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惨遭巴基斯坦空军"人赃俱获"之后,印度空军近日又在西北边境"因机械故障"损失了一架米格-21,所幸飞行员成功跳伞。
尽管印度空军在事后迅速以"撞鸟"为这起事故做了盖棺定论,但这依旧不能回避掉一个令印度人难堪至极的事实:这架米格-21已经是近一个月以来印度损失的第9架军用飞机。而如此大的损失数字,自然不得不让人从根本上怀疑印度空军,乃至是整个印度武装力量的"耐压"能力。
图为正在机库内接受维护的印度空军"美洲豹"攻击机,该机拉开了今年印度"坠机潮"的序幕。
通常来说,相较于地勤和技工在幕后做的各种努力,大众更喜欢看空中的飞行员之间如何"斗法"。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相比起飞行员或士兵的临场发挥,一支武装力量的后勤工作好坏才是根本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而在印度-巴基斯坦边境摩擦不断的今天,双方的空中力量虽然没有再度直接交手,但无疑也各自维持着高强度的出动和巡逻,这无疑对交战双方的保障能力构成了挑战。
图为"开膛破肚"接受发动机修理维护的米格-21战斗机。
这个维修和养护说来简单,但从中完全可以"管窥全豹"看出一支军队从上到下的具体状态:从易损件的质量管理、供给再到地勤的培训、管理和敬业程度,只要有一个环节偷工减料,甚至是"弄虚作假",那作为现代人类最为复杂的战争机器之一,这些娇贵的军用飞机必然会开始哗啦哗啦地往下掉。
事实上,在印巴一触即发的空战冲突当中,米格-21被击落并不是印度方面最为惨重的损失——前往搜救该机飞行员的米-17V5直升机因故障坠毁让印度再次损失6名机组,这才算"肉疼"。
在航空业界有这么一句话,"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都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事故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这句话若用在印度空军的头顶上,我们无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印度空军上上下下的所有飞机都不能排除"带病上场"的隐患。
换句话说,如果印度空军在"准战争时期"都无法做好战机的后勤养护工作,那么一旦真刀真枪的战事拉开序幕,让这些"带病飞机"上战场的印度人无疑还要承受比现在更"疼"的损失。
图为准备向B-52运送装载炸弹的拖车。现代战争机器需要的弹药和燃油量都异常之大。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人很可能始终都没有做好直面战争威胁的准备:在印巴空战之后的印度国会质询当中,印度国防部长毫无波动地表示"印度有足够十天战争使用的弹药"——反过来说,印度在高强度的战事中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多了就只能面对"弹尽粮绝"的困境。
图为炫耀自身强大挂载能力的印度空军苏-30MKI,图上几乎所有弹药都由外国生产。
当然,这一情景对于印度人而言也没什么好奇怪:时至今日,印度能够自主生产的弹药也就只有少数的大口径炮弹(125毫米坦克炮)和大部分轻武器子弹,就连155毫米榴弹都要仰仗外国供给。而在后勤链条管理水平如此不堪的现状下,将大量弹药交由前者管理也无异于是"羊入虎口"……至于印度和外国"开打"十天之后怎么办呢?到时候再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