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9月15日,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早在6月24日,英法联军在这里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企图趁德军主力在凡尔登与法军主力血战之时打开突破口,取得西线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但英国人的如意算盘被德国人识破了,英军在进攻的第一天就伤亡6万人,到9月15日,英法联军伤亡逾28万人,德军也伤亡20万人,战事陷入胶着。
清晨,阵地上的德军士兵听见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接着一辆接一辆钢铁怪物冲了进来,冲破了带刺的铁丝网,越过堑壕,用机枪和火炮猛烈射击,德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丢弃阵地后撤...
这是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甫一出现便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德法等各主要参战国立即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并投入战场,为后世坦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坦克部队更是风头无出其右,靠“闪击战”这一全新的战术和调配合默契的空地协同,不到半年攻陷西欧,在基辅战役中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达70万人。坦克,这一诞生仅仅二十年的武器,俨然已经主宰了陆战的主旋律。
朝鲜战争后,认识到坦克重要性的中国决定开始研发自己的坦克,在以T-34-85型坦克为蓝本仿制少量58式坦克后,1955年11月,中国获得了苏制T-54A中型坦克的图纸,以此开发出59式中型坦克,1959年正式装备部队,同年参加建国十周年阅兵式,与同时代的美国M48,日本61式,英国“百夫长”坦克相比,除了火控系统较弱,在火力、机动、防护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59式承袭T-54A的主要性能指标,采用四人车组,装备一门100mm线膛炮,备弹34发,安装一挺12.7mm高射机枪,两挺7.62mm同轴机枪,驾驶员和炮长均配备红外夜视仪,可在夜间行驶和射击,动力部分采用一台520马力的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最高时速50km/小时,最大行程560公里,车体正面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为一体铸造式,对当时的穿甲弹有着良好的抵挡作用。
59式中型坦克装备中国陆军装甲兵和装甲步兵长达近60年,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出十几个不同的型号,总计生产约一万辆,其中一部分在印巴战争时出售给巴基斯坦,还有一部分在两伊战争时出售给了伊拉克,这几笔买卖换回了不少外汇,为中国坦克研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60年代中苏断交后,中国就基本上丧失了与世界任何先进军事技术接触的机会,59式坦克也不例外,只能靠着国内一点一点艰难地研发和试验新的坦克技术。
在中苏对峙的那几十年里,中国北方的装甲部队只能靠着已经过时的59式坦克防御苏联的T-62、T-64甚至是T-72和T-80等先进坦克构成的钢铁洪流。80年代中国与西方进入蜜月期后,59式坦克也接受了各种升级尤其是火控系统方面,换装以英国L7线膛炮为技术蓝本的国产79式坦克炮后,能对苏联T-72坦克形成致命威胁,59式坦克甚至还装上过早期M1A1坦克的炮塔进行试验,这也就是“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的由来。
如今中国装甲部队大规模列装的96式坦克和99式坦克已是世界先进水平,与美俄相比也毫不逊色,59式作为一名老兵,也可以安心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