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高原作战有什么讲究:对补给要求很高 伤员后送困难

2020-06-28 00:22作者:

  装备:想要正常运转麻烦多

  高原地区自然气候复杂,对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构成严酷考验。以低压问题为例,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3000米气压降低30%,海拔5000米气压降低5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平均减少30%-60%。据统计,在低压缺氧的高原地带,发动机启动阻力增大,运行功率至少降低30%,连飞机发动机都会遭遇起动困难、推力减小等问题。当年苏军装备的米-8和米-24直升机高原性能不足,结果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这些直升机挂载武器或装载人员后升限明显下降,只能在山谷之间穿行,很容易遭到阿富汗游击队的攻击。即便当代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统计显示,高原常见的风沙和恶劣地形还会导致车辆耗油量增加30%、载重量减少25%、时速降低50%,严重影响战斗车辆的性能发挥。同时,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也会造成高压绝缘距离缩小,导致电子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而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会造成油气管路密封性降低、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座舱玻璃银纹、轮胎剥皮等故障。

  此外,高原地区的高寒问题也非常突出。海拔每升高300米,气温则下降2-3摄氏度。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长达11个月。这种极端低温环境,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带来严重影响,包括轻武器零部件损坏,装备中的橡胶、塑料部件变硬变脆甚至断裂,造成各种不可预测的故障。因此即使是重型机械化部队,在调赴高原寒区作战前,也必须确保装备完成寒区环境调试,换用专用的寒区燃油、滑油。

  高原的冰雪天气和复杂地形,也给高原装备行军带来许多困难。超过30厘米的雪层,就会妨碍步兵和摩托化炮兵行动。轮式和履带式车辆都可能在越野行军中遇到履带打滑、陷入雪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重型武器在高原的使用将受到严重限制,轻型化战斗车辆和火力配属,更受高原部队的青睐。

  医疗:需要配备专业设备

  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还对医疗补给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药、血、氧、液等需求量较大。但高原地区往往地广人稀、药材就地筹措困难、气候环境特殊,连注射液有时都寒冷冻结而影响使用,平原地区的许多救护器材和卫生装备,难以完全适应高原地区作战。这就对药材储备和后方供应提出较高要求。

  高原地区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大多为高山、峡谷和密林地区,地势险要、山高谷深。即使战时急造公路,也因路窄、坡陡、弯急,雨雪之后容易打滑陷车,车行速度极为缓慢,伤员后送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救生直升机成为紧急后送的选择之一。

  另一方面,高原地区适合居住的环境较为分散,导致驻军分布点多线长,战场区域和后方医院往往存在很长一段距离,即使在最快的反应之下,后送途中伤员不得不面临长途颠簸、伤情加重的危险,极易引发休克、感染及内脏并发症等,这些对途中伴随救护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针对高原缺氧带来的病症困扰,解放军新疆军区、南疆军区为高原边防一线连队配置制供氧设备,海拔3000米以上哨卡配发制氧机、氧气瓶供氧,高原部队基本实现“床头有氧吸”。海拔4000米以上边防哨卡还配发了单兵便携制氧机,它重约2公斤、仅有挎包大小,可连续工作6至8小时。此外,西藏军区在那曲、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等地还建有高压氧舱,可用于各种高原疾病治疗。

  人员:生理和心理双重考验

  相比钢筋铁骨的装备,部队人员进驻高原时面临的考验更多。最常见的挑战是低压缺氧带来的严重高原反应。许多刚上高原的人员,很快会发生极度呼吸困难、头痛、恶心、无力和头晕,还会出现厌食、体弱等后遗症。据美军统计,在4300米高原居住几个月以后,一部分人的最大劳动效率或能量消耗,只有平原地区的70%或80%。解放军也发现,长期工作在高原缺氧环境,会导致官兵免疫力下降、睡眠质量差,容易引发多种高原疾病。不仅如此,高原地区低气压、低氧、寒冷、强紫外线射等恶劣环境,除了给人带来机体上的不良影响外,还会严重影响驻守高原的军人的心理健康,加之人际交往少、信息闭塞、活动量小等社会因素,容易诱发焦虑、强迫、抑郁等心理疾病。针对这种特殊环境,必须坚持改善高原驻军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原常见的冰雪天气,也是部队官兵的直接挑战。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穿着普通的冬衣,连续暴露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两三个小时,手部力量就会降低20%-30%。如果连冬衣都没有齐备,暴露在户外一定时间,大脑可能失去判断力,肢体末梢的温度下降更为严重,可能出现冻伤、截肢甚至死亡。因此,在高原地区,穿厚穿暖是保温的必备条件。同时,还要重视食用热食、增加体热。美军条令规定,寒区作战固然可以食用战斗口粮或小分队口粮,“但只要有可能,即应按标准供应热食。除此之外,在正常的两餐之间还应供应热汤或热饮料”。

  在冰雪覆盖的高原行军,必须考虑阳光反射炫目的问题,以防止雪盲和紫外线的辐射。美国陆军的《生存手册》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单兵防护教令》都明确要求,在冰雪覆盖的高原应戴着墨镜。如果没有墨镜,可在一小块硬纸板、木片、皮革或布条上挖两条狭长的细缝,罩在眼上。这种临时制作的眼罩,在暴风雪中比墨镜还方便。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阿里的先遣骑兵连,在雪地行军仅三天就遭遇雪盲困扰。炊事班意外发现,锅黑抹在眼圈下有助防雪盲,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战士还用黑马尾制作眼罩,用简易手段克服了雪盲问题。如今随着装备的发展,狙击步枪、重型武器等配备的光学瞄准系统在高原作战训练时,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以克服高原雪区炫目问题。(石留风)

上一篇: 歼10又来了!台军:解放军战机9天内4次现身台周边
下一篇: 印度记者询问解放军伤亡情况 中方如此回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