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今儿头条提了一嘴儿Ocean Wave 97,那就老规矩把旧文拿出来晒晒~
1997年1月,朴茨茅斯军港。寒风中,皇家海军的一支大编队整装待发。
这当然不是编队指挥官,49岁的阿兰·韦斯特海军少将的第一次万里远征。1982年,时任“热情”号护卫舰舰长的他,率舰随皇家海军特混编队参加了马岛海战。在5月22日的战斗中,该舰被阿根廷空军的A-4攻击机炸沉,22人丧生,当时韦斯特舰长是最后一个离开沉没中的军舰的人。
而今韦斯特麾下的这支代号为“Ocean Wave 97”的特混编队,即将开往更加遥远的远东,沿途访问15个国家的港口。尽管官方宣称这支编队只是“展现英国对维护区域安全的承诺”,但随着香港回归中国之日的临近,这支航行数月,正由马六甲海峡驶入南海的英国舰队,很难让人等闲视之。
编队旗舰是“卓越”号轻型航空母舰(HMS Illustrious),编队出发时的大中型舰艇还有“无恐”号船坞登陆舰(HMS Fearless)、42型导弹驱逐舰“格洛斯特”(HMS Gloucester)、1995年刚刚服役的新锐——23型导弹护卫舰“里士满”(HMS Richmond)、22型导弹护卫舰“海狸”(HMS Beaver)和“锐利”号攻击型核潜艇;在航渡到南海期间,另有“特拉法尔加”号攻击型核潜艇,以及23型和22型护卫舰各一艘加入编队。
另外,在航行全程中,“无恐”号船坞登陆舰还搭载着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0陆战突击队(第3陆战突击旅旅部、及第42和第45突击队一部后续加入)。由补给舰、运输舰和维修船(共计7艘)组成的皇家勤务舰队则为这支庞大的编队提供后勤保障,力争在东方之珠撑起“日不落帝国”最后一抹晚景。
南海也曾是皇家海军的伤心地,在1941年12月的马来亚海战中,Z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和“反击”两艘巨舰,在旧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精准而残忍的密集雷击中相继魂归大海,那一次,Z舰队的航母不在。而这一次,Ocean Wave 97编队中不仅有“卓越”号航母,其“海鹞”战斗机也经过了FA.2标准的升级,性能出色的“蓝雌狐”雷达和AIM-120空空导弹的组合足够让人放心。
虽然香港回归前的中英关系表面上看较为稳定,回归交接工作正常进行,但实际上早已是暗流涌动。因此面对这支来者不善的特混编队,中国军队并没有掉以轻心。与广州军区同步,南海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均提升了战备等级,南海舰队航空兵、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多批出动,对英编队持续跟踪。
宝贵的驱逐舰要在远海监视航母编队主力,剩下的事儿就要靠护卫舰了。例如6月24日、25日,驻三亚榆林军港的某护卫舰大队就先后派出两条053H型导弹护卫舰,持续跟踪监视英编队派出的分遣舰队——22型导弹护卫舰“查汉姆”号(即很多回忆资料里提到的“漆咸”号)和运输舰“珀西瓦里爵士”号。
到了第四天上午八时,英护卫舰忽然掉头直向我们高速驶来。“两车进一”,舰长下达了减速口令。雷达兵不断报告着:距离××、距离××。“舰长,要不要规避”,操舵手紧张地喊了起来。“规什么规,按原定航向航行”。舰长对操舵手大声吼道。
此时,双方都不想示弱,都不能示弱。距离已经100米,这也差不多是到了极限的规避范围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结果就是相撞。我们都下意识地抓牢了身边所能抓的东西,有的舰员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金属碰撞时发出的或高吭或低沉的声音。
然而,两舰并没有相撞。在最后关头,英护卫舰还是没有沉住气,打了一个大方向的舵角,从我们右舷10几米的地方划过。
——552舰当事老兵的回忆
来还是要让人来的,6月28日,在皇家海军香港分遣队三艘“孔雀”级巡逻舰的迎接下,分遣舰队护送“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船驶入维多利亚港,准备在交接仪式之后的7月1日凌晨,运送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等离开香港。而特混编队主力则继续在我领海线外巡弋,等待分遣舰队。
距离回归时刻越近,战备气氛就越紧张。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在战时维护战区空防稳定,装备苏-27和歼-8D歼击机的广州军区空军航空兵部队升了战备等级。6月30日23时许,当驻港部队第一梯队奉命开进时,飞行大队长亢为民(现任西部战区空军副司令员)驾驶一架挂载实弹的苏-27在积雨云中起飞,掩护部队进驻。根据预案,另有两架完成整备的苏-27作为后续波次在跑道头待命。
就在苏-27飞到深圳上空时,一场无声无形的“斗法”开始了:
“嘀嘀嘀”,飞机突然传来报警,显示屏上模糊一片,通信马上中断,是某国已侦察到我的位置,正对我进行电子干扰。这种情况在训练时早就设想到了,我赶紧启动(通信设备)反电子干扰系统,几分钟后,显示屏上恢复原样,我与三军部队又恢复了联系。
——亢为民将军回忆
后经技术分析,这次干扰来自英特混编队里的多部675(2)型“卫士”电子战系统。而编队中的“卓越”号航母、“格洛斯特”号导弹驱逐舰等多艘军舰均装备了这种由索恩·EMI电子公司1987年研制成功,兼具电子侦察和干扰能力,具备多种工作模式,理论最大作用距离达500千米的系统。
次日凌晨,广空出动一个歼-8D双机编队掩护驻港部队第二梯队开进。吸取了昨天夜里的教训,编队使用备用工作频段,圆满完成了空中护送任务。而在大局已定之后,英特混编队也“点到为止”,停止了挑衅,迎接驶离香港的分遣舰队(3艘“孔雀”级也随之离开)和“不列颠尼亚”号,前往菲律宾访问。
尽管因为淋着雨离开,使得查尔斯在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中显得颇为狼狈;但现在也没登基成功的老查,后来回忆这一段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摆一摆日不落的谱:诸如将回归仪式形容为“苏联式表演”,嘲笑我三军仪仗队的正步等怪话,以及“直到开出了很远,那些中国军舰还在盯着‘不列颠尼亚’”云云。
的确,直到1997年10月,当Ocean Wave 97特混编队和“不列颠尼亚”陆续回到朴茨茅斯的时候,中国才下水了第一条比42型驱逐舰排水量更大的驱逐舰——然而也仅仅是排水量而已。连续在1996年和1997年以不同的方式见识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之后,二十多年至今的追赶里,“复杂电磁环境”这根弦始终在八股文里顽强地跳动着。
当年参与“977-1”任务的人民海军驱护舰,如今已经全部退出现役。叱咤风云的苏-27和歼-8D们,虽然还在发挥余热,但都已成了二线装备。当年的Ocean Wave 97特混编队中,也只剩下两艘23型护卫舰和“锐利”号核潜艇仍在现役了。
不过前两年英国新航母号称要来南海转悠时,还有人合计,皇家海军咋地也要小比例复现一下Ocean Wave 97——大英不是有一个好吗?香港什么地方一有事情,那比其他的西方国家啊跑的还快!结果按泰晤士报的讲法,当时只有“萨瑟兰”号护卫舰来打了个酱油,还被一群中国军舰“围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