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歼-20,我们都已经很熟悉,这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空优战斗机具有极佳的隐身性能,在面对一般体制雷达时,正面机首方向被探测距离不超过100千米,侧面和尾部不超过250千米,作战半径却达到1500千米,显然,如果敌方雷达看不到歼-20,我方雷达也就看不到,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指挥歼-20?
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歼-20上的三个关键部分:二次雷达、数据链和龙博透镜。从航空管制的角度来讲,歼-20在起飞和降落前,都需要加入机场塔台规定的航空管制航线,以避免与其他正在起降的飞机发生航线冲突。
在距离机场十几公里距离的时候,我方雷达当然能看到歼-20,但调整进入空管航线的距离往往长达几十公里,这时就基本找不到了,此时歼-20就需要主动将位置告知指挥者,这个必需的设备就是二次雷达。
所谓二次雷达其实就是一组电磁脉冲信号,这组信号包括了飞机高度、速度、航向、识别代码等重要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被己方接收后就能对飞机进行身份识别和位置获取,其中最重要的是识别代码,相当于身份证。特别是在攻防激烈的空战中,雷达扫描时目标若不能及时发送正确代码,就会被识别为敌机,而后就会实施攻击,这个代码是动态更换的,指挥系统会在战机出发时随机生成一组排列组合数字,被破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次雷达是一套系统,地面雷达是发射机,战机上安装的是接收机,雷达在验证目标发来的识别码时,也会将识别码发送给飞机,让飞机知道正在被己方雷达扫描,不会立即开启隐身、电子对抗或反辐射攻击,飞机则使用规定的应答信号进行回复,这样还能互相验证飞行参数是否有误。
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雷达不可能无限发送二次雷达信号,前提是发现了目标才能发送识别代码,持续发送同一信号很可能会被敌方的反辐射侦测装置锁定,时间太长也可能会被破译,因此即使有二次雷达,歼-20也需要主动破坏自身的隐身性能让雷达和预警机能发现它,这就是龙博透镜。
注意观察的话,在歼-20的机腹部可以发现有一个圆形装置,即龙博透镜,实际上是一个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镜,雷达波照射到透镜上时,先折射到透镜里的反射面上,之后反射面以更大的角度将雷达波反射回去,这样一个又小技术又简单的装置就能在定向面上产生巨大的RCS,这样发现歼-20也就没多难了,F-22就曾多次在西太平洋地区训练时,为避免与繁忙的东海民航航线遭遇而使用这种设备。
而在作战时,这两种手段就难堪大用了,全隐身状态的歼-20就会使用数据链进行即时通信,美军通用的16号数据链属于广播型,向四面八方发射信号,而歼-20使用的数据链只向特定方向发射,敌方极难接收信号并予以窃听,所以在全隐身状态时,歼-20就是靠这种先进数据链维持与指挥所的联系,并不断将飞行参数和作战报告发回,实现作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