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新浪军事特展开“九十三事述征程”系列连载,以我军历史上的93个故事讲述人民军队93年的风雨历程。
1949年2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渡江战役期间,照旧行使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5人组成,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为常委。”这就为渡江战役胜利作了组织上的保证。
4月1日,邓小平、陈毅率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从蚌埠南郊的孙家围子转移到合肥市东郊的瑶岗村,部署与指挥行将发起的渡江战役。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瑶岗村有近百户人家,这儿林木茂密,交通方便,位置适中。总前委就设在村中央一个古旧简朴的四合院里。正屋是总前委指挥中心作战会议室,邓小平政委居右屋,陈老总则住在他的隔壁。
4月1日,总前委将拟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上报军委,3日,军委即批准下达。整个指挥系统和部队就此投入了紧张的备战。尽管这是大战前的沉寂,敌我双方剑拔弩张,气氛肃杀,但陈老总、邓政委在运筹帷幄之余,仍时有“闲庭信步”的雅兴。一天傍晚,两人在村头信步徜徉。此时,落日的余晖洒向青绿的田野,金黄的菜花耀眼而芳香,远处群山如黛,横亘百里,在暮霭的笼罩下愈显得英姿逼人。目睹此景此情,邓政委情不自禁地吟出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到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素喜赋诗的陈老总立即脱口而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位同乡同音,同是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革命家、军事家,此时吟诗抒情,引发了在场参谋和警卫人员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大敌当前,首长们如此轻松自若,若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充分自信,是不可能这样的。显然,他们对渡江战役的战略决策及相关部署,早就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
4月15日,中央军委电告总前委并粟裕、张震、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和平谈判决定于二十日为限,……你们接到此电立即准备于二十日攻占除安庆、两浦以外的一切北岸及江心据点。” 17日,总前委发出渡江作战部署调整意见,并报军委。同日,总前委、华东局联合召开会议,部署渡江支前和接管江南城市、农村后的工作。出席会议的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以及李达、张震、饶漱石等领导人。
一切部署就绪,严阵以待,就看敌方的态度了。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把自己推到了绝路上。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当即电告谭震林等指挥中集团军在枞阳至裕溪口段首先发起渡江,实施中间突破。这天下午,总前委作战室内除陈老总、邓政委外,华东局的其他负责人也在。陈老总右手拿话筒,左手撑腰,严肃坚定、嗓音宏亮地向七兵团司令王建安、九兵团司令宋时轮下达命令:“我代表总前委命令你们于今晚19时30分发起渡江作战,坚决彻底地消灭一切顽抗之敌!”
19时30分,在中集团军的江岸上,万炮齐吼,震耳欲聋,一条条火龙飞向敌方阵地。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将士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乘风破浪,千帆竞渡,犹如群龙穿江,一举突破了长江天险。七兵团二十四军第一梯队的两个师一举攻占了闻新洲、紫沙洲;紧接着强渡夹江,先头部队仅用了20多分钟就登上了南岸。九兵团二十七军也很快突破了敌军的江防。两军密切合作,击退了敌军多次反扑后,巩固了占据的滩头阵地。二十一军亦相继渡江成功。首日晚间,中集团军就有4个军胜利地登上了长江南岸。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令,总前委命令西集团和东集团部队于21日晚展开渡江战役的全面进攻。至23日,西集团军在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下占领了贵池、彭泽等地,主力向浙赣线挺进,迅速追歼逃敌,并割断了汤恩伯和白崇禧集团之间的联系;粟裕、张震指挥的东集团军,亦相继占领了丹阳、常州、镇江、浦口、无锡等城镇。
各路雄师捷报频传,但最使总前委激动的,还是东集团军三十五军政委何克希的报告:“我军已于23日晚,占领了国民党总统府!”陈老总得此报告,激动地向全体人员朗声道:“同志们!我军今晚已占领国民党总统府!蒋家王朝的老窝被我们捣毁了!”邓政委也高兴地举起双手与在场的指战员一起欢呼鼓掌,并饶有风趣地对陈老总说:“陈总还记得元代萨都剌的《登石头城》吗?”陈老总笑道:“记得,记得。”于是两位首长同声吟诵:“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吟罢,邓政委笑着对陈老总说:“趁此雅兴,来一首新诗如何?”陈老总爽快地答道:“要得,要得。”他凝思片刻,以满怀的豪情,即兴书写下一首七绝:
旌旗南指大江边,
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
万方争颂换人间。
此时,已是24日凌晨。陈老总毫无倦意,又聚精会神地工作起来。一会翻阅文件、战报,一会凝视地图,查看资料,还不时地向参谋人员提出各种问题。在一旁的邓政委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终于发话了:“陈总,你在想什么,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是呵,政委还会不知道我啥心思吗?”陈老总连连点头,指着地图上的郎溪、广德地区:“我想的,就是要把蒋介石这十几万人马吃掉!再一个,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部队渡江追击形成的紊乱。”邓政委深有同感地说:“我与你的看法完全一致。那就请陈总向粟裕、张震同志发个电报,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们,同时报告军委,并告伯承同志。”
稍事休息后,陈老总亲自执笔拟就电文,于当日上午发电给粟、张。电文指出:“此次渡江战役已取得了伟大胜利,但至今为止,敌人被歼不多,我应一面派队追歼敌人,一面整顿态势,克服并停止渡江追击所形成的紊乱。现蒋贼已到上海组织防御,可能趁我混乱组织反击,我们领导上应估计到此点,才不至于发生上述情况,使自己吃亏。……我们除决定中野南下浙赣线,并同意七兵团入浙,由士渠率一个军至两个军或四个师入驻南京、镇江线,应掌握八、九、十3个兵团主力,选择适当时机、地点,形成对上海的包围,上海可能和平接收,亦可能经过战斗,故应做各种准备。”
陈老总这份电文,是根据渡江战役中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及时对《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作了重要的补充,是扩大渡江战役胜利成果,指导解放杭州、上海等江南城市战役的重大谋略。这份电文,也是总前委于26日离开瑶岗村进驻南京前,指挥渡江部队协同作战的最后一份电文。
粟裕、张震接到电文后,更坚定了追歼逃敌的决心,更得心应手地指挥郎、广战役,并果断决定:除留二十九军沿京沪路向苏州逼进,监视上海方向之敌外,4个兵团的主力以最快的速度追击溃逃之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渡江部队,高度发扬了“不怕疲劳,不怕饥饿,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迅疾切断了逃敌的后路,把敌军5个军逼入了郎溪、广德的山区,敌军乱作一团,成了瓮中之鳖。至29日上午,仅用5天时间,便全歼了13.9万敌军,从而使蒋介石、汤恩伯在浙赣线组织第二道防线的图谋完全落空,大大加快了浙赣地区解放的进程。
由于郎溪、广德之敌被歼,5月3日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了杭州,并对上海形成了极有利的态势。事实有力地说明,陈老总的电文,显示了他军事上的雄才大略,致使渡江作战第一、二阶段胜利结束。
点击进入专题: 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