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无数的历史都已证明,和谈换不来和平。和平只能建立在实力对等,甚至我们远胜敌人时候。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他就是后世所熟知的汉武帝。
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此时的西汉渐渐从立国初期的凋敝中走出,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但是,刘彻始终无法安心,因为强大的匈奴一直在虎视眈眈。稍不留神,就会家国覆灭。
他决心解除这一威胁,而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彻底击败匈奴。
问题是,高祖惨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西汉。到底如何才能击败匈奴,成为刘彻日夜苦思一大难题。
有句话话说得好,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刘彻登基不久,西汉边境部队俘获一名匈奴军官。从他口中,刘彻获得一条重要情报。
当时的河西走廊,被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所占据,其中,月氏和乌孙部落势力比较强。
后来,月氏赶走乌孙,匈奴又将月氏赶走,并且对他们极尽羞辱,将他们首领的头颅制成装酒的器具。
月氏人想复仇,奈何实力不足,只得被迫向西迁徙。
得到这一情报后,刘彻很高兴。他认为,如果能够联合月氏部落,从东西两个方向共同攻打匈奴,胜利将不再遥远。
可惜的是,西汉对于河西走廊不够了解,对于更远的西域更是知之甚少。
此外,要前往西域,必须通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这一过程有多危险,不必多言。
刘彻决定公开招募使者,远赴西域,说服月氏部落出兵。最终,时年27岁的张骞,接受了这一任务。
不过,他自己肯定没想到,这一走,就是13年。
刘彻等不了那么久。
公元前129年,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9年,匈奴再次南下进犯,入侵上谷郡。
这一次,刘彻不愿再退让。他亲自部署,派出4路大军,回击匈奴。
其中,3路大军都告失败,只有车骑将军卫青率领的军队,取得“龙城之战”的胜利。
如果从史书记载的斩首数来看,这一场战争称不上大胜,也无法弥补此次出兵的损失。
这是吃了对匈奴不够了解的亏。
公元126年,张骞终于重回长安。
出行时百余人的使团,此时只剩下3人,其中还有1人是他的妻子。
原来,当年张骞刚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一支匈奴骑兵所抓。为了从他身上套取更多情报,匈奴人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拘禁。
9年之后,张骞才找到机会出逃。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凭着长期在匈奴部落生活的经验,他终于成功抵达西域。
几经周转,他找到了分裂后的大月氏,但是没能说服对方出兵。
难道张骞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要白费吗?并非如此。
张骞回归时,带回大量关于匈奴和西域诸国的情报,包括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等。
更重要的是,他彻底改变了西汉对于河西走廊和西域的看法。
在西汉的东边和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西南是高耸的青藏高原,北边和西边都被匈奴所控制。
对于西汉来说,取得河西走廊,打通前往西域的必经通道,不仅是击败匈奴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保证。
河西走廊东西长1200公里,宽在数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南侧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脉,北侧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
因为形状特殊,又地处黄河以西,因而得名。
河西走廊的特殊之处在于,深处西北内陆干旱的它,本应是一片戈壁荒漠,却因为祁连山的大量冰川融水,滋养出大大小小的绿洲。
这为人们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
在荒凉的西北地区,因为河西走廊可供人们居住,它的地理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在西汉之前,这一地区长期被游牧部落所控制,因为有着很多天然的优良马场。
到西汉初期,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不仅由此获得大量军马,更重要的是,匈奴把它变成了进攻西汉的前沿基地。
只要控制住河西走廊,匈奴就能一直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要想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西汉必须取得河西走廊。
在取得河西走廊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字会永远被记住,那就是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率10万大军与匈奴主力对决,17岁的霍去病随军出征。
在其中一次战役中,卫青主力部队损失惨重,而霍去病率领的八百骑兵却立下重大战功。这次胜利,引起刘彻的极大重视。
回到长安后,霍去病受封为“冠军侯”,意为勇冠全军。
公元前121年,刘彻决定发起河西战役,领兵之人正是霍去病。
那年春天,霍去病率一万骑兵,通过乌鞘岭,从东边进入河西走廊,连续扫荡多个游牧部落。
此后,他在6天中急行军1000多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近万,甚至缴获了匈奴人用于祭天的金人。
但这是一次追击战,没能消灭匈奴的主力部队,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夭夭。
那年夏天,为了不让匈奴主力再次逃跑,刘彻派出两路部队,分别由霍去病和公孙敖领军。
其中,霍去病的这一路部队,负责绕到匈奴后方,形成夹击之势。
计划很周密,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公孙敖犯下很多西汉将领面对匈奴时都犯过的错误,就是迷路了。
面对这种困境,霍去病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独自进攻匈奴。
匈奴人根本没想到,霍去病会突然出现在他们后方,一时间措手不及,主力部队损失殆尽。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对于这场战争的失利,匈奴单于极为愤怒。他准备召回休屠王和浑邪王,并将他们杀掉。
听到风声的两个人,准备投降西汉。为免有诈,刘彻派霍去病前去受降。
意外果然发生了,休屠王变卦,不想再投降,后被浑邪王杀掉。问题是,浑邪王也举棋不定,麾下士兵人心浮动。
霍去病进入匈奴军营后,当机立断,斩杀变乱士兵,数万匈奴部队就此归降。
还是在这一年,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和酒泉两郡,正式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
自此之后,西汉和匈奴的攻守态势发生根本性逆转。
2年后,漠北之战开启,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多里,击溃匈奴主力,并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典礼。
匈奴残余部队逃到漠北,不再对西汉构成威胁。
如果没有河西走廊的开拓,没有此后对于西域的经营,中国不会是现在的中国,甚至可能步印度的后尘。
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这一制度并非印度原住民所创,而是入侵的雅利安人为巩固统治而建立。
印度原住民没能守住国家西北的通道,最后导致异族入侵,国土沦丧。
后来,这些原住民沦为种姓制度中最低的层级,千年的苦难至今仍在持续。
中国能够免于陷入相同困境,是因为无数先辈的努力和牺牲。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有现在的安定生活。
如今,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奋起的时候。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
今天想借助《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和大家共同回顾西汉取得河西走廊的艰难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上,中国人的决心与智慧。
如果有人能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向临终时的汉高祖刘邦提一个问题,问他:你生平最屈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他心中会闪过很多答案,比如,咸阳郊外的那次鸿门宴,彭城之战后的仓皇逃窜。
但是,他的记忆可能定格在一件事:白登之围。
此前的失利,他最终都赢回来了,但只有这一次,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弥补。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包围马邑城,随后向南进攻太原。
此时的刘邦登基不久,正处在人生的最巅峰。
他信心满满,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匈奴,随同的谋士和猛将都曾随他征战沙场多年。
他万万没想到,最后会陷入匈奴人的包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着陈平的计策,刘邦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这意味着,西汉和匈奴正式交锋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数十年,西汉被迫实行屈辱的和亲与纳贡政策,以换取和平。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匈奴也不会因为西汉的妥协而满足。
尽管签订了盟约,尽管年年收到大量进贡,匈奴仍要不停南下袭扰,烧杀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