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为什么诸葛亮励精图治也挽救不了蜀国?

2019-06-03 02:04作者: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吴的主帅陆逊火烧连营700里,战胜了刘备的大军。这次战役后,蜀汉一蹶不振,即使诸葛亮呕心沥血治理蜀国,仍然没有挽回颓势。

蜀国的衰弱是因为这场战争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战役中,分析它对蜀国的影响。


1.战争爆发的原因

赤壁之战后,刘备用借的名义占据了荆州,而孙权一直想夺回荆州,为此两国进行了非常激烈地争夺。

一开始,诸葛亮使用了拖延战术,答应夺了益州就归还荆州。然而刘备在夺取益州时,就派关羽去守荆州,占领益州后也没有提还荆州的事。

于是孙权就急了,在公元219年,派军袭击了荆州,并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而吴蜀两国的仇怨就结下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不久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誓要夺回荆州,并亲自率大军攻打东吴。


2.蜀国的进攻

刘备派吴班、冯习、张南率三万人为先锋,夺取了陕口,占领了秭归。然后又派侍中马良拉拢了沙摩柯与蜀军一起作战。孙权也不示弱,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抵御蜀军。

陆逊根据形势采取了防御策略。

3.两军交战

公元222年,蜀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岸边。由于吴军采用防御措施,挡住了蜀军前进的势头,因此蜀军在夷陵一带建立了长达数百里的营寨。

刘备为了激陆逊出战,到阵前挑战,陆逊却始终坚守不出。当时正处在酷暑时节,刘备就把军营设在了树林里,准备秋后再进攻。而蜀军将士斗志也开始涣散。

陆逊看到蜀军营寨绵延悠长,首尾难以相顾,蜀军士气衰弱,于是定下了火攻的作战计划。陆逊命令吴军将士们手拿茅草,在夜晚偷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瞬间蜀军营寨火光四起,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进攻蜀军,逼得蜀军向西退走。吴军乘胜追击,大战就这样开始了。然而此时蜀军已乱,吴军攻破了蜀军四十座营寨,切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将张南、冯习、以及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投降,父肜后来也被杀,蜀军损失上万兵力。最后刘备逃到永安(白帝城),第二年就病逝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此结束了。

夷陵之战的过程很简单,但对蜀国的打击却沉重,可以说是重伤元气,使得之后的诸葛亮六出岐山都无果而返。

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夷陵之战还影响到了诸葛亮的战略吗?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 蜀国军事的削弱

夷陵之战使得蜀军损失了几万士兵,而且和刘备一起作战的将领不是阵亡,就是投降了,刘备率领的几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本来在夷陵之战前就损失了黄忠、关羽、张飞等猛将,而夷陵之战又损失了不少将领,那么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就没有将领可用了。

所以大家在《三国演义》中看到诸葛亮听说赵云、张苞去世后,他直接晕倒了,虽说电视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了蜀国的军事现状。


2.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是军士们闲暇时种地,发展蜀国的经济,有战争时就练兵打仗。可夷陵之战使得蜀军几乎全军覆没,种地的人少了几万,可想而知,农业发展是多么的艰难。

本来蜀国地处西部山区,地理环境也不易发展农业,现在种地的人少了这么多,经济发展可想而知。诸葛亮在北伐时,多次都想速战速决都未如愿。其中,粮食供应不足是导致北伐未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3.招揽人才困难

夷陵之战后,蜀国的经济、军事受困,很难发展。尽管诸葛亮为了报达刘备的知遇之恩,励精图治,想实现刘备的夙愿,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伐没有经济作保证,如何能招揽人才?

缺乏人才,北伐能成功吗?诸葛亮懂人才的重要性,故而才设计收服了姜维。但一个姜维是不够的,最后姜维也没能挽救蜀国,被魏国灭了。

从这三点来看,夷陵之战的失败直接影响了蜀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部署,直至一蹶不振,最后灭亡。


刘备称帝后,不但没有想办法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加强军事;反而为了报私仇去攻打吴国,拖垮了国家,实属昏招。

由于刘备的意气用事,使得诸葛亮的部署被打乱。如果刘备能战胜吴国,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他偏偏采用了错误的军事策略,导致全军覆没,让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此功亏一篑。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人想成功就得顾全大局,审时度势。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什么要急于一时,导致前功尽弃呢?

所谓明智,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懂得视机而动,该出手时再出手。没有周全的计划,就盲目发起攻势,只能是欲速不达,甚至于导致功败垂成。

上一篇: 慈禧去世前下达的最后一条遗旨,一共24字,字字讽刺!
下一篇: 此国虽小国力却强,二战前众叛亲离,反而因祸得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