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趋于缓和之际,印度媒体感叹称,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没有把握好机会。
12月25日,印度媒体《金融快报》报道称,在世界两大经济体处于纷争之时,莫迪政府曾计划利用这一条件实现印度崛起,还记得在数月前,印度财长西塔拉曼( Nirmala Sitharaman)曾称,两者的纷争对印度有利,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是必要的。
报道称,尽管印度政府早做打算,但由于该国的基础条件实在太差,使得外资企业感觉溢价成本过高,最终导致印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
,印度财长西塔拉曼( Nirmala Sitharaman)
报道指出,中美关系正在趋于缓和,而印度事实上错失了崛起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曾犹豫过,但莫迪政府直到现在,仍没有给那些外资企业一个好的理由,让他们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
报道还称,观之以往,印度不乏错失机会的例子。例如,在中国产业升级之时,越南与孟加拉国承接了那些被淘汰的低端纺织产业,而印度其实也需要这样被中国淘汰的产业来发展自身,或许是政策原因,使得印度对那些企业缺乏吸引力。
此前,《印度斯坦时报》曾报道声称,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让一些亚洲国家看到了机会,但这并不包括印度,因为很难莫迪政府在这其中有什么作为。不得不说,印度的崛起之路还很漫长,而总结自身缺陷是必要的。
对于无法成为受益者,印度媒体总结了三个原因。
一、出乎外界预料之外的是,尽管争端持续一年多,但美中之间的贸易并没受到多大影响,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年里,双边的实际贸易额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增长了12%。
报道指出,这或许说明,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美国在华公司仍不愿离开中国,而关于他们想要离开中国的报道,其实是媒体过度放大了他们观望的态度所致,或许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国家是比中国更好的选择。
二、印度暂时或在可预测的未来,都无法代替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自莫迪上台以来,关于“印度制造”的倡议传遍了整个世界,他试图依靠印度所独有的人口红利复制中国崛起,但四年过去了,印度不仅没有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反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拉开。例如,在中国高铁几乎覆盖其全境的情况下,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举步维艰。
三、与中国存在矛盾,不代表美国与印度就没有矛盾。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同时在挖印美贸易的墙角,印度与美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只存在于地缘政治方面,而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也是对立的。
报道最后称,如果过去的一年多真存在机会的话 ,那它对于立志成为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来说,窗口期实在太短,中国或许已给机会,但印度崛起需要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等待。(抬头见斗)
早前,印度宣布退出原本有16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讨论,理由之一是避免平价的中国商品冲击本土市场。不过,目前其余15国已经完成了所有实质性的讨论,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签署正式协议。本周一(23日),中国、日本、韩国三方重申:将积极推动RCEP明年如期签署,并且会在该基础上加快推进中日韩三方之间的进出口合作讨论。
数据显示,去年中日韩三方之间的进出口总额超7200亿美元,相互投资额超11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3000万人次,如果三方可以推动进一步合作,对三方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与此同时,印度也向中国发出了重要信号。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印度向中国承诺,会在明年内努力将双方的经济合作关系推向一个新高度。此外,中印双方还宣布将在明年内启动70个合作项目。
为什么在拒绝了平价中国商品后,印度又“回心转意”,寻求对华合作?近日,印度国内爆发抗议活动,导致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等多地的交通受阻,严重影响了印度国内的经济活动,让GDP增速在第三季度已跌至4.5%的印度更加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印度不得不为其经济寻找出路。
虽然近年来印度一直试图在经济成就上和我国竞争,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力度相当高,极大程度地带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印度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有700家中国企业在印度开展业务并投资,投资总额达120亿美元(约840亿元人民币)。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印度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外资来源。
相比之下,由于印度经济数据接连下跌,以往对印度投资较多的美企、英企、德企,其对印投资的兴趣开始减少。如此一来,印度更加只能将希望放在中国市场身上。再加上日本对华伸出橄榄枝后,终于在本周重获对华出口牛肉资格,有了这一“案例”,印度也转向对华合作,也不算是意料之外了。(金十数据)
众所周知,今年是贸易之年,全球各国都在推动贸易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贸易协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非就是RCEP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协定。目前,RCEP 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大部分谈判,正准备在2020年签署协定。
据报道,12月22日中日韩三方重申,将积极推动2020年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乃至全球三大重要经济体,对RCEP签署作出的这一份保证,无疑是为明年如期签署RCEP注入一剂“强心针”,同时印度也有可能重回RCEP。
印度一直都在RCEP协议中拖延,今年11月初,印度宣布退出RCEP后,RCEP的进展反而更加顺利,这也说明了印度对RCEP的态度不太友好。不过在印度退出之后,RCEP其余15个成员国依然会继续与印度保持联系,并对印度早日加入RCEP持欢迎态度。其中日本正准备访问印度,积极地拉拢印度早日回到RCEP的进程中来,日本还表示印度加入RCEP是非常重要的。
金十数据此前也曾提及,印度在退出RCEP后又欲与其他国家升级已有的自贸协定和达成新的自贸协定,从这一点上来看印度还是希望在贸易上达成更多合作,加上印度之前一直都想获得中国市场的青睐,所以对印度来说加入RCEP就是一个扩大贸易的好机会。
以中国和东盟为例,2009年中国和东盟13国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后,2010年东盟一下子就成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自2019年1月以来,东盟目前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5164.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4%,今年东盟大概率将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RCEP的达成也对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协定有好处,近日日本已经放开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在RCEP签署之后中日韩自贸协定应该就会传来好消息了。(金十数据)
此前,关键时刻,日本耍滑头突然要变脸了。
按照彭博社的报道,日本日前已经放出声来,如果印度不加入,日本将不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看到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如果这样的话,RCEP肯定又要生波澜了。
要知道,11月份最大的国际新闻,应该就是RCEP初步谈成。
当然,过程也非常有戏剧性。本来,这应该是16国的组合,即发起国东盟十国,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16国,人口总计超过35亿,占全球47.4%,GDP占全球32.2%,外贸总额占全球29.1%,一旦达成,这将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
但就在RCEP要谈成的最后一刻,印度突然退出了。
退出的理由,多少也有点神叨叨,用莫迪的话是:
当我根据印度人民的利益来评估RCEP时,我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因此,无论是圣雄甘地的护身符,还是我的良心,都不允许我加入RCEP。
归根到底,还是怕。
据说莫迪不敢签,是因为印度农民害怕,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将带来冲击;印度工厂主担心,来自中国等国的廉价工业品将“淹没”印度市场……
谈了7年,最终临门一脚了,就这样的结果,也难怪马来西亚很生气,马哈蒂尔怒喷:既然这样,那“第一年就应该结束谈判”。
RCEP的重要性,我相信也不用再多说。投资更加开放,贸易更加自由,关税也会更低,带来的,将是整个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
没有办法,最后其他15国签署了协议。这里面,就包括日本,而且,作为亚洲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毫无疑问将在RCEP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现在,日本突然要变脸了。
综合媒体的报道:
1,日本RCEP首席谈判代表、经济产业副大臣牧原秀树日前表示:日本将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这一协议,如果要达成RCEP协定,必须要包括印度在内。
2,根据他的说法,日本这样做,是基于经济、政治以及潜在的国家安全的考虑,日本将继续劝说印度加入RCEP。
3,安倍12月份将前往印度访问,毫无疑问,将就RCEP问题与莫迪展开深入探讨。
原来,RCEP明年要正式启动。
现在,日本却说,印度不加入就不签。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是说,RCEP命运掌握在了印度手里?
印度如果就是不加入,RCEP就是不能签署,那7年谈判完全付诸东流。
别忘了,东盟还望眼欲穿呢!
(二)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诡谲之处,总是平地起波澜。
日本为什么这么干?
这应该是很有玄机的,但别忘了,到目前为止,这只是日本一位副部级官员的表态,更高层级都没有放出话来,不排除这是一种试探。
几种可能性吧:
1,日本展现一下姿态。印度你看看,我够朋友吧,你不加入,我就不签RCEP。当然,最终签不签,也不是一个副部长说了算。
2,日本向印度施点压力。我们都还是希望你加入的,你也别犹豫了,加入符合你的,也符合我的整体利益,老兄,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3,日本确实有点反悔了。15国的RCEP,中国以其体量和影响力,肯定是老大,日本原来指望印度平衡一下,但印度又退缩了,那印度不加入,我就搅黄好了。
三种可能性,都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从目前看,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别忘了,日本和印度现在正打得火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印度和日本举行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的“2+2”会议;日本还一直推动建立“美日印澳”联盟,这被认为是“东方北约”的雏形。矛头对准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显然,印度以其体量和潜力,以及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一直是日本拉拢的结盟对象,也是日本试图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重要筹码。
事实上,在上个月RCEP谈判的最后关头,只有日本还在坚持,必须印度加入RCEP,否则可以不签;这种和稀泥的论调,引起东盟的强烈不满;最终,在多方博弈下,印度退出,15国签署协议。
但现在,日本又老调重弹了。
(三)
从目前看,12月很关键。
安倍有两件大事,一件是访问中国,出席中日韩峰会;一件是访问印度,与莫迪商量RCEP。
让一个副部长释放信息,安倍应该也是在下一盘大棋,既要放出些风声,为可能变脸做准备,但又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引起更大的反弹。
安倍也很清楚,如果最后时刻,日本真偷奸耍滑,可能带来的国际愤怒。
东盟不要说,肯定将日本骂得狗血喷头。对浪费了七年谈判时间,马来西亚本来就不满,现在经济不太好,正期望RCEP带动一把,如果最后还是毁在日本手里,你瞧马哈蒂尔会是什么脾气。
当然,对中国来说,也必须对可能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11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部署做好RCEP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