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愿军老战士程龙江:“炸坦克那一刻,我就没想活”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文/于也童)
对程龙江老人的采访是从握手开始的。这是一双略显粗糙的手,也是一双有力、温暖、让人备感踏实的手。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抗美援朝纪念勋章、残疾军人证……这双手慢慢打开一个塑料袋,拿出里面的“珍藏”,也慢慢打开了这名志愿军老战士一生难忘的戎马生涯。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去谁去!”
1948年,程龙江参军,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路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1950年,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10月19日,程龙江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从鸭绿江出征,踏上了朝鲜战场。
11月初,第二次战役爆发,第40军正面突击美军第2师。刚到朝鲜不久的程龙江经历了“人生中最困难的一次战役”。
“美军的战术主要是飞机轰炸、炮轰,然后是坦克和步兵,轰炸的时候我们就藏在山洞里,但坦克上来后我们要是不阻拦,后面步兵就过来了。绝不能让坦克突破我们的防线。”程龙江回忆。
如何阻拦坦克?“我思前想后只能用反坦克手雷近距离炸坏坦克,否则我们没有胜算。”程龙江说。
反坦克手雷可定向破甲,但缺点是投掷距离必须很近。谁去完成这个几乎是“必死”的任务?程龙江几乎在瞬间就做出了决定。“我是班长,又是共产党员,我不去谁去?”
他拿上反坦克手雷,在枪林弹雨中,趴在草丛中匍匐前进。“机会只有一次,坦克上的美军也在拿着机枪扫射,一旦失败,我就会暴露。”
近点,再近点……眼看坦克开到自己眼前,程龙江使出全身力气朝坦克履带扔出手雷。看到手雷稳稳地贴到了履带上,他心里知道,稳了。
“轰”的一声后,坦克歪在路旁无法前进。程龙江赶紧撤退,到安全地带后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开枪”。在随后的对战中,他带领8个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成功俘虏了7名美国兵。他也因为这次的英勇作战荣立大功小功各一次,受到上级嘉奖。
资料图片:程龙江旧照。(受访者供图)
“牺牲的战友只能就地埋葬”
程龙江与记者聊天时一直坐姿笔直,只有站起身时,记者才注意到他行走不便的左腿。
“左腿髌骨粉碎性骨折,这是战场上落下的病根。”注意到记者的目光,程龙江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腿。“这右腿也被油弹炸到,留下了伤疤,我现在鼻子没有嗅觉,闻不到味儿,这是当年冻的。还有一次作战中我被炸弹炸伤,右耳失聪……”
长年驻扎于潮湿、阴冷的山洞中,程龙江患上了风湿病。在朝鲜3年间多为晚间作战,白天上山隐蔽,昼夜颠倒的作息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老人至今每天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一吃就是几十年。
伤疤、病痛,都见证着这位志愿军老战士往昔的峥嵘岁月。
1950年冬天朝鲜异常寒冷,野外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8摄氏度,刺骨的寒风穿透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衣服。“很多战士被冻死,还有的战士早上醒来一扒拉耳朵,耳朵被冻掉了。但艰苦的条件没有吓倒大家,战士们的意志都非常坚定。”
在程龙江的立功证明书中,泛黄的内页记载着老人的立功事迹:在抗击战中,跟一营背伤员,部队转移阵地后自己往阵地送炮弹……
虽然已过去70年,程龙江依然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形。“那次是3个战友受了重伤。我记得一个叫李宝库的同志,腿被炮弹炸伤了,走不了路,我把他从山上背下来送到担架上。当时有太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我们只能就地埋葬,然后插上一根树枝,在上面写上战友的名字……”说到这里,程龙江把目光移向远处,停顿了很久。
“我们能赢,靠的是中国精神”
程龙江所在的第40军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次胜利震惊了世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们能赢,靠的是中国精神。”程龙江说,“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满怀信心,英勇无畏,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能够慷慨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我们俘获的7名美国兵,他们会说简单的中国话,我永远记得他们说的是‘中国人厉害,不怕死,我们不打了’。”
“用手雷炸坦克,我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程龙江说。
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程龙江甚至没来得及告诉父母一声。父母以为他早就牺牲在战场,哭干了眼泪。1953年,程龙江回国后回到家乡,与父母相见的一刻,他百感交集。
这些年来,程龙江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常常给自己的孩子和邻居们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会讲。多说一遍,就多一个人了解抗美援朝精神。”程龙江坚定地说。
资料图片:程龙江向记者展示他的证书。(于也童 摄)
[人物简介]
程龙江,1931年3月出生,1948年参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3年回国,1959年从部队转业,后到抚顺市食品厂任行政科长;1980年任抚顺市新抚区城建局局长,1990年离休。