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初雪级驱逐舰松雪号(DD130)退役,服役时间35年。松雪号的退役,意味着全部初雪级驱逐舰退出一线战斗部队,仅剩1艘用作训练舰。
标准的通驱
战后,海自战斗舰经历美制二手舰后,自建水面战斗舰分为DDG、DDH、DD、DE四支,其中DD发展到初雪时候完善成型,成为日本通驱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平台。
初雪级首舰在1982年服役,采用平甲板长艏楼设计,后端干舷降低,飞行甲板位于01甲板,烟囱桅杆合一,声呐布置在反潜导弹下方的舰底位置。2甲板为应急甲板,设有贯通全舰的主通道,前段靠右,主机舱所在的中段在中线右侧一半宽度,后段居中。应急甲板主要用于损管,全舰主消防管道位于通道上方,通道四周放置损管器材。
采用全燃动力,分别是2台RM-1C巡航用燃气轮机,2台高速用燃气轮机,是日本第一型采用全燃设计的舰艇。全舰武备完善,是日本第一型在设计阶段就全部装备反潜导弹、密集阵、大型舰载直升机的舰艇,较好实现了“通用化、多机能化”的思路。
与同时期的西方3000吨级护卫舰相比,初雪级具备近4000吨的排水量。武备方面,突出均衡、强化反潜,反潜武备与美国斯普鲁恩斯级平级,声呐方面较为落后,但借助直升机优势,可以较好完成使命任务。
八八舰队主力
初雪级一口气建造了12艘。
这张照片,相信好多军迷很熟悉,简单的队列极具视觉冲击力。类似这样的舰艇,我们直到90年代才获得。这样的数量,要等到2006年054A“下饺子”。
初雪级服役后,与同时期的太刀风级防空驱逐舰、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组成了一度被外界神话的“八八舰队”。诚然,8艘舰加8架反潜直升机的战斗力,具有极强的反潜作战能力,与有效的综合防御能力。
作为对比,当时我们的主力驱逐舰支队,高配是4艘051、4艘053,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为零,舰空导弹最大射程10公里。即便是传统对海火力方面,日单舰8枚鱼叉导弹的数量与射程,也在我之上。
在8舰之中,通常是1艘直升机驱逐舰、1艘防空驱逐舰、6艘通用驱逐舰。在村雨级尚未服役前,一支八八舰队有多达3-4艘的初雪级驱逐舰,是护卫舰队的绝对主力。
致命的缺陷
在初雪之前,日本自建舰艇主要是2000吨级,初雪级跨到了3000吨,而且使用了燃气轮机与大量的新式武备,带来了不少问题。
初雪级设计虽然紧凑,另一种观感就是局促。全燃动力设计带来系统影响,例如要布置齿轮箱转接大轴,进气量增大需要更大的烟囱,同时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油,这些对舰艇总体设计与舰面安排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反舰导弹的布置,被安排在烟囱两侧,属于见缝插针之举。
最致命的是生命力设计。从初雪级开始,日本海自新造舰艇的战情中心(CIC)移至舰体内部(先前舰艇的CIC位于舰桥),以降低CIC被击毁的机率。但是,同样重要的机舱,却只有一个,4具燃气轮机与相关的机械、减速齿轮都集中于此。
全舰最主要的船机电放在一个篮子里,属于破天荒之举。战时被导弹命中的话,全舰面临着立刻失去动力、电力的com/so/可能.html' target='_blank'>可能,舰艇生命力极其不可靠。二战中,日本海军最糟糕的表现就是损管,导致很多舰艇回天乏力。
朝雾级与初雪级比较
针对初雪级的不足,更大的朝雾级被设计出来,主机与齿轮箱分舱设置。
疲于奔命的晚年
进入21世纪第2个十年后,初雪级陆续退役,主要有三种命运:转为练习舰,有3艘,已退役2艘;适当改装后,成为靶舰,用于测试新式武器效能,例如DD126;三是直接送到船厂拆毁,这是大多数初雪级的命运。
松雪号于1986年服役,在1985年的海试过程中,曾发现坠毁客机尾部残骸。1995年,在阪神大地震中,松雪号参与救助了灾民。服役历程中,松雪号表现中规中矩,2010年转籍到舞鹤,进入二线地方队。
2012年,钓鱼岛之争让日本面临着舰艇数量捉襟见肘的问题,亚丁湾反海盗、定期远航、国外演习都需要舰艇。所以,即将到寿的初雪级驱逐舰迎来了新生——延寿。部分朝雾级驱逐舰在转为练习舰之后,又再次转入地方队的护卫队。
这其中,松雪号是坚持到最后的,主机性能几乎被榨干。海上猫鼠游戏,并不适合高档舰艇,也不适合全燃舰艇,可供选择对象里,只有初雪级、朝雾级与阿武隈了。目前,朝雾级在进行着同样的深度维护与简单升级,以保持基本的执行任务能力。
从昭和干到平成,从平成干到令和,松雪号可谓鞠躬尽瘁,可是有时候活得太久并不是一种好事。初雪级的大量服役,见证了日本经济最强大的年代,然后就一直走下坡路了,直到技术失守、文化失守,DDG成了伯克,DE成了FFM。
客观来说,初雪级是一型合格的通用驱逐舰。此后,日本通驱渐次发展,直到现今的朝日级,主要设计、任务定位,一直没有脱离初雪级的窠臼。可以说,初雪级对于日本的作用,不亚于052对我们的作用。
最后,回顾下那些曾经伤害极大的照片。
谢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