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组建才8个月,接装新型弹道导弹不到一周,就成功完成首次模拟发射。中国军网1月17日报道了火箭军新组建的导弹旅如同海军舰艇“下饺子”式的成型速度。从报道中出现的“大国长剑”一词可以推断,说的是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某新型导弹旅”则点出部队新接收的不是东风-5、东风-31A等已装备较长时间的洲际导弹;“导弹战车”一词表明该部队装备的不是新型固定井式发射的东风-5B重型洲际导弹。报道最后明确提到,这个新组建的洲际导弹旅已受领实弹发射任务,即将亮剑高原。
该报道配图按“惯例”使用了与部队装备不一致的东风-15B近程导弹图片。
那么火箭军于去年4月首支直接组建的新型导弹旅,装备的到底是哪种型号洲际导弹呢?在去年7月举行的朱日和阅兵式之前,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上首次出现了一款机动发射新型洲际导弹模型,随后,这型导弹实体在阅兵式上亮相。这就是在东风-31A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新型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
前述洲际导弹旅去年12月接装,距离7月朱日和阅兵式5个月。这个时间段比较符合我军战略导弹新型号从首次亮相阅兵式,到正式定型列装部队的规律。比如2009年首次亮相的东风-31A洲际导弹。所以到这里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这支组建仅8个月、接装不到一周就首次上“战场”的洲际导弹旅,接装的就是东风-31AG洲际导弹。
图中3款模型代表的洲际导弹,是我国核威慑力的重要基石。
东风-31AG洲际导弹发射筒高度相比与东风-31A略高,采用了越野能力更强、机动性更高的8轴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TEL)。该弹的发射筒上有条状线路和检修装置,底部有缓冲垫层,类似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无依托”发射技术。此外,该导弹的模型上可以看到类似俄罗斯“白杨”洲际导弹的环控系统管线,表明其野外活动能力比此前的东风-31A有进一步提高。
东风-31A导弹是中国第一种射程能够覆盖北美大部分目标的机动式洲际核导弹,其射程在东风-31导弹基础上提高了数千公里,目前是部署在内陆腹地“长城工程”设施内的主要核威慑力量。
而东风-31AG导弹则在东风-31A导弹基础上有进一步改进,从导弹发射车的配置来看,它已经能够依托公路网进行大范围机动部署,将来该型导弹可能将采用洞库和公路机动相结合的部署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东风-31AG洲际导弹在去年7月的朱日和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
东风-31A导弹射程在11000-12000公里之间,具体射程因携带单弹头、多弹头而有所不同。其40吨的重量级别介于36吨的民兵III和47.2吨的白杨M导弹之间。该型导弹虽然采用发射车机动方式,但并不具备野外无依托发射能力,必须事先建好发射阵地,发射前进入阵地,然后进行起竖发射。
东风-31AG导弹发射筒只比东风-31A略长。考虑到发射筒底部还有缓冲垫层,为了增强野外发射能力,筒内外应该会比东风-31A的附属设备有增加。所以东风-31AG的弹体比东风-31A更长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如果要再次提升射程,就只能在导弹弹体材料、燃料推进剂上下功夫。
东风-31AG导弹发射筒底部缓冲垫层。
由此推断增加射程并不是东风-31AG导弹改进的主要目的,依托我国发达的公路网,加强导弹机动性,增加野外无预设阵地发射能力等,才是其研制的主要目的。
不过东风-31AG导弹应该同样没有增加多少有效载荷,所以可能依旧最多搭载3个分弹头。这对于核大国日新月异的反导技术来说,突防能力稍显不足。我国已试射成功搭载10个分弹头的东风-5B重型固定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只是东风-31AG的“体格”还偏小,搭载不了那么多分弹头。
东风-5B导弹长到需要分段运输。
预计未来东风-31AG主要会与东风-31A、东风-41重型机动式洲际导弹一道,组成我国核威慑机动力量,东风-5B以及更新改进型号由于发射重量的优势,也会同时存在。这样,火箭军洲际导弹力量形成生存性高、威力大的两种系列导弹搭配,我国核威慑力量整体会得到质的提升。(作者署名:百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