难以与中国空军新锐作战飞机相比。
为此许多网友有一个疑问,为何中国空军不按照歼-11B甚至歼-11D标准对歼-11A进行升级?
实际上这个疑问直指苏-27战斗机一个软肋,那就是飞行小时低,使用年限少,由于中国空军训练强度大,歼-11A战斗机飞行小时储备已经不多,进行较大升级价值有限,所以中国空军没有选择对苏-27、歼-11A系列战斗机进行较大升级。
相关单位对苏-27战斗机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苏-27)在设计时为与西方国家同类飞机竞争,在气动和结构方面进行了精益设计 因此其气动性能优越,结构简练但带来的问题是强度储备较低”。
我国著名试飞员雷强同志对此有一个形象总结“苏-27研制过程就是不断的减重、再补强,结果出来飞机是一架软飞机”,另外在静力试验之中,苏联设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主承力结构上裂纹,导致试验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苏霍伊设计局将苏-27飞行小时确定为2000小时,这是一个相当低数据,同时期美国战斗机如F-15高达8000小时,F-16A/B也有4000小时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作战飞机指标、数据都是有条件,飞行小时也是一样,不同状态气动载荷不一样,结构受力相应也不同,考虑到飞行和机动等方面性能,飞机结构不能太重,因此机体能够承受负荷是有限度。
举一个例子,运输机载重就有两种状态,2.25G/2.5G,前者负荷小,载重就大,后者负荷大,载荷就要减小,对于战斗机来说,主要区别在机动动作负荷上面,如果飞机做大负荷机动,结构受力就会提高,飞机结构受力增加,消耗飞行小时就会增加,飞机平衡飞行,结构受力小,结构受到影响也会减小,消耗飞行小时就会减少。
苏-27战斗机装备部队之后,由于空军训练较大,飞行小时有限问题迅速迅速暴露出来,根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空军三代机部队年飞行小时已经可以与北约标准相当,也就是200小时左右,按照这个速度,苏-27战斗机2000飞行小时在新世纪初可能就消耗完毕,俄罗斯空军此前将苏-27S升级到苏-27SM,就说明他们训练强度远不如中国空军。
所以新世纪伊始,中国空军就考虑对苏-27战斗机进行大修和延寿,相关单位独立完成了苏-27战斗机大修和延寿命工作,将苏-27战斗机使用寿命提高到3000小时左右。
所以我们看到苏-27战机从2005年开始退役,按照这个指标,第1架歼-11A战斗机在2000年交付中国空军,2015年已经进入淘汰期,换句话说,国内歼-11A战斗机将会在近期陆续退役,由新一代战斗机替代。
当然歼-11A也可以进行较大规模升级,不过这样升级需要对飞机进行比较彻底修理和维护,包括将飞机进行分解,对受力部件进行探伤,更换损坏部件等,例如美国空军对F-16就进行了SLEP升级,将飞行小时增加到12000小时,可以服役到2030年之后。
SLEP升级就包括加固飞机框架、更换机翼翼梁,采用更加坚固蒙皮等,结果就是费用和成本迅速增加,按照美国空军评估,每架F-16战斗机进行SLEP升级,费用大约需要10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新的航空电子系统大约还要1000-15000万美元。并且费用随着战斗机飞行小时增多而增加,此前有消息说美国空军一度决定放弃对F-15C进行延寿和升级,以节约成本和费用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空军放弃对歼-11A进行升级应该也是考虑到成本和费用偏高,在歼-20、歼-16、歼-10C等战斗机已经服役情况下,连歼-11B已经变老,更何况歼-11A,所以与其投入巨大去改进歼-11A,不如直接采购新作战飞机,效费比更高。实际上中国空军在新世纪已经对歼-11A进行了小规模技术升级,主要对机载雷达进行改进,增加探测距离,以便能够发射R-77空空导弹,座舱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替代原来单色显示器,升级导航、通信系统等等,未来歼-11A可能会逐渐从部队退役,在中国空军金头盔对抗之中看到歼-11A身影可能就越来越少。(作者署名:鼎盛军事)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琉球,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台湾军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