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东部战区海军舰队组织舰艇编队进行了一场实弹对抗演练。
演练中,各战位人员穿戴好防闪火面罩,以降低人员受伤的可能性。雷达发现模拟目标后,迅速进行锁定跟踪,主炮在火控雷达引导下成功摧毁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军舰艇部队的作战人员第一次被曝光装备了防闪火面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面罩呢?
这种在我军中首次露面的面罩,其实在西方海军中是比较普遍的装备。
这种头罩的准确名称为“耐热阻燃防闪爆头罩”,冷战以来一直是北约海军的标准装备,具有耐高温,阻燃效果好,耐碱性优良,耐燃气性能优良,以及耐燃油性能优良的优点。
在海战中,如果军舰被命中,舱室中会有一个高温燃烧的瞬间,强大的爆炸冲击波和烈火高温将沿着船舱传递。如果舰员没有防护,会造成皮肤和器官的严重伤害,失去战斗力。
这种头罩普遍是和相同材质的手套配合使用,能够在200~400℃的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保持正常的隔热、耐热性能,有效保护舰员的头面部、颈部和手部,减少人体伤害,防御爆炸物对头部、面部和手部等关键脆弱部位的烧伤。
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被炸弹击中。
“ 一枚1000磅炸弹在CIC下一层的计算机室爆炸,计算机室7人全部遇难,冲击波造成CIC全体人员昏迷一段时间, 瞬间的高温烈焰和气流从二者之间的舱口进入CIC,把CIC内人员的衣服都烧光和吹走,耳机话筒全部烧化渗透皮肤,防火手套和面罩也被烧毁和吹走,只剩下手腕上松紧带的碎片。
但防火制服和防火面罩手套还是有效保护了大家,由于高温烈焰持续时间很短,而制服和防火罩在被吹走前隔离和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热量,因此大部分人只是表层皮肤烧伤,事后都几乎无疤痕痊愈。唯一‘严重’的损伤也就是防火手套手腕处残留的松紧带橡胶碎片融化后渗入皮肤造成的那点烫伤而已。…”
这种防闪爆头罩和手套的特殊织物,还能够在遇到特高温情况下瞬间碳化,从而避免了衣物直接与皮肤粘连,降低烧伤的损害。
这种特殊织物就是长丝芳纶材料。
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难度极大,而且投资成本极高,长期以来,世界上仅美国有能力大量生产,并垄断了全球的芳纶市场(尽管日本也有一些生产,但产量仅为美国的零头)。美国一直视长丝芳纶材料为战略物资,对华管制。
我国海军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没有能够使用这种看上去简单却非常有用的面罩,关键还是这种纺织材料不过关。从这次的报道看,说明材料问题已经解决了,有望大规模装备我军部队。
但是仔细看新闻报道中的图片,我们会发现,战士们虽然戴着这种头套,却并没有戴手套,仍然裸露在外进行操作。
这将成为隐患,在爆炸中很可能会遭受严重伤害。
而使用这种头罩和手套必须要成为一种规范、一种习惯。西方海军对此有明文规定,一旦战斗警报拉响,必须迅速穿戴完毕才能够上战位。
我军也必须积极制定这种作战规定,最大限度降低战斗中的减员,为未来战争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