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悉尼大学学者在美国国家政策网站撰写本文评述印太国家军事实力,指出亚太国家拥有抗衡中国的能力。
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一些智库希望“四国机制”能有更明确的安全目标。而作者认为,“美国不必在印太地区提供安全保障”,吊诡的是,他的立论基于渲染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在文中,作者声称中印、中越冲突是中国“突袭”和“入侵”,并将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想象成一种假想敌关系,这些字眼与观点仅是其个人表述和看法,观察者网并不认同,翻译本文仅展现部分西方学者的思路,谨供读者参考。
[文/萨尔瓦多·巴博尼斯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20年来,在与邻国的每一场争端中,中国几乎都能取得胜利。中国在喜马拉雅山、东南亚、南海和东海高歌猛进,已成为印太弧形区的主要威胁。根据独立研究机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估计,目前北京的国防开支已是其21世纪初的六倍多。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军费支出排名已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数字。
这自然让中国的邻国感到担忧。于是毫不奇怪地,这些邻国现在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也许美国总统拜登渴求与中国的这些近邻展开合作,但这些国家可不需要美国的鼓励去提高它们对中国的警惕。环顾中国四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既有和新兴军事对手的威胁。即使假设中俄能够达成和解(更像是一种前景而非现实),中国也面临着所谓的跨印太弧形区国家的挑战。这些国家,从印度的西南部到日本的东北部,即使在没有美国明确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也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堡垒来抵御中国的扩张主义。
“外交政策”网站近期刊载本文
印太弧形区两端最强,中间最弱。日本自卫队在技术和战备方面享有盛誉。为了应对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日本正将现有的两艘直升机航母改装成可搭载固定翼战机的航母。尽管日本的航母将比中国的小得多,但日本航母却可携带更多第五代舰载隐身战斗机F-35。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沈飞歼-15是一种不太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
日本当然有资源和技术来自己照顾自己。而在印太弧的另一端,与中国相比,印度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但如果说这种看法在以前是正确的,那现在这种看法也已过时了。回首1962年,中国在一场持续五周的闪击战中夺取了印度大片山区领土。但中国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它在和平时期对一个毫无戒心的友好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从那时起,印度就把下面这句老话谨记于心:“骗我一次,你可耻;骗我两次,我可耻。”
尽管中国展开了大规模军事现代化建设,但印度现在很可能在喜马拉雅山前线占据了上风。首先,中国1962年的前推行动(在印度引起了强烈不满)使前线更靠近印度的后勤补给基地,而远离了中国的补给基地。更微妙的是,中国虽然改善了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但印度边境道路组织(Border Roads Organization)也相应修建了山区隧道和全天候公路。
在一个“后勤决定一切”的战场,印度边境道路组织修建的隧道极大提高了印度军队从后方基地运输重型装备到印中实际控制线的能力。再加上印军有在冰川作战的丰富经验和印度边防特种部队(其中许多人是从流亡藏人群体中招募来的)的强悍战斗作风,印度在高原作战中有一定的胜算。
印度空军还有一个胜过解放军的主要技术优势:在海拔1万英尺(3000米)的高原,印度前沿空军基地的海拔位置非常高,但也没有中国的高。与印度不同,中国在该地区没有任何基地位于低海拔位置。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差异,相比印军飞机,中国的飞机必须减掉一半的导弹和燃料才能在青藏高原的稀薄空气中起飞。再加上印度购买了先进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并对其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机队进行了现代化升级,以及俄罗斯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即将交付印度,印度空军可能很快就会在印中实控线地区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印度自主研发的敏捷(Tejas)多功能战斗机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再往东看,中国与缅甸绵延1300英里(2100公里)长的边境线非常不太平,或许受到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启发,中国正在修建一道10英尺(3米)高的边境墙去封闭这条边境线。西方普遍认为缅甸的军事政变有利于中国,但实际上却是中国遇到的一个挫折:中国与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关系密切,现在中国在缅甸的地位受到了缅甸军方和街头抗议者的双重威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指责为支持缅甸的分离主义叛军;军方推翻了昂山素季领导的文官政府,这可能是一场既反民主又反华的政变。
越南和印度一样,曾经遭受过中国的突然袭击,自从1979年中国入侵越南以来,越南一直与它的这位共产党老大哥关系不睦。越南今日的国防预算相对较小,但它把投资重点放在了海岸防卫上。越南学习中国21世纪初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投入巨资部署反舰导弹,而且一直有传言说越南即将获得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这是一种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据报是全世界同类武器中速度最快的。因此在南海,随着中国从奉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转向武力投射战略,越南正在发展本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该地区的作战能力。
印太弧的弱点是那些岛屿。菲律宾是该地区的一大变量,在反复无常的杜特尔特总统领导下,菲律宾与可能结盟的中国一直在眉来眼去。然而,在连续四年发表了激烈的反美言论之后,杜特尔特面临着普遍亲美公众越来越多的反弹。该国军方大概也赞成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与越南海军一样,菲律宾海军也渴望获得布拉莫斯反舰导弹,而且菲律宾可能比越南更快达成这笔交易。在另一个反介入/区域拒止实例中,这些导弹的唯一现实目标就是在南海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台湾地区是另一个弱点。台湾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防卫决心(香港问题坚定了台湾的抵抗意志),而是愿不愿意做出必要的牺牲。台湾的军事开支仅占其生产总值的1.7%,对于一个持续面临入侵威胁的地区来说,这真是杯水车薪。虽然蔡英文已准备在2021年大幅增加军事预算,但美国官员仍称台湾军事经费不足。台湾已宣布购买66架F-16主力战机,但它现在急需的是鱼叉反舰导弹和爱国者防空导弹。这两项购买计划都受到了预算紧张的影响。
最后,尽管韩国主要担心来自朝鲜的威胁,但该国已经宣布了本国的航空母舰和喷气式战斗机研发计划。虽然一些评论员称之为国家面子工程,但韩国一直在努力推动本国骄人的国防工业进入信息化时代,航母和战斗机研发计划很可能与这些努力一样可信。因为船体和机身都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进行制造,所以韩国战斗机的国内附加值将主要来自于雷达和制导等航空电子设备。
驻扎在日本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作者语,应为里根号航母)
总而言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三艘航空母舰(一艘是前苏联的残留巨舰,第二艘是第一艘的改进复制版,第三艘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试验性航母)将不得不面对搭载F-35战机的两艘日本航母和一艘韩国航母,以及两艘印度航母的挑战。这还没算上美国海军驻扎在日本基地的多艘超级航母。在空中,中国要应对印度、韩国和日本完全现代化的空军,以及这些国家日益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威胁。在更远的地方,如果堪培拉能鼓足政治勇气,澳大利亚军队可能会起到辅助作用。印太弧仍有许多弱点。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所有这一切中得出的最重要教训是,美国不必在印太地区提供安全保障,以保持该地区的“自由开放”,更不用操心什么“弹性和包容性”,就像四国机制成员国领导人在上周峰会上所决议的那样。华盛顿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安全框架,其它国家可以在此框架内各自作出贡献。它们可以借助四国机制做到这一点,但这需要四国机制专注于海洋安全,而不是什么气候变化和新冠病毒。但是,即使没有一个专注于防御的四国机制,印太弧形区内的国家也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免受中国侵略。美国可能会提供工具、技术和培训,但中国的邻国可以而且应该带头维护本地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