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总第六轮谈判,重启谈判后第三轮谈判在2月15日于北京结束。这一轮谈判怎么样?取得多大进展?我们可从三个细节中窥斑见豹。
第一个细节: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见了美国代表团主要成员。
我们知道,中美重启谈判后的第一轮谈判(总第四轮)在1月7日至8日北京举行,当时美方带队来华的是贸易副代表杰弗里·格里什,双方展开的是副部级磋商,那一次中国与美方代表见面的领导人是副总理刘鹤。
1月底,双方再次在华盛顿展开谈判,由中国副总理刘鹤带队,美国则由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长姆努钦为首,这次谈判结束特朗普会晤了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在华盛顿的谈判,特朗普对中美尽快达成妥协是有迫切愿望的。
中国元首这次在谈判结束后会晤了美方主要代表,既是对上次美方礼节上的对等,也是对谈判取得成绩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自去年中美展开贸易磋商以来,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见美方代表团。在占豪看来,第一次会见,其意义显然并非只是礼节性的,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在其中。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双方团队的磋商又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给予肯定,并鼓励双方在下周华盛顿继续磋商时再接再厉,推动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注意细节,中国最高领导人说,在下周华盛顿磋商时推动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这个信息很重要,其中蕴含的是这次谈判的确取得了更加重大进展,双方在下周就展开新一轮谈判,就有达成互利共赢协议的可能。或者说,双方距离达成协议已经不太远了。
第二个细节:下周双方将在华盛顿展开重启谈判后的第四轮(总第七轮)磋商。
根据媒体报道,中美新一轮磋商下周将在华盛顿展开。这个信号释放得很强烈,即中美双方都在努力尽快达成协议。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中美重启谈判的第一轮是1月7日至8日,第二轮是在1月底,第一轮和第二轮中间间隔三周多时间,第三轮谈判时2月14日至15日,与第二轮谈判间隔不到两周,第四轮谈判的间隔时间仅一周左右,这充分表明三点:
一是双方磋商进行得越来越顺利,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大,之前时间间隔比较长就是双方都需要在更多问题上做更多探讨与协调,这需要时间。
二是双方磋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没有因为存在分歧而裹足不前,这一点从双方表态和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即可知道,当然也说明问题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多。
三是双方都在努力争取3月1日前达成协议。下周展开新的谈判时20来号,距离3月1日还有至少一周时间,因此双方在3月1日前达成协议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可谓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第三个细节:中美代表团在磋商后进行了大合影。
前两次磋商双方都没有进行大合影,这次双方拍了两张合影,第一张是中美代表团的主要成员,第二张应该是参与磋商的主要工作人员都在。
这样的合影,在占豪看来是有特殊内涵的,因为一般进行大合影都是在重大事件结束之后或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双方在前面两次的磋商都没有放出大合影,这次磋商后进行大合影,说明谈判的确取得重大进展,或者说已经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而且,在占豪看来,这次大合影或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本轮谈判有可能是中美贸易摩擦在北京的最后一次谈判。因为,按正常逻辑,中美双方谈判一定会在谈判取得成功时进行一次大合影,而现在的情况则是双方还没有完全达成协议的情况就进行了大合影,那就可能意味着双方谈判在下一轮就有可能结束,从而不会再回到北京进行磋商。
在这种预期下,决定提前在北京来一个大合影以示纪念就不难让人理解了。或者说,一方面因为这次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有可能不会再回到北京谈判,还有就是双方都希望下次谈判取得最终成功。当然,也说明双方对谈判取得成功都有了时间预期。
既然情况已经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应该说中美贸易谈判已逼近临门一脚了。那么,现在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实际情况?又怎么来评价这逼近临门一脚的状态呢?
我们来看官方发布的消息:双方对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共同关注的议题以及中方关切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主要问题达成原则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