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聚变为基本原理的核武器是氢弹,以核裂变为原理的是原子弹,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核武器,都是基于这两种原理研发出来。中子弹、冲击波弹和核电磁破坏弹理论上都是氢弹的变种。而任何氢弹目前都需要原子弹作为第一级扳机引爆,其他方法都暂时无法引发持续的轻核武器聚变,这都是基本的核武器原理。纯粹的氢弹的威力都要比典型的原子弹大,但是到了第3代中子弹等核武,当量却比典型的原子弹当量小。因此这里只讨论规范的第二代“纯氢弹”和第一代原子弹威力对比的问题。同等质量的核物质,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要比核裂变大得多,理论上,氢弹的威力可以做得无限大,只要无限提高热核材料氘化锂6装药的质量即可。因为氘化锂6的核聚变一旦被“点燃”,就可以持续的自我连续核聚变反应。
直到大部分材料聚变反应完毕,其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相当巨大。所有的恒星其实内部都在持续的核聚变反应,因此所有的恒星都可以看做一枚超级大号的氢弹,在连续不断的核爆炸。同样原理,在现代的成熟技术下,氢弹几乎想做多大当量都可以,只要实战中可以完成运输和投掷。苏联时代已经在一个十几吨的装置内实现了5000万吨TNT以上的爆炸当量。其实本来还可以做的当量更大,比如一亿吨以上,但是考虑到威力太大甚至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因此有意的把爆炸当量调低了。若把这种氢弹自重做大到数百吨,当量将达到数亿吨,一旦引爆将严重影响地壳的稳定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氢弹是人类通过现有技术手段获得的最大威力的武器。而制约原子弹威力的最大因素是临界质量,裂变材料本身往往都存在着一个临界质量。
如果超过这个质量,高浓度的核材料就不能放在一起,否则就有自爆的危险。因此制造原子弹的裂变材料不能一次性装填得太多,必须控制在临界质量以下。裂变材料使用得比较少是原子弹威力不能无限做大的原因。纯粹的裂变弹,也就是俗称的原子弹的威力理论上限是80万吨TNT当量。而添加了一定量的热核材料的“增强型原子弹”的威力上限也很难超过150万吨当量。这么大的原子弹的体积和重量将严重的超标,无法用于实战,只能算一个核试验装置。在当代导弹核武器已经非常普遍的情况下,没有氢弹技术,就谈不上弹头的小型化。没有弹头小型化就很难实战。在这方面,安理会5常是垄断性的,虽然印巴等国,都进行过核试验,但是都没有突破氢弹技术,因此5常并不承认他们合法拥有核武的地位。也就是说,他们拥有核武在国际法上,本身都是非法持有。
能不能突破氢弹的技术门槛,是一个指标性的事件。虽然目前全球都明白氢弹必须由裂变弹引爆的基本原理,但是真正如何从技术细节上做到,至今全球不超过10个人掌握全部秘密。
即使五常公布的所有氢弹的结构模型,其实也是真真假假,甚至有相当程度的有意误导。若有国家真的照网上的所谓氢弹模型去制造氢弹,那么就真的掉沟里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到现在的接近50年,除5常外,其实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真的越过氢弹的门槛。所谓宣传自己突破了氢弹技术,撑死只是掌握了增强型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