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之后,印度尼西亚业余罗斯签订了购买苏-35战斗机的合同,从已公开的的消息来看,印尼打算向俄罗斯购买11架苏-35,合同价值11亿美元,平均单价1亿美元,而中国购买24架苏-35的平均单价是8400万美元左右,但从价格来看,同样的东西,似乎中国买,就便宜了不少。
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譬如购买S-400防空系统,中国买了6个营的S-400,价格是30亿美元,印度向俄罗斯购买5个营的S-400,开价是55亿美元,土耳其购买4个营,收到的开价是25亿美元,这样看好像这次中国真的“成最大赢家”,事实真的这么简单?
武器采购这件事看着简单,似乎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买点肉蛋菜之类的,我看中这个,说要多少,你按照价格来算一算,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实际上可没这么简单,就拿苏-35来说,中国的要求应该就是你俄罗斯人用什么样的就也给我来什么样的,语言不改都行,印度要买肯定不会这样,别说语言这种基本的东西,任何细节都要按照我的要求改。这可不是瞎猜,印度向法国买那36架“阵风”就是这样,结果光修改成本就高达20亿美元。
另外就是合同的附加条款,如印尼购买苏-35,支付方式堪称复古,全部款项11亿美元中仅有1.7亿美元以现金支付,剩下的货款将以“以货易货”的形式,据说是咖啡、棕榈油等货物,和抵消的形式来支付,据说抵消的部分就达到35%。当然,拿不到那么多现金,俄罗斯也会多要一些等价的货物,这样的支付方式当年中国购买苏-27的时候也用过。
印度买武器贵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是抵消条款,莫迪上台以来一直把加强“印度制造”作为重要努力方向,但在本国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印度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卖家同意投资印度工业和技术转让。
从2005年开始,印度就以各种手段使各国军火商接受其抵消条款,如2008年与俄罗斯签订升级69架米格-29的合同,这份合同也就10亿美元,不算很多,不过印度的要求后续价值30%金额的零部件将向巴拉特动力和斯坦航空公司引进,后来购买米格-29K舰载机时,抵消条款也都基本集中在飞机雷达维修和售后服务上。这个办法似乎效果不错,印度通过抵消条款就从以色列获得不少军事技术。
88亿美元向法国采购36架“阵风”,看起来似乎印度吃了大亏,实际上这笔合同的抵消金额占到了50%,比印度期望的30%高出不少,其中30%用于转让军事技术,20%用于协助印度厂商生产“阵风”的零件,这样一来印度大大小小的防务厂商都捞到了一定的好处。
售后保障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国和中东狗大户同时购买同一种武器,就算硬件软件一模一样,狗大户的成交价也肯定贵一些,这是因为中东地区沙漠气候恶劣,保障难度大,价格自然也水涨床高。
中国买武器便宜,关键在于中国本身有相当好的工业基础,购买武器比较单纯,就是为了用,大部分售后保障自己都能做,除了早期,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转让,更不需要交“保护费”,所以武器价格自然高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