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里开运动会—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20世纪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恐怕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战俘运动会。它的举办者是我国,地点是朝鲜战场的战俘营。它虽然没有国际奥委会的授权,但一切是按照国际奥林匹克模式进行的,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美方虐待被俘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志愿军对美、英等国的大量俘虏,坚决执行人道主义的优待政策。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经过头三次战役,“联合国军”被俘人员逐渐越来越多。为了安置这些战俘,中朝在碧潼建立战俘营,一批又一批美、英及其他国家的战俘被陆续转送到了这里。
俘虏的生活无疑是极其郁闷的,志愿军战俘营为了改善战俘们的生活,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点就是利用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1951年5月,志愿军战俘营文艺工作队成立,经常在战俘营巡回演出歌舞、戏曲、音乐、魔术等文艺活动。还建立了战俘俱乐部。战俘可以给俱乐部提意见和要求。除了文体活动外,还建立了电影队、图书阅览室、墙报、板报、有线广播等。
志愿军还为战俘们购里了大里的体育器械,战俘们也自制了一些;共修建了82个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滑冰场等运动场地,战俘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战俘营还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乒乓球、冰球、网球、拔河、棋类等友谊比赛。看管战俘的志愿军,还经常同战俘篮球队打球,场面激烈而友好。夏天,战俘们可以到鸭绿江游泳、钓鱼;冬天可在江面滑冰、打冰球。并且,在进行这些室外活动时,没有武装哨兵跟踪和监视,只要符合规定就没有限制。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俘营奥运会得到批准。对于这次奥运会的名称,志愿军和战俘们共同讨论。有人说叫“碧潼运动会”,有的说叫“战俘营运动会”。后来,有个叫雷奇的黑人战俘说。这次运动会有,10多个国家的战俘参加,像一个大型国际盛会,就叫作“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吧,大家很赞成,于是名称就定下来了。
于是,1952年11月15日,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分别属于美、英、法、加、哥、澳、韩、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举办了这次盛况空前的战俘运动会。
运动会场设在碧潼中学操场,门是用由松柏树枝扎起来的,会徽上面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下方是一块用中、朝、英文书写的“和平之门“巨匾。会场上忌挂着“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平是人们共同的目标”等巨幅标语。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是什么节日,完全想象不出会场上的人是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战俘。这次战俘奥运会,中国也向全世界展开了“期望和平”的用心。
运动会开始后,场上奏起了《友谊进行曲》、《保卫世界和平》等乐曲,美国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主席在致词里强调“未来终将属于和平”。运动大会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运动员中以美国战俘居多,参加文娱节目演出的战俘有202人。场上还组织了一个由26个战俘组成的拉拉队。
比赛进行了12天,于11月26日结束。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蓝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等手工艺品。发奖时战俘们的情绪高涨,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有些战俘甚至还激动地高呼:”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毛主席万岁!”
运动会期间还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例如,美军战俘演出了话剧(金色的男孩》,英军战俘演出了话剧《哈特雷的假日》。运动会期间的伙食都是由战俘推选出的厨师烹调的。有位战俘投稿写道:“我们吃的有炸鸡、炸鱼、卷心菜、火腿、色拉、肉包、水果等,还有白酒和啤酒。”
很多战俘都非常感动,战俘德尔马·米勒给他母亲的信说:“我在朝鲜志愿军战俘营参加了有十几个国家的战俘参加的运动会,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得了障碍赛冠军、撑竿跳高第一名,出尽了风头。你们一定为我高兴,我得到了许多中国精彩的手工艺品做奖品,我很喜欢,回去后我送给你们。
后来。有84名战俘联名写了36封信,给美、英等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呼吁和平,制止战争,中外新闻记者也对这次运动会进行报道。在运动会上,有个很特别的俘虏,他是美军的随军上尉摄影记者、美联社的弗兰克·诺尔。他被批准在运动会上摄影,所拍摄的照片在新闻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另外,战俘们自己还办了一个小报(走向真理与和平》,主编是美军战俘普里斯顿·瑞奇,他写了很多关于这次运动会的报道。他在一篇题为《战俘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章里写道:“闻所未闻的事正在发生……艾伯特·C·贝奥西姆中士正在发出欢呼。”
一位英国战俘写道:“中国人对我们太好了,尽管有人说这个国家的运输完全瘫痪了,但运动会的设备却都是崭新的,全是从中国运来的。其实,赞美这次运动会的战俘远远不止这几个,很多战俘都写文章或感言,这些文章至今仍保存在纪念册中。有位战俘以《史无前例》为题撰文说:“作为一名战俘,能参加这次战俘营奥运会,我感到非常愉快,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还有位战俘写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碧潼会有如此快乐的时光,我天天微笑着入梦,微笑粉醒来。我感到我又回到幸福的世界了,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限感激。我将永远记住他们是如何善待我们的。
有位战俘是这样说的:“俘虏我们的人,自始至终表现出无可挑剔的协作、宽容、热情与无私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俘虏来说,宽大政策早已超出了宽大的界限,而被兄弟之情所取代。”
战俘营奥运会举办,让来自各国的战俘们感慨万千,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观。美军战俘威廉.A.康姆顿在闭幕的结语里说:“为了什么,究竟为了什么,战争依然还在打个不停?为了什么,究竟为了什么.世界的今天,还不见和平战胜战争?”对于这些从炮火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来说,没有谁比他们更能体会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文明对待战俘的很多资料,出自敌方总指挥官李奇微的回忆录,属于第一手可靠资料。
在战俘营里举办奥运会,这的确有些天方夜谭。其实,对于它的评价,也并非是一路鲜花。例如,外国人评论“这是中国人的“面子工程”,不少中国人也不满“自己都吃不饱,还对敌人那么好。这不叫人道,这叫俊”。真的傻吗?我看未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恐怕是把老祖宗的这一思想运用得很完美的一次。无论如何,我们从这里看到了时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