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大多数有所不知,在八十多年前的笕桥,除了中央航校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中央”,它就叫“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简称中杭厂,也有称“中飞厂”的。(鸣谢:鼎盛军事)
在八十多年前的笕桥,中杭厂与中航校只有一墙之隔,那时人们将厂棚里制造装配好的飞机推到跑道上,就由航校的教练他们开始试飞,试飞OK就交给空军了。
中央飞机制造厂这个名字中的“中央”,表明它是民国中央政府直管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个央企,而且是中国现代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人员最多时达到千人以上,可以说是当年杭州最大的国企,同时它还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中美股份制公司。
建造中杭厂是当时国家航空发展规划中的一项,旨在建造中国自己的飞机。
但当时中国的技术力量还不行,所以就请美国人帮忙,美国人也从卖飞机给中国,渐渐发展到帮中国人造飞机。
中杭厂筹建于1934年2月,3月动工,6月建成,10月正式生产,厂区总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左右。
具体位置是在中央航校飞机跑道的西侧,房子皆为钢结构,办公房和厂房是连在一起的,由美国人设计。
该厂起初注册资金为300万美元,中方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美方占百分之四十九,中方监理叫王助,他曾是波音公司的首任华人工程师,美方总经理叫鲍雷。
当时各部门(车间)的一把手皆为美国人,副主任级别的为中方人员。
当时年生产任务是60架,后来根据需要扩大到一百架,曾参加“八·一四”空战的霍克战机就是中杭厂自己生产的,不过该厂一开始主要是做装配修理工作。
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中杭厂员工已多达千人,当时中杭厂的工人不仅来自杭州,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高手。
中杭厂建在空军航校的边上,无疑是为了方便起见。
航校的备选地曾有南昌和洛阳,后也一度在洛阳办过学,但终因那里风沙太大而影响训练,最后又从“北宋”回到了“南宋”。
中央航校培养飞行员,中杭厂制造飞机,这就是中国在抗战前的两只棋子,那是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在下一盘如天空般大的棋。
抗战爆发之后,杭州笕桥的地理优势顷刻化为劣势,因为日机无论从日本本岛还是从台湾基地飞过来轰炸,都相当便捷。
当时中国的防空火力远不能封锁天空,所以一旦有日机来轰炸,就要靠高志航他们这批空军起飞来迎敌,而日机轰炸的目标当然就是军事设施和军工厂。
所以很快的这两个“中央”的一校一厂都被迫西迁了。
杭战胜利之后,中央航校曾经回到笕桥,而中杭厂先迁至武汉后到昆明,最后是在瑞丽的垒允重建,由此中杭厂即简称为“垒允厂”。中杭厂的大部分员工都去了垒允厂。
垒允厂1940年10月26日遭日机轰炸。1942年5月4日,厂员工撤退至保山时,又遭日机轰炸。
后在日军无限逼近之时,由中方自行炸毁,其惨烈远在当时自行炸毁钱塘江大桥之上。
之后,中杭厂和垒允厂即不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