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作为一款使用电能和磁力代替火药进行弹丸推进的高科技武装,速度可达声速的三到六倍,能以将近75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发射弹丸,并在200公里的射程范围内达到极高精确度。同时,还能节省推进剂和大幅降低维护成本。也正是因为电磁炮身上的诸多优点,电磁炮被全球各国所竞相研发。
此前,美国曾对外宣称,中国电磁炮已经在072级坦克登陆舰上成功完成了首次测试,如果不出意外,在2025年就可以达到实战水平。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据相关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就存在轨道炮协同研究的材料。而关于原型电磁炮的陆上靶场试验则是自2011年开始。
有卫星图记录下了当年的测试画面,图像里能够看到,总计十二块厚度不一且夹杂钢板的标靶被测试电磁炮全部击穿。而2018年4月,中国则在某处陆上靶场内,为电磁炮配备了14辆装甲目标,其中包括6辆坦克,5辆步战车和3门自行火炮。这些装甲类目标被用于电磁炮试验,此举也再度验证中国正在加速将电磁炮应用于地面平台之上。当然,除此之外我国也在推进电磁炮的上舰试验。
其实,当年全球最先涉足电磁武装领域的是美国,所以在中国后来居上时美国倍感不可思议。因为,美国深知电磁技术突破有多困难。美军专家认为,电磁炮的出现将改变反舰作战的整个形态,不仅能为中国提供更大的制海优势,还将为中国在未来任何战斗情景中提供巨大的战略优势。
美国海军高官看后也是忍不住发飙,恨铁不成钢的对美国做出公开批评称,美军电磁炮研制工作一团糟。当前的美军,甚至找不到1艘合适的军舰来进行安装和试验电磁武装。尽管美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电能可以支持电磁武器系统,但目前该型战舰已有两艘进入海试阶段,重新改装机会渺茫。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了,以肖特基结作为发射结的垂直结构晶体管“硅-石墨烯-锗晶体管”。这种墨烯基区晶体管能够将延迟时间缩短到以前的千分之一。截止频率提升到了吉赫兹领域。参与研发这个晶体管的科学家介绍称,这个晶体管大大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未来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到军事上,制造出太赫兹雷达。
延迟时间大大缩短,相应的反应时间就变得更快了,相同的时间内,发出的电磁波是以往的1000倍,截止频率的提升,加宽了晶体管的带宽。这样一来电磁波就有了更多的空间,也能把频率做的更加细化,以前相近的频率会互相干扰,带宽变宽了之后,即便把相近的频率划分出更多的频率,也不会出现干扰的情况,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雷达的性能。
要知道,隐身战机原理的重点就是雷达。飞机的外形还有机身的涂层,让飞机能够发射雷达波,这样一来,战机在雷达上的反射面就就会减小,不容易被雷达发现,达到隐身的目的。使用装备了石墨烯基区晶体管的太赫兹雷达,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射更多的雷达波,即便发射的雷达波大部分都被吸收或者反射,只要有一点点的雷达波返回,就能发现目标。
不仅能够做到发现敌方目标,还能实现隐身。装备太赫兹雷达后,可发射的雷达频率变得更多,而战机并不能做到识别所有频率的电波,在多频率电波的干扰下,就可以做到隐身。
我国非常重视这项技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歼-20就会装备太赫兹雷达,只要一旦装上了太赫兹雷达,美国的F-22就得小心了,因为装上太赫兹雷达的歼-20将会如虎添翼。对战中,F-22则是无处遁形,而歼-20则可以隐身。敌人在明,我们在暗,战斗结果就很明显了。(大国争霸)
浩汉龙
一直以来,由于时代的限制,激光武器和电磁炮长期都被认为是只可能存在于小说或者电影中的科幻武器。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主要军事强国在相关领域的大力投入,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在研的激光武器和轨道电磁炮其实已经获得较大技术突破,短期内预计就能实际投入使用部署。
但,值得注意,目前我国明显更侧重于电磁炮的研制,而美国则比较重视激光动能武器,中国电磁炮2018年2月就已上舰,美国的激光动能武器在近日也已被曝光实装在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DDG-105"杜威"号上,那么,中国电磁炮和美国激光炮就技术和实用性而言,究竟孰优孰劣呢?
先说结论,长期来看,电磁炮在技术上更胜一筹,而论实用性,激光动能武器无论是短期还是更远的未来,潜力都要远优于电磁炮。说论点,美国好莱坞大片中电磁炮摧毁外星战舰的场面固然十分震撼,实际理论中的高速特性也让电磁炮几乎可以无坚不摧。然而,受地球曲率影响,再加上电磁炮极高的飞行速度和笔直的弹道,电磁炮的理论对海射程其实很难超过40公里。
事实上,相较于射击千里之外的海上目标,现在电磁炮更适合用于在近海打击敌方坚固防御工事,或者提高射速用于形成弹幕以拦截敌方来袭弹道导弹。不过想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尤其是第二个,特殊钢材打造的高耐磨损,耐高温的炮管是必不可少的,短期内无法研制出可多次承受7倍马赫电磁炮弹连续射出的高强度炮管,可谓是美国目前搁置电磁炮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要知道,国内目前的特种钢材水平距离美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中国亦不太可能解决电磁炮炮管的磨损问题。所以可以推断,国内已经上舰的电磁炮要么只是实验性质,既暂不解决炮管磨损问题,优先实验电磁加速炮弹的可行性和对炮弹初速的提升效果,要么已经上舰的电磁炮就根本不是那种能射出7马赫炮弹的电磁炮,既只比普通舰炮发射动能更高。就目前来看,已经上舰的国产电磁炮两种可能性都有。
与之对比的美国激光武器,明显要更实用且更有发展潜力。早在2014年,美国就已经完成在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上进行了激光动能武器打无人机的测试,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5年之后实装在DDG-105"杜威"号上的名为"奥丁"的激光动能武器不仅功率更大,有效射程也已提升8KM,理论上已经完全具备拦截烧毁一切亚音速导弹和2倍音速以下飞行器的能力。并且,美国同时还在为空军、陆军开发相应的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炮弹。可以说,中国若不及时开发相应的武器和隐形导弹,中国很快就会因为美国的激光武器,而处于战术乃至于战略上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