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军事网 > 军事新闻 > 

惊心动魄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最后三刀

2021-09-22 13:06作者:

  原标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最后三刀,惊心动魄!

  这关键三刀不能车多,也不能车少。

  只剩下最后三刀了。

  这关键三刀不能车多,也不能车少。

  多了,整个核心部件就报废了;少了,达不到标准。

  车床前,原公浦神情极其专注,紧盯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旁边的技术员则实时测量切割数据。

  原公浦还原加工第一颗原子弹时的情景

  第一刀切下去,停下来,量尺寸。第二刀车完,再停下来仔细测量。在机床的切割声中,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原公浦手中的切割刀靠近核心部件。

  终于,最后一刀车完了。负责检测的技术员激动地大喊了一声“行了!”原公浦一听,当即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那几乎是用我生命刻划的三刀。”原公浦回忆说。

  8月22日,《激情的岁月》剧中“陆三刀”的人物原型“原三刀”,曾获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的技术工人代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操刀人原公浦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7岁。

  退休后的原公浦回顾讲述创业初期故事

  “到大西北去!”

  1959年,原公浦25岁。他刚结完婚,是上海汽车底盘厂的技术骨干、团总支书记,工作上精细严谨,刻苦用功。

  北京派人来上海选拔技术好的车工,到二机部所属企业工作。当时选中了两个人,但一听说是到大西北,都表示放弃,要留在上海。

  原公浦并不了解二机部具体工作,只是觉得,国家选拔就是国家需要,为国家做事情,没道理不去。尽管自己年轻,似乎“不太够格”,但他对自己所做的技术有热情、有信心。

  于是,他主动向上级报名说:“我愿意到大西北去!”

  通过反复严苛的考察培训,他坐上了前去四〇四厂(我国最早、最大的核技术生产科研基地,位于甘肃省)的车,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留在上海家中的妻子。

  年轻的原公浦与妻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尤为艰苦。原公浦在此前的采访中回忆,“困难时期没有吃的了,只能吃骆驼草籽。骆驼草都是刺,一扎会出血,我们采里头的籽儿来吃。它是黄羊吃的一种草,所以羊骚臭味极大,但是我们要把它喝下去,为啥?没别的吃的,只能吃这个。”

  困难时期,食物补给有限,基地想办法运来一些土豆,原公浦他们必须节省着、相互监督着吃。每天就半脸盆水,喝、用、洗全是它,最后剩下点,还舍不得倒掉,因为气候太干燥了。

  “当时调我的时候,问我说你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没什么要求。我们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好青年志在四方……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原公浦和夫人重返四〇四回忆创业初期故事

  没有数控车床

  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必须人工切割

  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由谁来主刀操作,是一个关键难题。

  当时,戈壁滩上汇集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车工进行技术比武擂台赛。经过一系列比拼,加工的重任落在了包括原公浦在内的五个青年技术能手身上,原公浦排在第一。

  在四〇四厂,原公浦每天都要站在车床前,穿着笨重的洁白防护服,戴着特制口罩和手套,操作车床,练习切削。

  当时没有自动的数控车床,原子弹中的核心部件必须依靠人工切割以满足引发爆炸的高精度要求。

  创业初期原公浦与科技人员在帐篷中进行科研攻关(左一拿笔和本者为原公浦)

  这对技术工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提高切割精度。其次,还要耐得住寂寞,能够进行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同时,这项任务的心理压力也不小——核心部件材料价格昂贵,凝聚了数万人几年的劳动成果。一个不小心,集体的多年心血就会付诸东流。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原公浦闭上眼睛都能摸到车床上的操作手柄和按钮的位置,听声音就可以判断出车床上哪个齿轮有毛病。

  有时,原公浦连续操作训练长达20多个小时。在他脚边的大箱子里,堆砌着小山般高的切削过的代用模拟部件。

  1963年,组织上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由原公浦主刀核心部件加工。

  有关领导对他说:“原公浦同志,党和人民信任你!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核心部件加工的最后三刀

  1964年4月30日上阵的时候,原公浦心里很紧张,心理压力很大。

  开始很顺利,可是突然,部件掉进切削盘内。原公浦的脸“唰”地一下白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加工暂停。

  领导关切地走到原公浦面前,问他:“小原,怎么样?你还有信心干完这项工作吗?”

  分厂领导对原公浦说:“对你来说,这项工作是不成问题的。由于你精神太紧张,技术优势就没有发挥出来……”他让原公浦喝杯牛奶,放松几分钟,好好调整情绪。

  同志们的关怀鼓励给原公浦增加了勇气。

  重新开始,已经是深夜时分了。

  原公浦振作精神,集中精力,更加小心地加工。

  就像是针尖上跳舞,切割刀多进一分、少出一厘都可能导致失败,每次车削下来的铀屑都有严格的标准,不容闪失。身边的工程师不停地计算,认真核对,确保没有差错。

  原公浦顺利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的加工,成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上有名的“原三刀”。“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形容原公浦是“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在家中的原公浦

  切割完最后三刀的原公浦,时年30岁。像他一样,在年富力强的青春时代,奔赴国防尖端技术建设一线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共同谱写了两弹一星精神,并将伟大的精神力量赓续流传。

  后来的一生里,原公浦总这么介绍自己:“原”是原子弹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仆”。

上一篇: 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AI修复1950抗美援朝珍贵影像
下一篇: “海上猛虎艇”战旗故事:小炮艇打沉国民党战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