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印度海军在本月15日进行的一项协同交战能力测试中,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结果。据悉,此次测试任务由印度海军最新锐的两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钦奈”号以及“科钦”号负责。测试中两舰发射的MRSAM也就是巴拉克-8舰空导弹由其中一艘驱逐舰进行火控引导,并成功的拦截了数个来袭的空中目标。除了印度海军之外,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也为此次协同交战能力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持。
印度海军宣布在近日完成了一项协同交战能力测试
从媒体报道的测试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印度此次所谓的协同交战能力测试,属于典型的“A射B导”概念。而这也属于美国海军所提出的“协同交战能力”即CEC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认为只有美国海军才掌握了成熟的CEE能力。因此,该测试一经披露并被证实后,就有不少人认为,印度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CEC能力付诸实施的国家,其进度甚至还超过了近年来技术水平飞速进步的中国海军。
印度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CEC能力的国家?
那么,事实真的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吗?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造成此类误解的原因,来自于外界对CEC这个概念的认识模糊。严格来讲,印度海此次测试中所表现出的“A射B导”能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CEC的概念。因为在CEC这个概念问世之前,各国就已经成功实现过不少“A射B导”的例子。其中,美国海军曾测试过“基德”级驱逐舰在完全不开搜索雷达的情况下,只通过LINK11数据链接收来自宙斯盾舰的目标提示,然后发射导弹对目标进行拦截的战术。
在CEC概念被提出之前,其实就已经实现了A射B导的概念
所以,印度海军这种只是验证了一下“A射B导”,就敢说自己已经具备了CEC能力的做法,更像是一种混淆概念的行为。毕竟除了美国之外,包括中国、法国以及俄罗斯都曾在此之前成功的进行过相关测试。因此,这老二的交椅无论怎么排,也都是轮不到印度的。事实上,在一个真正完善的CEC框架下,真正核心的功能其实是外界知之甚少的“复合跟踪能力”。这个概念简单点讲,就是能让多个独立作业的雷达,同时追踪同一批目标。并将生成的高精度目标运动数据通过高速数据链实时分发给CEC框架下的所有单位。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可以在自己不开雷达的情况下,也能以实时共享己方其他单位的“视野”。
体系层面的复合跟踪能力才是CEC框架下的战力倍增器
所以,从整个体系的层面上讲,CEC框架下的这个“复合跟踪能力”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力倍增器。其实现难度,也要比传统的“A射B导”要高一些。因此,全世界范围内除了美国海军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不断努力后,才得以掌握了较为完善的CEC能力外,也就只有我国海军的新型高速宽带数据链以及法国海军的“多平台态势感知演示验证系统”(TsMPF)具备了类似的雏形。 除此之外,也有日本和澳大利亚通过引进宙斯盾系统而获得成套CEC能力的例子。至于印度海军,他们想要达到这种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国海军其实已经具备了类似CEC能力的雏形
当然,对于同样在水面舰艇现代化方面下了大工夫的印度海军而言,此次测试中被成功验证的“A射B导”能力其实也并非完全鸡肋。毕竟无论怎么讲,这种作战方式对于水面舰艇抗饱和能力以及防御范围的提升还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虽然这种单纯水面舰艇之间的协同,无法达成如同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预警机间协同那么好的效果,但好歹也是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嘛。(作者署名:啮花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