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飞机研究所,在航空工业布局中,是最重要一个战斗机研发单位,自从1986年夺得三代机竞标冠军后,打造了第一种国产原创三代机歼10,歼10的成功将国内航空工业水平整体提升了一个台阶,从二代机水平升级到不折不扣的三代机水平,歼10面对欧美先进轻型战斗机F16,幻影2000也有一定优势。
但是有的人还是颇有微词,嫌弃歼10战斗机研发周期太长,高达18年,当然这种言论没有几年,就被2007年轻松夺冠的成都四代机歼20堵住了嘴,2011年1月11日全国人民就看到了首飞,当然无聊的人还是有话可说,比如鸭翼不隐身,发动机不冒黑烟隐身性能不够好等等!
歼10战斗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出现了第一只真正懂设计战斗机的队伍,新型号战机下饺子指日可待
当然2003年还有中巴合作的枭龙战斗机问世,成都所除了鸭式布局的歼10之外,也攻克了常规布局布局的边条翼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所打通了任督二脉,常规和非常规都搞定了!
大家不禁要问,成都所为何忽然这么牛了,从国内不入流忽然变成老大?
当然我们要说起历史,1970年,成都飞机研究所成立,国家决定将原来沈阳飞机研究所一部分人员向三线转移,原来负责歼9战斗机的人员全部转移到成都,后续又增加了一些,当时,沈阳是国内生活最富裕最舒服的几个城市之一,从沈阳到成都,很像现在的中国移民到阿富汗,虽然生活上的巨大落差,各种不便,但是还有一大波人怀着建设祖国三线的美好愿望,远隔千里大搬家,走了!
从沈阳到成都,生活条件巨大落差,各种牺牲各种不适应真的辛苦
当然这一走就是一辈子,而且10年不到就遭遇山穷水尽,1980年国家决定歼9战斗机项目下马,停止拨款,这么一大波人马立马陷于无事可做的地步,总师宋文骢被逼无奈到处找关系,最终在当年抢到了兄弟单位成飞的歼7III的仿制任务,拿到了研究所生存下去的口粮,没有这一款飞机,成都所就真的要解散了!
其实仿制米格21MF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太容易了,上仪器测量就是了,外加原来就有米格21BS的图纸,飞机拆开了,不同过去的地方就改改图就欧了。
但是总师却非常“没人性”,强迫年轻设计队伍把米格21MF完全从头到尾“重新设计”了一遍,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测绘到的米格21MF的尺寸,形状,材料,进行气动力计算,强度计算,飞机起降速度计算,最大速度计算,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飞机仿制,业内俗称复印机(照猫画虎复制一份嘛,看着实物画图纸,拿着图纸去大批量造新飞机),总师则不厌其烦的,叫设计师当成一个新飞机来搞,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操作,总师宋文骢却郑重其事的样样按规矩来办
总师宋文骢的道理很简单:直接照抄不用脑子也很省力,但是你们掌握不了飞机设计的精髓,假如真的遇到问题需要修改设计,你们完全搞不清道理,怎么办?难道把责任推到外国人人身上?
最终年轻的设计师在总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认真做了参照设计,经过努力,发现了不少俄罗斯原始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自己大胆修改后,最终性能超过原准机米格21MF。
在80年代,米格21MF已经落后米格23和米格29两代了,没人看得上
这其中就有总师宋文骢的几个独创大招,这也是成都所战无不胜的法宝。
首先,创造性地建立总设计师体系。飞机设计师系统分为3级:第一级为型号总设计师;第二级为系统总设计师;第三级为飞机一次配套新成品的总设计师、主任(主管)设计师。把参与研制的不同行业、部门的设计师都纳入系统工程管理之中。
当然,设计师分级不是目标,重要的还在配套措施-设计师系统技术责任制!!!!你负责这个事情,所有事情你拍板,出了问题所有责任你负责,当然,成功了功劳也是你最大。
成都所的总师负责制,在航空界确实开天辟地第一波,从头到尾干好干完一个型号你才走的了
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有始有终,一个型号型号负责人,除非极其特殊情况,否则不干完不准随便走,从头走到尾,完全杜绝了机型过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负责的事情出问题了,可以随便往别人身上推:前任没做好,不是我的问题,我刚刚接手,不太清楚等等传统甩锅大招,在这种体制下不好使了。
第二个就是规定具体研制的套路,禁止随意加减随意省略随意跳过。
明确了在新产品研制中,所有配套单位不管是不是航空系统的,所有214名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的具体职责。每一项成品必须坚持先有原理性试验、单个成品试验,再到地面系统试验、机上试验和飞行试验的稳妥做法。
同时,推广应用计划评审技术。严格型号研制程序,编制各级网络图,从方案论证、初步设计,到发设计图和制造、总装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进行评审,通过评审才能转入下一个阶段。
其实,这一部分套路还是学习美国F15,美国F15项目管理的好,进展快费用低效果好,到处宣传
这些极其严格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做法实行以后杜绝了数据造假,杜绝了偷懒省略过程,逐级认真审查,不管时间节点,假如一节考核通不过那就重新再来,禁止瞎赶时间乱赶进度。
遇到大问题,就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对直接影响整个飞机研制进程的技术问题,由总设计师系统组织攻关。
最后一手就是最最严格也最难执行的一点:坚持全过程质量管理。
美国人的强大也体现在质量管理严格上,波音飞机是世界名牌,皮实耐用大家都知道
除了制定设计师工作条例等技术责任制外,建立工程试验、配套新成品、各分系统、放飞等技术责任制;组织多次质量复查,对出现的问题,哪怕是很微小的问题,都必须迅速解决,绝不放过;实行模拟试验台鉴定验收制度、试验开工签发制度和试验结果按阶段评审制度等质量保证措施。
就宋文骢总师这么三招,结果打造了一个极其惊人的结果,飞机总装一次成功、通电一次成功、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首飞一次成功的好战绩。
宋老这三手打造了成都飞机研究所的金牌队伍,接连取胜情理之中
当然,这也极其有效的锻炼了年轻的设计队伍,也为后来研制更复杂、更先进的第三四代战斗机歼10歼20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歼7III成功研制开始,成都设计队伍的战斗力已经甩开兄弟单位一大截了,多年后的飞豹战斗机在首飞时候居然发生过仪表故障,最后着陆后才知道,这个设备在地面试验发生故障一直没完全排除,而且这个情况一直没有告诉试飞员。
当然,虽然成都所独创了这三大招,但是总师并没有保密,早早就向全国公开交流出去,让各个兄弟单位都一起进步!
当然类似的情况在20年后也发生在中国,不过是在沈阳,手握全套苏27战斗机图纸,外加苏33实体样机的简单测绘仿制,最终结果却不不太如人意,有人说这是舰载机,没有摸过,出问题很正常,但是歼20比歼10跨度更大更难,为何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呢?
歼15仿制不是太成功,这也来源于歼11BS对于国产飞控的故障排故不力,造成多起严重事故
所以,这三大招应该认真学习。(作者署名:大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