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俄罗斯萨拉托夫航空公司一架载有71人的安-148客机,从莫斯科起飞不久后坠毁。俄调查人员通过解析黑匣子初步判定,客机空速管结冰导致飞行员获得错误航速信息或为安-148客机失事原因。
对于在中高空的云层中的飞机,撞上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过冷水,立刻会附着在飞机的表面凝固起来,形成飞机机翼结冰的现象。机翼结冰,不仅使阻力增大,升力减小导致失速,而且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因此结冰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
对于飞机结冰的研究,美国从1942年开始兴建IRT结冰风洞;美国50年代率先发明了染色剂示踪技术详细分析结冰过程,80年代率先采用激光反射光谱方法。也就是说美军在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沿,而对于西方封锁的我国在抗结冰领域的发展起步很晚。
此外由于国内长期以来缺少在恶劣天气和地形中,大量运用空中力量的传统,对于飞行器防冰除冰是异常不重视的。这又反倒过来,导致国内的大量基础设计陈旧的飞行器(包含飞机、直升机等)型号应对恶劣气候的能力很差,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国内第一个结冰风洞,是为了歼10配套需要,在90年代由传感器厂家参照俄罗斯技术建造的;其大小仅有18x28厘米,最大风速仅有200米/秒,最低温度-35度。而真正为中国飞行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的气动中心,直到2004年才建立了一座30x20厘米大的风洞,而最低温度仅有-25度,最大风速只有60米/秒,后两个指标连仪器厂的冰风洞水平都不如。
这两个冰风洞,是空警200预警机结冰坠毁之前,中国仅有的冰风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防冰/结冰研究水平,其真实水平是不难想象的。
2006年6月3日,中国空军一架空警-200预警机因飞机机翼结冰,在安徽东部地区坠毁,5名机组成员和35名空军专家全部遇难。这次空难以后,国内才真正推动了大的结冰风洞的建设,并在2007年5月10日正式开工,于2013年成功交付使用。
但在连基础补课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国内在90年代以后的原生设计机种——包括歼10、FC1、L15、歼20、运20等,却都获得了同时代至少及格以上的防冰和除冰能力。
这种与国内基础研究水平完全不符的型号水平,主要来自于这些型号在设计时,都严格按照所处时代的西方先进设计规范和标准执行。
而且在具体的设备、器件——比如结冰传感探测器件,大量参考甚至是直接仿制了西方先进产品。因此虽然缺乏高效的验证手段,但是这些机型在基本设计上,却还是能跟上世界主流水平。
同时代抗结冰能力最好的飞机,永远都是最重视安全、改进最快最频繁的民航客机。国内的ARJ-21和C919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大,它们的防冰和除冰设计,都在世界最先进结冰研究的国家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比如ARJ-21的结冰试验就是在拥有世界一流冰风洞的加拿大完成。ARJ-21和C919的防冰除冰能力,都以世界一流的规范标准作为要求,在世界一流的相关机构合作支持下,在世界一流的实验设施中验证并改进完善相关设计而达成的。目前C919还没有完成结冰试验,但估计此后也要去加拿大。
实际上不只是结冰,在飞行安全设计的每一个方面,ARJ-21和C919对基础设计来自苏联50年代的运7/运8家族,都有着至少五十年水平以上的领先优势。ARJ-21和C919的全国产化版本,是国产100吨和以下级别特种机的最合适平台,没有之一。
而军用中型运输机,国内只能完全重新研制才能获得较好的型号——包括出色的起降能力,良好的车辆/直升机运载能力,全天候使用能力。(作者署名:候知健)
2月11日,俄罗斯萨拉托夫航空公司一架载有71人的安-148客机,从莫斯科起飞不久后坠毁。俄调查人员通过解析黑匣子初步判定,客机空速管结冰导致飞行员获得错误航速信息或为安-148客机失事原因。
2月11日,俄罗斯萨拉托夫航空公司一架载有71人的安-148客机,从莫斯科起飞不久后坠毁。俄调查人员通过解析黑匣子初步判定,客机空速管结冰导致飞行员获得错误航速信息或为安-148客机失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