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27日,俄罗斯首批交付中国空军的12架苏-27重型战斗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从俄罗斯飞赴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拥有了第三代战斗机。到1999年,我国共引进三批78架苏27战机,其中有38架是苏-27SK单座战斗机,40架苏-27UBK双座战斗机。另外中国还进口了大约100架苏-30MKK,自行组装了大约70架歼-11A战斗机。随后自行研制了歼-11B,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系列战机,是一件跨时代的大事。这些苏27系列以及随后国产化改进型型号,甚至影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亚洲政治格局。
这78架原装进口的苏-27飞机至今的机龄从19年到26年,有数架故障坠毁,有十几架寿终报废退役。这是在2009年,在西安火车站附近拍摄到的,转运过程中的退役苏-27SK战斗机,从1992年第一批苏-27来华,仅17年后就走完使命。当时曾引起网友的轩然大波,要知道前两批苏-27原本是前苏联空军自己的订单,并不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
目前剩余的五十多架苏-27SK/UBK,还在承担主力作战任务。但这些飞机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改装改进,主要原因并非我国不具备苏-27大修延寿的能力,而是这些原版的俄制战机的设计寿命只有2000多小时,太短了,只相当于西方同类战斗机寿命的一半,根本没有延寿的价值。
在苏联时期对战斗机设计的理念跟西方不一样,苏联军队认为在世界大战背景下,战斗机都是快速消耗品,根本不可能用完漫长的寿命周期。例如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一架战斗机的平均寿命只有16个小时,美国和英国的战略轰炸机,平均寿命只有68个小时。苏军认为先进战斗机的寿命无需太多,这样还可以降低技术、材料和工艺的难度,降低制造工时和成产成本。
我军引进苏-27以后,把这三批战斗机当成了种子部队,训练强度极大,从2000年开始,我国空军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间超过了200小时,在一些重点部队则达到250小时。原装进口的78架苏-27的机体寿命被迅速消耗。另外,俄制发动机也很成问题,苏-27使用的AL31F发动机,也广泛用于歼11和歼10战机上,中国从九十年代以来陆续采购了一千台以上,该发动机标称第一次维修前的使用寿命可达1000小时,总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然而在中国的使用过程中发现AL-31F的总寿命仅为900小时,大修寿命仅为300小时,也就是说苏27/30MKK、歼10和歼11战斗机通常每经过4年时间就需要更换全新发动机。据军报的报道,中国空军成功的将俄制AL-31F的实际使用寿命从900小时延长至1500小时,寿命翻番,这对于中国空军的战斗力腾飞具有战略意义。至于进口苏-27的机体寿命,已经没有太多延寿和深入改进的价值。
事实证明,苏联式的战斗机寿命哲学是错误的。我国在新世纪研制生产的歼-10,歼-11B等先进战斗机的寿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超过了4000小时,最新的歼-16等战机的寿命已达到6000小时以上,已经跟西方标准相同。
出于对总寿命综合成本的考虑,西方战机的机体寿命都比较长,例如美国的F-15C/D战机的寿命是4000小时,美国人通过降低载荷,更换加强型机翼,可以把寿命延长到8000小时,结构更强一些的F15E更是要延长到16000小时。
我国空军也做过改进原装苏-27的尝试。进口的苏-27系列战机与我军的武器系统软硬件接口都不能统一,俄制战机只能使用原装进口的俄制R-27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不能打改进型的R-77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更不能打国产导弹。后来我们破解了俄式火控和外挂管理的软硬件系统,改了一下航电系统源代码,苏-27UBK也能挂俄制R77导弹,老式的航电显示系统则更换为彩色LCD显示器,具备显示数字地图与战术信息、接入战区网络联合作战的能力,此外这批原装的苏-27还自行改装了电子战/导弹预警系统(DEWS/CMWS),以及空战数据记录吊舱,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作者首脑:科罗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