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图片 > 

又到一年剁手季:台军钟情的M1A2C究竟战力几何(下)

2019-06-12 18:25作者:

在之前的《出鞘》中,我们简述了台军盼星星盼月亮都还没盼到的M1A2C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而在本期中,我们将接着上期的话题,简单聊一聊M1A2C坦克的火力和信息化性能。


受不断增长的体重以及老旧的设计架构所限,M1A2C主战坦克在机动性、防护性能两方面的表现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十分平庸。不过这样的表述也难免引起很多“美粉”军迷的不满,也有网友在留言中表示“我就问你如果美国对中国开放军售你买不买?”,这个我也只能回答:能弄到一两辆,测试测试详细性能,顺便当靶子打一打那自然是好的。但要采购M1A2当解放军的制式装备,那还是另请高明吧。也不是解放军挑剔,毕竟连在M1上吃过亏的伊拉克人都看透这东西,转回头去买T-90了不是。


此外,还有朋友私下里向我质疑了关于M1基础型坦克拆掉限速器后的最高速度。上篇中我写到的180公里时速来源是很久之前看到的M1坦克测试表格,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现在再回去找并没有找到。出于严谨起见,这里再列出一些至今仍有据可查的速度数据以供各位观众老爷们辨析:一名M1坦克试驾员曾经在土路上开到过63英里的时速,并且他声称当时坦克的加速性还很好,功率也很充裕,只要他想(然而他没敢),他的那辆M1坦克应该能开出70英里(约113公里)以上的时速。同时,他还听说他在诺克斯堡的同行用同样的M1基础型坦克开出了90英里(约145公里)的时速,但他不清楚当时坦克处于怎样的状态(路况、燃料类型等等)。


相比于机动性和防御力,火力、信息力两个方面对武器平台架构的要求并不高,这也使得M1系列主战坦克在这两个方面表现的“上限”较高。以火力而言,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昵称“(射穿组织的)银色子弹”的M829A1贫铀穿甲弹问世以来,美国主战坦克的火力就一直处在领跑者的位置上。


目前美军现役穿甲弹M829A3(及其改进型M829A4)穿甲弹主穿杆(铀杆)长度约为680毫米,穿杆长径比在25~30之间。在其2千米着靶速度略低于1500m/s的着速下按照美国人的试验,相似长径比的穿杆在入射布氏硬度为300(不同材质的靶板会引起穿深数据变化,本文所有论证均以这篇美国论文为准,不宜直接把数据与其他来源的数据相比较)的靶板时穿深与杆长之比(P/L)约为0.88。换句话说,M829A3的贫铀穿杆部分大概能够穿透约600毫米厚的论文装甲板。


虽然这样的纸面数据确实并不算好看,但由于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重防护坦克均采用了反应装甲+主装甲的构型,而M829A3头部约150毫米长的钢制穿杆又基本可以保护后面的贫铀穿杆尽量免受反应装甲的毁灭性破坏,故M829A3穿甲弹在实际面对其他国家的重防护坦克时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穿甲弹之一(毕竟摘掉爆反之后还能防住600穿的坦克实在是不多)。


一直以来,M1坦克在火力方面留给军迷们最大的遗憾就是那门“万年不变”的44倍120毫米滑膛炮。从德国人在L44与L55 Rh120上的实际应用来看,55倍径火炮能在同等条件下让射弹出膛动能提高10%左右。对于美国自用的M829A3贫铀穿甲弹来说,这意味着其射弹的炮口初速能从现在的1550m/s提升到1625m/s上下。这无疑会大幅提升M1A2坦克的穿甲威力。不过具体要不要换炮,还是要看美国人对其战场威胁以及对自身财力的评估。


当然,上述情形仅适用于美国人自用的M1A2主战坦克。由于种种未知原因,目前尚无公开交易记录表明美国人曾经向任何国家出售过自用的贫铀穿甲弹。唯一有待考证的说法是:德国人由于同美国在坦克火炮、炮弹上的密切合作,曾经以低价获得过一批美制M829A1穿甲弹,这批美制贫铀弹一直用到了德国人自研的DM53穿甲弹服役。在公开交易记录中,美国人绑定M1系列坦克出售的穿甲弹是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生产的KE-W 系列穿甲弹。其中KE代表这是一款动能(kinetic energy)穿甲弹,W指出其弹芯材料为钨(元素符号为W)合金。即这是专门用来外贸的钨合金动能穿甲弹。


据推测,这型穿甲弹的技术可能与德国外贸穿甲弹DM43颇有渊源——其体型也可以验证这种说法:KE-W A1飞行体长度约680毫米,等效穿杆长度约为560毫米,这与DM43非常相似,而与M829系列的任何一种型号均有较大差别。由于KE-W A1穿甲弹的飞行体长度、穿杆长度和炮口初速均与我国二期125毫米穿甲弹相仿、故基本可以认为其穿甲能力也与我国二期弹大致相仿(大概可以击穿96A正面的水平?)。


除了KE-W A1以外,美国人也曾在不同的场合画过KE-W A2甚至KE-W A3、KE-W A4穿甲弹的“大饼”,但截至目前为止,负责KE-W系列穿甲弹研发与生产的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尚未对这两款穿甲弹做过任何官方介绍,换句话说,即使这些炮弹真的存在,他们也还没被搬上货架出售。此外,网上流传的所谓KE-W A2/A3穿甲弹的穿杆体型、初速等关键指标相较于A1版本亦无太大变化,所以也不排除A2、A3其实都是A1小修小改的“马甲”,于是通用动力也懒得单独解释了的可能性。


由于目前尚未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军直接负责台湾岛方向的东部战区装备了“重甲坦克”99A。所以如果能买到M1A2C以及与其相配套KE-W A1穿甲弹的话,其火力还是足以对我军东部战区现有的主战坦克造成较大威胁的。这也使得我军想要在对台作战中取得优势,最好还是要考虑尽快为东部战区换装99A型。而这又意味着我军的换装压力、跨海运输压力、后勤保障压力都会相应增加。


可能还有朋友会问,既然台军能够买到M1A2C型,那是不是也可以让美军基于其自用的贫铀穿甲弹为其开发M829系列的钨合金穿杆版本呢?对此,个人认为在美国自锐钨并没有实用化的条件下,这一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不同于贫铀穿杆,钨合金穿杆在低速着靶时穿甲能力非常差。而M829A3的设计思路又导致其初速出奇的低,这样一来,即使有钨合金版本的M829A3穿甲弹,即使其钢制杆头能够破坏我军坦克的爆反,其剩余的钨合金穿杆同样难以对我军坦克的主装甲形成威胁,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信息力方面,最重要的系统莫过于战术数据链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本质还是让战场上各个单位之间能够安全、隐秘的进行互联互通的通信系统。之前有人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什么是数据链?数据链就是考试的时候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密语交流,比如一个学霸和一群学渣早考试之前约定了“哎呀我去=A,什么破题啊=B,谁出的啊=C,怎么不去死啊=D”,那么在学霸做完题的时候,他就可以用广播的形式说“哎呀我去,谁出的啊,什么破题啊,哎呀我去,怎么不去死啊,谁出的啊……”,那么学渣们就能知道,考试的答案是ACBADC……,虽然监考老师也能听到学霸的广播,但是他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虽然在现实中战术数据链系统的实现远比上述例子复杂,但根本逻辑还是一样的。


而此前我们已经说过,这一系统需要的终端硬件并不复杂,充其量只是多台单片机的排列组合。战术数据链系统建设的难度主要在整个体系的建设。如:战场信息如何获取?战术情报如何汇总?指挥信息如何分发等等。换句话说,同一种拥有“数字化能力”的战术装备,在不同的军队中发挥的实际效能也可以是天差地别的。就我们本期谈论的主角——台军来说,其数字化改革起步较晚,投入的资源也较少。据一位与作者熟识的台军退伍特种(空降)兵的说法,其在2013年退伍时,其所在的部队还在用肩背式电台作为唯一的指挥通信手段,且这些电台只能普及到排一级,而不能进一步下放到班。


目前,台军战术数据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节点:分布在台湾岛各处的大型雷达站;地下指挥部以及各军种的战术单位等。由于台湾本身并无整合美军战术数据链的能力,故其全部数据链终端均需从美国采购,这就限制了其终端的普及——在军种战术单位中,目前已经确定安装了战术数据链终端的只有部分大型或新型战术平台,如:海军的佩里级、拉法叶级等主力舰艇;空军的F-16V战斗机等。


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台军地面装备接入了台军的战术数据链系统,这不仅导致了台军战术数据链系统地面事态感知能力极为有限,也直接制约了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指挥、协同等战役战术能力。这使得像M1A2C这样的“信息化坦克”的作战效能在台军的“大环境”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从本篇及上一篇中我们谈到的四大性能来看,M1A2C坦克整体来说算得上一款中规中矩的好坦克,尤其是其性能相较于我军东部战区装备的96A型还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其形成较大的威胁。对此,我们至少应该做出两手准备:首先,最好是能够把这笔军售案扼杀在摇篮阶段,这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眼前的威胁;其次,我军还是要加快99A这样的新型坦克的换装速度,以期“以不变应万变”。可能有人会说“99A太重,不适合登陆作战”,但60吨以上的M1A1坦克都能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绝对主力,何况只有55吨的99A呢?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艾布兰战车,查看上期《出鞘》,回复日本航空。


上一篇: 甲板舰岛又有新动作:国产航母距服役更进一步
下一篇: 技高人胆大!兰卡威航展多支飞行队飞行表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