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中印从边境脱离接触,印度网民仍认为自己赢了

2021-07-07 08:52作者:

导言

2月10,中印军队在班公湖地区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后,引发印国内舆论狂潮。起初,印国内舆论普遍对撤军协议感到强烈失望,并将中国视为不能与之谈判的背信弃义者,还视莫迪政府视为“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屈服于中国的无能卖国者。双方实施撤军后,莫迪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营造逼退解放军的假象,成功将自身塑造成胜利者。而当我国公布阵亡将士名单时,印媒又利用了民众传统上对中国官方数据权威性、准确性的质疑心理及狂欢情绪,使民众坚定地认为印度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占了便宜,以此抵消印军从班公湖一带撤军所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未来,诸如加勒万河谷冲突的事件依然可能发生,而此次印国内越来越强烈的厌华、反华民意,势必增加两国解决边境争端的难度。

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根据中印两国外长莫斯科会晤和双方第九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两军一线部队于2月10日开始在班公湖地区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他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严格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确保脱离接触进程顺利实施。在2月10日当晚就有不少印媒转载中方声明,但印官方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而是到2月11日,由印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在议会联邦院做了解释性的说明,全文要点如下:

中方同意把班公湖北岸的解放军撤回到Finger8以东,印方也将把部队撤回到Finger3附近的基地,且双方同意暂停在Finger4至Finger8之间的定期巡逻活动;

双方在班公湖南岸也采取类似的撤离行动,拆除2020年4月以后在争议地区建立的所有建筑、工事等,并在未来48小时内召开新一轮会谈,商讨其他对峙地点的撤军问题;

双方同意应尽早根据达成的协议完全脱离接触,中方意识到印方保卫领土的决心,预计双方会共同努力解决遗留问题;

中印双方需要执行三个基本原则:双方必须尊重并严格遵守实控线、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改变现状;双方达成的协议和谅解必须全面遵守;印方一贯认为,双边关系可以和解决边界问题同步进行,但任何破坏边境和平与安全的行为都必然对双边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在拉达克的中印实控线有许多摩擦点,但印军已经做了充分有效的部署,并占据了一些战略高地,而2020年在班公湖一带的行动说明印军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印方谈判的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寸印度领土,也没有做出任何让步,无论哪一党派都需要在国家安全、统一、完整的问题上站在一起。

在随后的几天里,印媒除了引述两国发表的官方声明外,大都没对双方的撤离做出过多评论,更多的篇幅是梳理印方视角下的整个冲突过程。其中虽有对中国的污蔑,但总体呈现出一种尚需观察,不急于下论断的心理。

在印度网民的评论中,大多数人显然并不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除了对两军达成撤离协议持有一种惊讶态度外,就是对中国按照约定撤军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并有非常多情绪强烈、谋求战争解决边境争端的言论。

此外,印度知识精英群体普遍对此协议感到强烈失望和不满。其中以国大党秘书长兼首席发言人兰迪普•苏尔吉瓦拉(Randeep Surjewala)的反对声明最全面,也具有代表性[11]。其所表达的不满,大致可以归纳于三个方面:

边境撤军没有真正恢复到2020年4月之前的状态,反而将印度的Finger4至Finger8的“领土”谈成了“缓冲区”,却标榜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印军放弃了2020年8月底占领的一些高地,放弃了对中国的战略优势,枉顾印军为此做出的牺牲。

印军主要谈判人员破坏了印度将边境争端一并解决的传统,只是解决了班公湖附近的对峙问题。中国在拉达克其他地区的“入侵”依旧持续进行,印政府却对此保持沉默。

军届的反对声最为具体。如印退役少将阿肖克· 梅塔(Ashok Mehta)认为,印度在边境地区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而印度政府为了稳定边境局势,屈从了中方压力,不仅将班公湖北岸的‘印度领土’谈成了‘缓冲区’,还错误的将班公湖南岸高地放弃,近乎完全满足了中国对1959年实控线的要求。而这位退役少将曾在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与周波大校进行过电视辩论。

又如前退役军人、现为观察家基金会顾问的迪帕克· 辛哈(Deepak Sinha)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认为,2020年8月29号印军夺取班公湖南岸高地是一项明智的行动,这有利于打击解放军在斯潘古尔山口集结的装甲部队。而军方默许了政客的要求从这里撤军,无疑是放弃这种优势,将重蹈1962年的覆辙。究其背后原因,则是印人党为了赢得未来几个月东部各邦的大选,通过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主动缓和边境局势,并试图掩盖真相。

如果回过头来看印防长在2月11号在联邦院做的演讲,除了提及班公湖北岸的撤军情况,对南岸高地的撤军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双方在班公湖南岸也采取类似的撤离行动”(A similar action would be taken in the South Bank area by both sides。),也无怪乎被人指责轻描淡写,掩盖真相。

印度战略问题专家,也是知名对华强硬派布拉马·切拉尼认为,印度从班公湖南岸撤军意味着放弃了已有优势,这是十分荒唐、愚蠢的决定,并怒斥该协定是卖国协定。

由于这些精英群体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粉丝众多,各类印度对华作出重大让步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就增加了印网民对政府为换取解放军从Finger4至Finger8地区撤军,放弃去年8月底占领班公湖南岸高地的担忧。

面对国内精英群体和部分网络舆论的不满,印国防部在2月12日发表了一份辟谣声明,不过只是聚焦在班公湖北岸的撤离问题,并没有涉及印度国内民众关心的班公湖南岸问题,印度国内的反对声依旧,辟谣声明效果寥寥。

除上述反对声音,也有一些人发表了不同意见。印度陆军退役少将贾加特比尔· 辛格认为,印军撤离班公湖南岸高地,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解放军的监视,更不意味着放弃了潜在军事优势,国防部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澄清。他同时认为,虽然中印都是核国家,但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超印度,脱离接触不仅有利于中印维持双边关系稳定,还有利于印度集中注意力发展国内经济,施行‘韬光养晦’战略。然而,这种从中印关系大局着想,真正维护印度国家利益的声音实在太过微弱,并不是当前印度国内舆论的主流。

可以看出,当时的印度国内舆论对印政府达成的撤军协议并不买账。他们视中国为蚕食印度领土的凶手,是不能与之谈判的背信弃义者,视印度政府为“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屈服于中国的无能卖国者。

而到了2月16日,当双方撤军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印度部分媒体还被允许直播完整撤离过程,印度国内舆论立刻被解放军撤离的信息刷屏。

印媒的报道此时普遍呈现出以下顺序:先是用镜头扫视一下解放军在前线部署的各类装备;然后近距离拍摄双方坦克、人员的近距离对峙,以及部署战斗车辆的密集程度,增强前线对峙的紧张感;接着报道解放军拆毁临时建筑、工事、停机坪,以及整队的官兵撤离的画面;最后用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对比撤军前后的卫星图像,证明解放军确实是撤军了,而且基本不留痕迹。

该顺序所透露出的逻辑,用印度媒体自己的评论来解释最为合适。《印度防务新闻》一篇文章称:全世界都看到了解放军拆除地堡、帐篷,摧毁停机坪和道路的画面,印度成功的运用其经济、外交、军事实力,迫使一个超级大国撤军。言外之意就是,印度用实力让中国在全世界的镜头下出了丑。不少印度网民表示自己意识到了前线的紧张,赞叹印军的英勇,赞扬莫迪领导有方,并表示有信心打败一切侵略者。

有趣的是,部分印媒与网民对解放军的撤离速度表示惊讶,但也有不少人嘲讽解放军因忍受不了高寒天气而迅速撤离。显然,他们明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却又不愿意承认。

趁着这波舆论攻势,印军方也开始表明对撤军的态度。在双方撤离当天,印陆军北方军区总司令接受采访时表示,解放军撤出Finger4至Finger 8之间的印度领土,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胜利,俨然把自己扮成胜利者的模样。他随后称,占领班公湖南岸高地的目的已经达到,但这里并不适合长期驻军,所以印军也开始撤离。这或许是对国内舆论不满印军放弃该战略优势的回应。他解释说,印军在该地区部署了坦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此后,解放军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表明,印军撤离南岸高地并不会处于不利地位。

2月19日,我国公布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伤亡将士名单,以及当时的对峙画面。画面显示,祁发宝团长带领数名战士,在加勒万河谷中英勇上前抵挡上百名越界偷袭的印军。但这在国内民众眼中是以少敌多、英勇无畏,在印度人眼中却并非如此。印度网民在看到视频后认为,既然印军众多,解放军怎么可能只牺牲4人。印军既然阵亡了20人,解放军肯定只多不少。因此一些印媒转载时,把受伤报道成牺牲,把牺牲4人报道5人;也因此,社交媒体上的多数印度人坚持认为,中国公布的数据起码少了一个零,并进一步认定,是印度赢得了这场边境对峙。

印度政府并未对此作出回应,反而乐见其成。之后,印政府把关注点转移到第十轮军长级会谈上,印国内媒体对撤军的报道骤然减少,热度开始迅速衰退。

可以看出,印度各方官员前后矛盾的表述,遮遮掩掩的举动,都让官方声明大打折扣。印度政府用近乎愚民的方式,营造出逼退解放军的假象,成功将自身塑造成胜利者。这不仅便于回应近期遭受的各种指责,甚至还利于积累相应政治资本。而当我国公布阵亡将士名单时,印媒又利用了民众传统上对中国官方数据权威性、准确性的质疑心理及狂欢情绪,使民众坚定地认为印度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占了便宜,以此抵消印军从班公湖一带撤军所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

印度民众对中国抱有极深误解,这与印度媒体长期对中国进行歪曲与抹黑式报道息息相关。久而久之,这将成为放大中印矛盾、恶化双边关系的一大诱因。中印边境冲突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未来,像加勒万河谷冲突这样极大冲击双边关系的事件依然可能再次发生。而印度国内越来越强烈的厌华、反华民意,势必增加两国解决边境争端的难度。

上一篇: 揭秘!印度苏30MKI为何已远远落后中国歼16?
下一篇: 中国FC31出口对手还不是F35,传统3代机是大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