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沙特俄罗斯大战致油价暴跌,中国开始捡漏了?

2020-03-21 09:34作者:

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近日宣布将会趁油价处于低位时期大量进口石油,以填充战略石油储备。此前由于俄沙减产协议破裂,国际油价急速下跌,一度触及30美元/桶的关口。截止到目前,WTI美国原油价格为33.0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36.46美元/桶,较此前稍有上涨,但仍是难得一遇的低价。


一桶石油是160升,按30美元计算,每升石油是0.1875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27元。也就是说,超市很多品牌的矿泉水的价格都比石油更贵。

根据美国的储备情况预测,其在理论上拥有9200万桶的购买空间,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低于理论值,但仍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显然,此刻逢低进场的不止美国。目前,全球最大炼油商中石化正在逐步增加部分炼厂的原油加工量,以趁油价低迷之际腾出更多库存以储备原油。标普全球普氏数据显示,3月中石化旗下6家炼油厂日加工量增加了1.2万到4.3万桶,整个3月的原油加工量预计较2月将会增加200万吨。

2020年1至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也同比增长了425.7万吨,增幅5.2%。有预测指,理论上中方可能具备2亿桶左右的购买空间。

中美两国趁油价低迷之际不约而同地选择进场捡漏,这并不是什么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不过,两国增加石油购入量的动机却未必相同。

众所周知,目前仍处于疫情期间,全球消费都出现了下降,而石油的消耗量是与消费直接挂钩的。石油价格低迷,毫无疑问有利于工业国的发展,但是客观来说也代表着全球消费的减少。

国际问题专家翟东升曾表示,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结构性问题便是有钱的10亿人逐渐衰老而变得不愿消费,进而导致消费的减少。而此次疫情会将这个问题不断放大。

由此再来看中国方面大量进口石油的准备,不难看出中方自身需求的蓬勃增长,背后更是中方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同时,作为一个十分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增加石油进口量,中方显然看好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看好全球消费的复苏和增长。这个态度是十分难得的,也是非常正面的,可以给国际市场以更多的信心。

而美国则不然。根据许多机构的预测,美国本国的页岩油需要国际油价保持在50美元以上才能够盈利,而早前的美国已经完成了从石油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转变。

毫无疑问,所有与页岩油密切相关的美国企业都会损失严重,而如何弥补油价下跌所带来的损失就是现如今的白宫所需要烦神的事情了。显然,美国人也将目光放在了未来,看好未来全球市场的复苏能够给美国带来足够多的铸币税,以弥补此次遭受到的损失。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阴谋论的想法,那就是美国预计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危机,为此需要“高筑墙,广积粮”,以免自身在被危机波及时无法成功“渡劫”。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因此西方每一轮的经济危机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低价收割资产的机会。但是随着世界的改变,现如今这一情况是否仍然会出现备受质疑,不敢也不能冒这个险的美国会有其他的主意也并不是什么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战争与荣耀)

全球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对于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来说,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国的竞相争夺的对象。而在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列车下,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主导权。

在烽火君看来,我国资源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实际平均下来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所面对的能源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海上运油必须绕道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我国的能源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虽然,我国和俄罗斯以及巴基斯坦开通陆上输油管道,但是对于经济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说,能源需求仍然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由于全世界的化石能源有限,经过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今的化石能源危机频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为例,可供人类使用年限不足百年,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

而电能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电能在理论上可以在地球上无限获取,所以获取电力的方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的追求。

虽然近些年太阳能、风电、水能、核能发展迅速,但是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并不能满足全球对能源的需求。

发电模式的多样化

目前来说,我国的发电模式仍然以火电为主,但是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发展也特别迅速。为我国的电力结构以及对电力的需求作出了保障。

但是这些发电厂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持续性的发电。比如,用电的高峰期一般在晚上以及过年过节的时候,但是其他发电方式并不能保证在用电高峰持续性的发电。

就拿核电来说,核电站主要依靠频繁的起停机来应对用电高峰和低谷,虽然核电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但是长久以往会对发电机组的寿命以及运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造成核原料使用效率低。

而太阳能发电的局限性也比较高,无法在日落以及阴天发电,从而无法应对晚上的用电高峰。风能以及潮汐能的发电方式更是极其不稳定,无法保证正常的用电供应。

如此,掌握使用完全清洁的能源也成了科学家们毕生的追求,核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它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方向。使用铀燃料的核能不像其它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且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所以核能也被许多国家利用。但核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致力于开发出一种可控的核聚变能量成了各国科学家头疼的事。

中国能源领先全球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新一轮“人造太阳”即将从中国升起,成都研究中心开发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研究成功,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在全世界竞相寻找化石燃料替代品之际,中国竟率先完成了一个用于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不得不说实在令人震惊。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核能当做能源来说最好不过,但是一直以来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表层。

可以说,此次中国研制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将会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新的可能。因为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简单点来说,聚变能是通过聚合原子产生能量。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核裂变,氢弹的爆炸方式就是核聚变,核聚变的方式比裂变要难得多如何提供稳定、可控并且欠费更大的能量是核聚变需要克服的首要目标。

根据介绍,“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原理就是与微波炉相似,将空间内高温燃料束缚起来,防止与真空室接触,从而获取巨大的能量。

“中国环流器二号M”与国内同类装置相比更加先进,其等离子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6倍以上。

秒杀沙特石油资源

目前来说,全球已探明石油的储量大概有3000多亿吨,而中东地区就有1030亿吨,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够世界使用已不足百年。

目前的现有能源一旦用光,可控核聚变能量就是人类能源的希望。而人造太阳和一般能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原材料取之不尽,其主要燃料就是海水中的氘氚。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因此能实现永无止境的能源供给。

如果人类掌握了核聚变能源,将拥有可使用上10亿年的清洁能源。就现在来说,全世界的石油能源与无法与人造太阳所产生的能量相抗衡。

一旦大规模商用以后,就意味着未来能源问题将会彻底解决,人类将会获取源源不断的电力,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一次,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毕竟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研究可控的核聚变装置,唯独我国率先研发成功。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在能源危机中率先找到应对方案,将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要知道,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人造太阳。( 环球新军事)

当今全世界成交量最大的商品货物当属石油,其每年的交易量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大关。从中东产出的原油经过交通要道霍尔木兹海峡输送到全世界各地,而其中全球数一数二的石油消费国为美国和中国,但在3年前中国在石油进口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目前国际上存在着关于石油储备的主流说法,就是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在切断任何石油来源的情况下,要能支撑起该国家近90天的石油消耗量,这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量才算达到安全的标准。

石油储备的标准线我国不及格,日本远远超出标准

目前国际能源署也制定了关于90天石油储备的达标线,而根据国际石油组织对各国石油储备量的预估,其中美日两国的石油储备量都已经超过国际标准线90天,而日本的石油储备量更是位居全球首位,总共达到了近200天的储备量。

反观中国的石油储备量目前仅有日本的三分之一,仅仅只达到了50天的石油储备量,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在近年大力开展的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而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就已经大规模开展了国家石油储备的工程计划,目前已经向着最后阶段冲刺。

中国分三期建设的国家石油储备计划具体是怎样

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的启动是于2004年,总体上将用时15年分三期进行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经过长达10年的设施建设和原油输入,国家石油储备的首期工期已经在2014年建造完毕。

一期工程的储备石油在大连、黄岛、镇海和舟山四大基地分别储存,目前总共储备了1243万吨原油,超出大庆油田一年近五分之一的原油产出量。其后于2009年开始建设的二期工程,预计储备原油近2800万吨。而三期工程和二期一样储备2800万吨原油,争取在2020年后不久达到90天的石油储备安全量。

中国石油储备已经超过3亿桶向5亿大关迈进

截止到去年年底,由于各地石油储备设施的交付,中国的石油储备已经超过了3亿桶,目前每天正在以9.5万桶的速度增加,力求尽快完成5亿桶的石油储备目标。而近年原油储备量能达到如此高的增速,得益于原油储备油库的批量使用。

为了达到长时间储备石油的要求,在石油储存罐的制造中,超高硬度、强度和韧度都有着极高的标准,所以之前中国一直从石油储备强国日本进口高强度的钢板,但随着国际石油储备计划的启动,国产石油高强度钢板的研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宝钢和武钢制造石油储备特种钢打破日本垄断

于是研制油库特种钢的重担就落在了我国几大钢铁集团的肩上,再经过夜以继日的冶炼,中国宝钢和武钢已经有能力制造4990兆帕的高屈服度钢板,并且其抗压度也超过了730兆帕,完全符合石油储备油库的钢板标准。

在国有石油储备计划开展至今,宝钢和武钢生产提供的石油特种钢为中国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打下了基础。随着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的三期工程以此展开,90天的石油储备国际线仅仅是一个开始,日后中国也将向着几百天的大关迈进,保障特殊时期石油的供应支撑。(国情曰报)

上一篇: 紧急时刻,日本传来两个消息,国内也出事了!
下一篇: 损失6万亿 看不见的敌人重创美国 打服特朗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