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自古就因优越险要的地理位置也让大国趋之若鹜,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波兰-立陶宛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沙皇俄国都在这里建立统治,当然,战火也从未在这里熄灭。20世纪,这里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从这里燃起,如野火般燎过欧洲大陆。1999年,眼看将要进入新世纪,巴尔干烽烟又起。因为南斯拉夫联盟中的民族矛盾,科索沃战争爆发。
这是一场以空袭为主的高技术战争,南联盟可怜的空中力量面对北约的技术碾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装备米格-29战斗机的“骑士”中队全军尽墨,防空部队被美军“野鼬鼠”压制得连夜转移...制空权的重要性显露无疑,北约空军可以说自由进出南联盟领空而无后顾之忧。
由于地形崎岖,可供进出的航线很少,重复的路线加上美军飞行员麻痹大意,这就给了南联盟防空部队可乘之机。
3月27日,由于天气原因,担任掩护任务的“野鼬鼠”不再出动,而由一架F-117A“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从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起飞,单枪匹马独闯南联盟。已经得到情报的南联盟第250防空旅用老式的米波雷达和SA-3防空导弹组成拦截网,锁定“夜鹰”后连射两枚导弹将其击落。
这次战斗的结果引来了美军的疯狂报复,南联盟因此损失惨重,那么令美国人大动肝火的那架被击落的F-117“夜鹰”,是什么来头?
20世纪70年代初,五角大楼提出“海弗兰”计划,旨在研制隐形战斗机,并召集了5家航空军工公司,最终却是并不在这5家公司之中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因独立开展的隐形技术研究脱颖而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产物便是F-117A“夜鹰”。
“夜鹰”自1981年诞生以来便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连1983年参加格林纳达战争在当时也是绝密。1991年参加海湾战争,出动率只占北约空军出动率2.5%的“夜鹰”却摧毁伊拉克40%的战略目标,而且大部分都在防空严密的巴格达,只此一战便可看出“夜鹰”的威力。
夜鹰”能隐形的秘密在于其独特的外形,采用三角形飞翼式前三点起落架布局,机翼下表面与机身上表面是由许多块小平面组成一体的三角面锥,机翼前缘就是机身前缘的延伸,垂直尾翼采用V字形双垂尾,机翼和尾翼均采用菱形翼剖面形状,这些都是和常规飞机相异的多面外形和尖锐前缘,肯定会增加飞行阻力,使速度下降。为此,安装双发动机以保证飞机的高亚音速飞行时所需的推力。
除此之外,在进气道和尾喷口都做了特殊处理进一步降低红外反射面积,机身表面的黑漆也大有门道,含有铁氧体颗粒的“铁球”吸波涂层能够吸收雷达波。这样煞费苦心的隐身处理,使得一般的雷达根本不可能发现“夜鹰”,更遑论摧毁。
尽管曾在南联盟折翼,但“夜鹰”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仍披挂上阵,携带GBU-27激光制导炸弹试图“斩首”萨达姆,但也以失败告终。2008年,美军宣布F-117A“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退役,它所留下的空间由F-22和B-2共同支撑。不过在2016年底,有人看到“夜鹰”在神秘的51区飞行,似乎全世界都被美国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